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片需要跳出“舒適圈”闖新路
更新于:2025-03-26 04:43:01

  胡廣欣

  這幾年,香港電影在“小陽春”與“寒冬期”之間反覆搖擺。一方面是香港本土電影票房榜紀錄屢屢被刷新,目前榜上排名前五的《破·地獄》《毒舌律師》《九龍城寨之圍城》《明日戰記》《還是覺得你最好》均是2022年至2024年出品的電影,香港電影的品質有所提升。

  《九龍城寨之圍城》入圍第77屆戛納電影節午夜展映單元

  但另一方面,是整體市道的持續遇冷。2024年,香港影市總票房收入創近13年來新低;而在港片的最大市場——內地,一向賣座的傳統類型片也頻頻失利,《海關戰線》《焚城》等多部被寄予厚望的大製作,反響遠低於預期。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會長古天樂早前受訪時坦言,2025年,香港的電影製作仍會進一步縮減;發言人田啟文更直接透露了數位:香港上半年開拍的電影不足十部。

  當類型片的萬能公式不再靈光,當觀眾不再走入電影院,電影該何去何從?在第29屆香港國際影視展《破紀錄闖生路:港片轉型和生存之路》的論壇上,《破·地獄》導演陳茂賢、《爸爸》導演翁子光等資深電影人分享了他們的看法。事實上,不只香港,內地亦然。無論是市場還是觀眾,都渴望更豐富的電影品類、更優秀的電影品質,把電影重新帶回普通人的生活中。

  《焚城》海報

  禁忌題材何以成為票房冠軍?

  相信觀眾一直在進步

  在香港,《破·地獄》無疑是一部現象級電影。去年年底上映後,影片以1.49億港元的票房打破《毒舌律師》保持了一年的紀錄,問鼎香港本土票房榜冠軍,更在坊間引起巨大討論。《破·地獄》以殯儀行業為切入口討論生死,題材禁忌、風格嚴肅,卻意外得到大眾青睞。

  “這部電影之所以能開拍,其中一個契機是當時大部分類型片都不賣座。老闆(楊受成)跟我說,可以拍,但拍好一點,不要丟臉。我們的目標就是做一部對得起劇組、對得起演員的電影。”在陳茂賢的講述中,《破·地獄》的誕生沒有太多計算:與他感情極佳的外婆近年離世,促成了這部影片的誕生。“對我來說,電影更像是一個提問:如果你遇到了片中的這些事,你會怎麼做?我一直覺得原生家庭對每個人的成長都是非常重要的,希望這部電影能讓觀眾對原生家庭有思考,如果能踏出改變的一步,那就更好。”陳茂賢在電影裡濃墨重彩地描寫文哥(許冠文飾)與女兒文玥(衛詩雅飾)、兒子文斌(朱柏康飾)一家——古板的父親、叛逆的女兒與被寵壞的兒子,讓不少觀眾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在翁子光看來,激發觀眾的共鳴,正是《破·地獄》賣座的關鍵。“我自己看完《破·地獄》之後非常感動。相信每個人的家裡都會有一個像文哥那樣的人,你覺得自己應該愛他,偏偏有點討厭他,但你終究還是得跟自己和解。這種共鳴感能讓觀眾投入,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題材的沉重性。”

  《破·地獄》能取得現象級的成功,歸根結底是香港電影厚積薄發的體現。過去這幾年,香港誕生了一批“四字電影”(例如《白日之下》《年少日記》等),大多是中小成本製作,關注社會現象,與傳統的香港工業電影截然相反。翁子光認為:“這些電影培養了觀眾的鑒賞能力,他們對電影的審美標準和藝術追求確實提升了,不再滿足於打打殺殺或者純粹娛樂性質的電影。觀眾進步了,《破·地獄》這樣的影片才會有市場。”

《海關戰線》反響低於預期

  香港電影文藝片化?

  電影人要有勇氣開拓不同題材

  翁子光的新作《爸爸》同樣於去年年底上映,影片改編自2010年發生在香港荃灣的真實案件,講述一名患有精神疾病的少年砍殺了母親和妹妹,倖存的父親要如何處理與兒子關係的故事。《爸爸》並沒有過多地渲染案件的奇情,而是聚焦在父親與犯案少年的親情上,片種光譜上更接近文藝片。這部影片收穫超2300萬港元票房,是翁子光導演作品中香港票房最高的一部。與翁子光的另一部代表作《踏血尋梅》作對比,就可以看出香港觀眾對嚴肅題材的接受程度比以往更高:2015年上映的《踏血尋梅》雖然有郭富城加盟,包揽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所有演員類獎項,但票房僅有980萬港元。

  一向以絕對商業化自豪的香港電影,近年卻頻頻產出了許多並不那麼“商業”的話題之作。香港電影變文藝了嗎?無論是翁子光還是陳茂賢,他們都拒絕簡單粗暴的二元劃分。陳茂賢說:“只要觀眾買票進場,這部電影就是商業片。”翁子光說:“最好的商業片和最好的文藝片都是一樣的,就是能讓觀眾忘記這兩者的區別。”

  《破·地獄》成為香港本土票房榜冠軍

  翁子光認為,香港電影當下面臨的問題並非商業與文藝之爭,而是真正稱得上“好電影”的作品並不多,“香港電影”這塊招牌的國際影響力日漸衰微。“這幾年,我們有哪些電影能走上國際舞臺?《九龍城寨之圍城》當然很不錯(影片入圍第77屆戛納電影節午夜展映單元),但我們不應該就此滿足。”

  論壇現場,導演陳茂賢(左二)與導演翁子光(右一)

  在翁子光看來,要重新擦亮“香港電影”的招牌,創作者首先要有勇氣開拓更多不同的題材。“我們常懷念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但更需要的是往前看。香港電影正在經歷某種轉型,不一定總是要回溯過去,我們可以嘗試以往未曾想像過的新穎題材。科幻片、驚悚片等等都可以,不要被市場束縛了手腳。”(記者胡廣欣)

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