本文轉自:雲南日報
法國人吉爾——
很高興找到 一個有根的地方
法國人吉爾來中國生活已有十幾年,現定居於雲南大理,在傳統村落磻曲村經營著一家私房菜館。如今,人們更喜歡叫他“曉松”,一個地道的中文名字。
吉爾的私房菜沒有固定功能表,每周最多接待兩桌客人,每次至少8位,且需提前預訂。他的菜餚融合了法國、西班牙和雲南風味,食材豐富多變,常給食客帶來“開盲盒”般的驚喜。
曉松是一位有著20年從業經歷的記者和攝影師,在北京和成都生活了9年後,於2014年來到大理磻曲村,搬進了石頭壘起的院子。
閑暇時間,曉松總喜歡站在院子里遠眺蒼山,“我從小生活在阿爾卑斯山腳,望著蒼山,不禁產生一種莫名的親切感。”熱情好客的百姓、優美的自然環境,這些元素的交織,將大理與法國緊密聯繫起來。曉松在大理,找到了家的感覺。
定居大理后,曉松堅持寫作,偶爾也會露兩手,做幾道可口的菜招待朋友。在朋友的建議下,他開起了私人廚房。用當地食材做出創意十足的西餐,是曉松的看家本領。
“我做的菜都跟我的寫作有關,跟我的生活環境有關。”在大理,曉松將烤過的甜椒蓋在乳餅上,把這道菜命名為“雲南磻曲村壽司”。他還會用乳扇包裹住大理粑粑,代替原本的奶酪、法棍,並在中間放上一些生菜沙拉,這是專屬於大理的法式三明治。
融入,還得從身邊的人開始。曉松與當地村民經常圍坐在火塘邊,喝著烤茶,聊彼此的生活。“每年過節,我都會去村民家,因為他們是我的家人。”曉松說道。
對於現在的生活狀態,曉松感到非常滿意,他希望將當地村民寫進小說里。“過去20多年裡,我一直奔波在世界各地,身邊的朋友來來去去,這樣的狀態有些讓我迷失了方向。但大理卻帶給我不一樣的感受,它不是一個十字路口,它是有根的地方。”本報記者 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