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深、做實,幾乎是當下所有互聯網玩家們不約而同的新方向。
如果我們對做深、做實做一個總結的話,「聚焦」,或許是再合適不過了。當互聯網玩家們開始不斷地「聚焦」,它為我們展現出來的是,以往以延展邊界、拓展平臺為主導的發展模式的失效,以及以規模和效率為主導的發展模式的困境。
然而,正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我們看到了支付寶對於平台的執著,對於邊界無限延展的熱衷以及對於規模的癡迷。
說到底,支付寶試圖通過以支付為切入點,做一個比以往更大的「春秋大夢」。
當金融科技與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的聯繫愈發緊密,特別是當金融互聯網化的風潮帶來了金融與人們之間產生的愈發深度的聯繫,以金融科技為跳板,從而去描畫一個更加充滿想像的新藍海,的確是以支付寶為主導的玩家們的新方向。
然而,如果背離了金融科技的本質,特別是背離了支付寶作為一家移動支付平臺的核心特徵,那麼,支付寶試圖用平臺模式和規模效應的方式來打開一個新增長的想法,或許將會面臨越來越多的困難和挑戰。
當微信支付、京東支付開始尋找與產業端深度融合的方式和方法,當移動支付開始從前端的支付深入到後端的產業賦能的大背景下,支付寶這樣一種「春秋大夢」,只會把自己代入到更加進退兩難的境地里。
不出意外的話,支付寶非但會把自已以往的優勢徹底失去,甚至還將失去新一輪的支付新變革。
一
我們都知道,當基於移動支付的流量爭奪告一段落,支付寶憑藉著阿裡系龐大的生態體系,確立了自身在移動支付市場上的地位。
毫不誇張地說,支付寶是移動支付戰場上名符其實的頭部。
說到底,支付寶之所以會成為頭部,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帶來的人們支付方式的改變。
對於移動支付的需求的增多為支付寶帶來了豐沛的流量,阿裡巴巴龐大的生態系統同樣為支付寶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流量來源。
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看到了支付寶在移動支付的戰場上佔據了相當有益的位置。
說到底,支付寶之所以成為支付寶,其實更多地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的集中體現。
然而,伴隨著微信支付、京東支付以及後來的美團支付、抖音支付為代表的玩家們的加入,特別是隨著互聯互通所引發的支付壁壘的打破,支付寶原本那樣一種依靠流量為主導的發展模式開始遭遇到越來越多的挑戰。
對於支付寶來講,如何保證自身的體量,特別是如何繼續延續自身的市場地位,成為擺在它面前的一個必然需要解決的難題。
正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我們看到的是,支付寶開始拋棄僅僅只是以「支付」為核心的發展模式,轉而通過打造平臺,集成內容,複合功能來繼續保持自身的體量。
不得不說,支付寶的這樣一種做法,在保持自身體量方面的確是一定的效果的。
然而,如果僅僅只是依靠這樣一種方式來保持體量和規模,卻並未真正認識到支付的新變化,特別是支付背後的金融科技正在發生著的新變革,而僅僅只是一味地用流量來支撐自身的發展,甚至是以流量來抵抗外在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的壓力,那麼,支付寶只會把自身帶入到流量焦慮之中。
我們看到的支付寶上的功能的不斷增加,我們看到的支付寶開始花重金打造內容社區,我們看到的支付寶在做社交上的屢敗屢戰,幾乎都是這樣一種現象的直接體現。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支付寶僅僅只是試圖通過擴充體量的方式來抵擋流量時代業已見頂的現實,它只會把自身帶入到曾經讓它成為移動支付頭部玩家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流量的「春秋大夢」之中。
二
如果說,對於流量的執著,依然讓支付寶活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春秋大夢」之中的話,那麼,對於金融科技的發展業已從C端深入到B端,並且由此所導致的數實融合的無視,則讓支付寶陷入到了新的「春秋大夢」之中。
事實上,一場全新的嬗變,正在各大互聯網玩家們身上上演著。
如果我們對於這樣一種發展新趨勢進行分析與總結的話,不難看出,不再僅僅只是將C端看出是目標市場,不再僅僅只是做平臺,而是深入到實體之中,深入到產業之中,以此來尋找新的發展突破口,無疑是一個主要方面。
無論是騰訊的全真互聯網,還是京東的供應鏈金融科技,無一不是這樣一種現象的直接體現。
說到底,對於以支付寶、微信支付、京東支付為代表的玩家們來講,它們的目標需要更多地轉移到上游的產業端,通過與產業端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實現金融賦能實體,金融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目標。
無論是站在金融的角度來看,還是站在科技的視角來講,以移動支付為代表的金融科技玩家們,其實都應當將目標物件從C端轉移到B端,從數實分離轉變成為數實融合。
然而,正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我們卻看到了支付寶對於C端流量的執著的追求,我們卻看到了它做大平臺的執著以及對於數實融合的發展大趨勢的無視。
支付寶不斷地試水以C端用戶為主導的功能和應用自然是不必說的,支付寶做內容,支付寶做社交,無一不是這一現象的直接體現。
除此之外,我們還看到的是,支付寶在探索數實融合方面的欠缺。
當騰訊、京東開始通過移動支付與實體經濟建立起來的聯繫來尋找數實融合的新方式的時候,支付寶依然還僅僅只是將自身定義成為一個僅僅只是一個平臺,一個中心,全然忽略了數實融合的大方向,更沒有找到以數實融合來打開B端市場新藍海的方式和方法。
站在這樣一個角度來看,支付寶依然還活在數實融合之前的年代里,依然還沒有找到賦能實體的方式和方法,依然還沒有找到與實體經濟結合的正確路徑。
當支付寶忽略了數實融合的大背景,特別是忽略了金融只有回歸實體,賦能實體才能發揮出更大的功能和作用的現實,它只會陷入到新的「春秋大夢」之中。
三
當AI的風潮漸起,特別是由此所引發的流量劃分逐漸清晰,越來越多的玩家們開始投身到AI 的浪潮里。
毫不誇張地說,誰把握了AI的新浪潮,誰就拿到了登上下一趟航船的船票。
正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我們才看到了騰訊對於deepseek的全面擁抱,阿裡巴巴對於AI的大手筆投資以及位元組在AI上的佈局,說到底,它們還是想要通過擁抱AI繼續留在牌桌上。
對於支付寶來講,其實同樣進行過AI 相關的試驗。比如,支付寶在歐洲杯期間就曾經推出過類似的AI智慧助理。
然而,深度剖析支付寶試水的AI,不難看出,它的內在其實依然是以流量為終極追求的。
說到底,支付寶僅僅只是把AI看出是一個提升C端活躍度和黏性的工具。
然而,支付寶的這樣一種做法,其實是與AI發展的大方向相違背的。
原因在於,互聯網玩家們擁抱AI的底層邏輯在於,用AI來改造自身,優化自身,以實現自身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改革,從而來滿足C端使用者的新需求。
簡單來講,互聯網玩家們與AI結合的正確方式應當是孿生新供給的方式和方法,而非直接用AI去獲取C端流量,提升C端用戶的活躍度。
如果僅僅只是將AI看成是一個以獲取C端流量,提升C端流量的活躍度的存在,而不是一個改造自身的存在的話,那麼,現在的AI,同以往那些以C端為終極目標的存在,並無本質區別。等到AI的熱度不再,一切又將從頭開始。
因此,如果對於支付寶擁抱AI的內在邏輯進行總結和定義的話,僅僅只是想要用AI來獲取流量和啟動流量,卻沒有去尋找用AI解決自身的產品和服務的方式和方法,特別是沒有真正用AI實現自身的供給側改革,那麼,支付寶僅僅只是用AI來做一個以流量為終極追求的「春秋大夢」。
等到AI的熱度減退,支付寶依然還是要回歸到以流量為主導的原有的道路上。
結語
支付寶,做起了「春秋大夢」,這場「春秋大夢」的主角,依然還是互聯網時代那些元素。
說到底,支付寶還是想要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來維持它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業已建立起來的市場地位,還是想要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來延續它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做法,還是想要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來緩解移動支付行業正在發生著的深刻變化。
支付寶的這一做法,或許從一開始便已經錯了。
原因在於,現在移動支付市場的競爭,早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競爭,早已不再是傳統語境下的競爭,早已不再是傳統邏輯下的競爭。
當支付寶的「春秋大夢」醒來的那一刻,或許,移動支付市場的江湖早已不再是那個江湖,曾經讓它不屑一顧的對手早已不再是那個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