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影:載入香港影史的雙雄鏡像之《無間道》
更新于:2025-03-26 04:47:55

「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昔年。

一個新入行的電影人,寫出了一個叫《殺警》的警匪片劇本。

他帶著劇本到處求人。

知名和不知名的投資人、導演,幾乎都問遍了,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挺好、不錯,但就是沒有人投拍。

後來找到劉偉強,事情開始有了眉目。

莊文強也適時介入,兩個人像通信一樣,你來我往,開始攜手再創劇本。

幾易其稿,變成了《無間行者》。

二零零二年。

香港電影第一次喊出“救市”的口號。

此刻回望,非常有趣。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隨著周星馳的崛起,雙週一成的年代正式來臨,票房紀錄不斷被創立和打破,連冠紀錄不斷出現,市場形同瘋狂。

而就在《風雲雄霸天下》打破雙週一成壟斷之後一年,香港電影票房,跌入了那個年代的最低點。

票房年冠《喜劇之王》,周星馳作品,竟然不破三千萬。

雖然僅兩年之後,周星馳就攜《少林足球》而來,並勇破六千萬票房大關,但當成龍、周潤發和李連傑缺席,除了周星馳,影壇再無巨星。

所以這隻是“一個人的狂歡”。

而港片整體的慘澹和滑坡之狀,難以言表。

所以寫出《殺警》的麥兆輝,已經做好了一個準備,如果這部電影拍不了,或者又還沒有成績,再混下去也沒有意義,就要考慮轉行了。

幸好峰迴路轉。

劉偉強的介入,令事情開始明朗化。

他直接定義電影為“A級製作”,在香港影市最慘澹的歲月里,說動寰亞砸下兩千萬,找來梁朝偉和劉德華雙雄主演。

開機之後,經由泰國白龍王的指點,電影名字從《無間行者》變成《無間道》。

被他帶契聯合執導的麥兆輝,第一反應是“嚇得不輕”。

看看他的履歷就能夠理解。

在《無間道》之前,麥兆輝在四年裡連拍五部小製作電影,合作演員不是張達明、謝君豪,就是吳鎮宇和陳曉東,要不然就是林峯這樣的新人,根本連大牌演員的面都沒見過。

他拍戲的第一步,就是考慮如何省錢。

或許在劉偉強的角度來看,無法理解,也沒法想像,但有趣的是,這一點,一直貫穿在麥兆輝和莊文強的職業生涯中。

或即盛世與衰微之別。

再看演員陣容。

雙週一成的時代過去了,誰人巨星?

如果說要效仿昔年四大天王接力譚張,彼時的香港影壇,大略會挑出劉德華、梁朝偉、郭富城和鄭伊健這四位。

可能又有人不太服氣。

筆者曾經創過一個概念,新世紀香港影壇“四大天驕”,即指這四位。

怎麼理解?

出道十八年,曾列五大巨星之一、登頂年冠並封金像獎影帝的劉德華,出道十五年,拿獎到手軟並封戛納影帝的梁朝偉,出道十一年,雙週一成之後第一個奪得年冠的郭富城,以及出道八年,憑“古惑仔”系列電影和《風雲雄霸天下》崛起的鄭伊健。

當年影壇,還有誰人,可以蓋過這四位?

但最合適《無間道》這部電影的演員,當然還是劉梁。

彼時來講,郭富城和鄭伊健二人,一則履歷上還有不足,二則戲路亦未拓展開,當然比不得兩位既拿影帝又資深的前輩。

這就是時運與機緣。

該片的經典程度與地位,已無須贅言。

兩位演員的表演高低,為友好與和諧計,也不再延展多論。

大家只需要知道,這部電影,在香港一躍而破五千萬票房關口,在新世紀后的整個十年間,僅次於周星馳的《少林足球》和《功夫》。

算是港影十年黯淡間,不多見的一抹亮色。

而在履歷淺薄的郭富城和鄭伊健立足不穩的彼時,梁朝偉和劉德華憑這部《無間道》,夯實了巨星根基,成功從雙週一成手裡接過大旗,並列雙驕。

此後,二人叱吒風雲,地位不斷走高。

直到下一個十年到來。

潛心打磨演技蛻變的郭富城,以一部《寒戰》歸來,也有“最後的動作巨星”甄子丹崛起,還有新晉“電影大亨”古天樂衝出重圍,才又改寫了香港影壇的格局。

但彼時的《無間道》雙雄,足夠驕橫。

港影雙雄鏡像。

前有《風雲雄霸天下》,後有《無間道》。

下一次,又誰站山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