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早上8點多,位於青海省西寧市城中區長江路上的老城干拌麵館開門營業。點火、燒水、煮肉、和麵、切菜……45歲的老闆韓沙力海和妻子馬梅花忙個不停。
作為西寧眾多小館子之一,店裡面積60多平方米,擺著9張桌子,沒有雇服務員,所有的工作都是夫妻倆親力親為。夫妻倆從海東市循化老家到西寧市開飯館已有十幾年了,因為飯菜味道好,店裡乾淨衛生,在附近漸漸小有名氣,贏得了不少顧客青睞。
不一會兒,案板上的面和好了,開始醒面。另一張案板上,是切好的配菜和辣椒油、醬油、醋等調料。
上午10點左右,陸陸續續開始上客。“老闆,來一碗炮仗面!”韓沙力海馬上揪面劑子、抻拽……僅幾十秒,光滑的麵糰就變成了粗細均勻的拉麵,下到沸騰的大鍋后,韓沙力海拿起一把刀在鍋里將長長的拉麵切成一寸左右長的麵條。稍煮片刻,撈面出鍋,放入炒鍋,與生牛肉粒、菜瓜、胡蘿蔔、青椒等配菜翻炒后裝盤,一盤紅油濃香的炮仗面便出鍋了。
與其他麵條不一樣的是,炮仗面有特點也有趣。一是外形獨特,面長一寸左右,粗四五毫米,因外形酷似小炮仗而得名。二是麵條不是在案板上切好下鍋,而是在熱鍋里切面,這樣麵條更筋道。“炮仗面分量大,有菜、有肉、有面,而且顏色漂亮,讓人有食慾,我經常吃。”顧客馬少輝說。
在青海,有拉麵的館子基本都有炮仗面,並在西寧發揚光大,成為不少西寧人的心頭好,“西寧炮仗面”已成為當地麵食的一個招牌,有些館子乾脆直接以“炮仗”命名,如經典炮仗面、炮仗碗拌、精品生炒炮仗等。獨特的命名方式,讓人對這道美食充滿了好奇和期待,吸引了許多外地遊客打卡品嘗,並通過網路走向全國,成為青海的代表性美食之一。
近年來,青海通過技術培訓、資金支援、打造品牌等措施,大力培養“面匠”,鼓勵農民出村進城開飯館。海東市化隆縣是青海的“拉麵之鄉”,眾多農民實現了“一年打工仔、兩年拉麵匠、三年小老闆”,在全國各地開設1.8萬家拉麵館,每年創造產值上百億元,依託“拉麵經濟”走出了一條致富路,韓沙力海正是其中的一員。
“平時每天營業額五六百元,夏天旅遊旺季每天營業額1000多元。依靠這個店面,我們在西寧安了家,供3個孩子讀書,日子過得很充實!”韓沙力海滿意地說。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拓兆兵)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