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萬象硬核
編輯|萬象硬核
«——【·前言·】——»
2021年9月,一位網友發了一則微博,表示自己種出了一種已經幾乎滅絕的西瓜。
這種西瓜在1923年的時候就出現了,曾經“風靡一時”,在1940年之前一直被業內認為是“頂級西瓜品種”。
但隨著西瓜新品種的培育,這種西瓜逐漸失去了市場,所以幾乎已經快滅絕了。
一位小夥得知這個消息之後輾轉找到了一些種子,最後這些種子在小夥的細心呵護下還真就結了果。
很快小夥就發現種出來的西瓜很是不一樣,它的表面沒有什麼明顯的條紋,不過看上去又大又圓,“賣相”也很不錯。
而且這種西瓜的個頭好像比普通的西瓜都要大一些,最重的一個瓜都有快30斤重了。
然而本來看上去還不錯的西瓜,小夥卻發現根本吃不下去,所以最後乾脆拿去餵豬了。
但更離譜的事還在後頭,小夥發現自家的豬竟然也不願意吃這種西瓜。
那麼究竟是什麼“頂級品種”瓜,連豬都不願意吃呢?
«——【·被淘汰的西瓜·】——»
這種西瓜叫做“石山西瓜”,在20世紀初期可謂風光無限。
但是瓜皮的厚度讓人咋舌,比如小夥養出的那個將近30斤重的西瓜,瓜皮大概就有20斤。
如此厚的瓜皮,不僅大大減少了可食用部分的比例,在吃的時候其實也相當不方便。
而且它的口感也不怎麼樣,平均甜度只有8左右。
在如今常見的西瓜品種中,甜度一般都能達到12甚至更高。
這樣的甜度對於追求甜蜜口感的消費者來說,實在是難以令人滿意。
不過,其實西瓜在歷史上就不是一種口感非常好的水果,現在的西瓜都是人們經過培育才變得如此好吃的。
西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洲熱帶地區,最初的野生西瓜與我們如今熟悉的甜美多汁的西瓜有著天壤之別。
那時的西瓜既不紅也不甜,甚至還有苦味,根本無法與現代西瓜的美味相提並論。
而且因為食物短缺,所以儘管這些西瓜口感不佳,但在食物相對匱乏的時期,它們依然可能成為人類的食物來源之一。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開始嘗試種植這些西瓜,在長期的種植過程中,人們逐漸發現,不同的西瓜植株在果實的大小、形狀、顏色、口感等方面存在著一些差異。
於是,人類開始有意識地選擇那些果實相對較大、苦味較輕的西瓜植株進行繁殖,通過一代又一代的篩選,西瓜的品質逐漸得到了改善,苦味也慢慢減少。
在西瓜的進化過程中,地域的傳播和文化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大約在西元前 5 世紀前後,西瓜跨越地中海傳播到歐洲的古希臘和古羅馬一帶。
到了西元前4世紀,隨著歐洲軍隊的遠征,西瓜由海路傳播到印度,然後逐漸在東南亞擴散開來。
大約在西元前1世紀,西瓜又由陸路沿著“絲綢之路”被傳到中亞波斯、西域一帶。
在這個傳播過程中,不同地區的人們根據當地的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以及自身的口味偏好,對西瓜進行了進一步的培育和改良。
例如,在中國,西瓜因從西域(中國新疆和中亞一帶)地區傳入,因而得名。
中國西瓜的栽培在五代就有記載,新疆南疆和中亞地區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
新疆的西瓜可能是由中亞的波斯傳入,這裡獨特的氣候條件,如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等,為西瓜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環境。
當地的瓜農在長期的種植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通過不斷地選種、培育,使得西瓜在甜度、口感等方面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而在現代,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西瓜的培育技術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育種專家們運用遺傳學、生物技術等多種手段,深入研究西瓜的基因奧秘,通過雜交、誘變等方法,培育出了大量優質的西瓜品種。
以中國的“西瓜奶奶”吳明珠為例,1953 年,她毅然決定支援當時環境最惡劣的新疆吐魯番,為國家培育口感更好的瓜。
當時國內的西瓜皮厚的像冬瓜,大部分都是白色的瓜瓤,味道還有點苦。
為了改良品種,瘦小的吳明珠頂著40多度的高溫橫穿風沙,花了三年時間走遍了300多個生產隊,收集了一百多份資料給新疆所有瓜果建檔採種。
經過反覆篩選和培育,她成功培育出了紅心翠、香梨黃、小青皮、西瓜之王8424等這些優質瓜種。
其中,8424西瓜因其皮薄、瓤紅、甜度高、口感好等特點,成為了全國聞名的優質西瓜品種,深受消費者喜愛。
吳明珠在62年間,培育了30多個優質瓜種,為中國的西瓜產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培育過程中,甜度是一個重要的選育指標,育種專家們通過選擇具有高甜度基因的西瓜植株進行雜交,不斷提高西瓜的甜度。
同時,對於果肉的質地,也力求使其更加細膩、多汁。
此外,為了提高西瓜的產量和抗病能力,專家們還會將具有高產、抗病基因的西瓜品種進行雜交培育。
如今,市場上的西瓜品種豐富多樣,不僅有傳統的有籽西瓜,還有無籽西瓜,而且味道都不錯。
從最初難以下嚥的野生西瓜,到如今琳琅滿目的優質品種,西瓜的進化之路見證了人類農業智慧的不斷發展和傳承。
石山西瓜作為一個曾經輝煌的西瓜品種,雖然如今幾乎滅絕,但它的故事卻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瞭解西瓜品種演變歷史的視窗。
而西瓜從原始狀態到如今成為人們喜愛的水果的進化過程,更是一部充滿智慧與創新的農業發展史詩。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美味、優質的西瓜品種出現,繼續為我們的夏日生活增添甜蜜與清涼。
參考:
中國生物技術網《網友種出“20世紀初期”的頂級大瓜,拿去餵豬,豬沒吃……》2021-9-14
上觀新聞《中國人“吃瓜”簡史》2022-8-17
澎湃新聞《每人每年100斤!“吃瓜大國”是怎樣煉成的?》2024-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