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信條: 影》配置需求評測:刺的不只是武士,還可能是顯卡
更新于:2025-03-26 03:56:01

《刺客信條》系統列的最新作《刺客信條:影》已經在20日正式解鎖了。相比於《刺客信條:幻景》這一部由資料片轉正過來的作品,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刺客信條:影》的“正作味”顯然更濃一些。同時,作為《刺客信條:無限》平臺的首部作品,《刺客信條:影》也是系列新時代的開端。

當然,這也可能是《刺客信條》系列有史以來爭議最大的作品。從正式亮相的那一刻起,《刺客信條:影》就因角色設定和歷史考據等各種原因被推向互聯網PvP的最前線。然而,這些事情在本次硬體需求評測里都不太重要。再說了,就我目前的遊玩進度來看,遊戲給人的感覺還是挺不錯的,仍然是育碧開放世界應有的水準。

從早前的各種採訪裡面可以知道育碧魁北克工作室沒有明確給《刺客信條:影》的引擎取個新名字或新版本號,他們就直接稱其為Anvil引擎的升級版。不過這個升級幅度其實相當大,單憑光線追蹤這一點就已經很亮眼了——《刺客信條:影》可是系列首部引入光線追蹤的作品。此外,開發團隊還為遊戲加入了季節系統,以及增強了物理系統。

先來看看光線追蹤的效果。在遊戲中,光線追蹤全域光照顯著地增強了場景的真實性。在第一組圖裡面,大家可以關注屋簷下方,還有燈籠周邊和燭台內部這些區域,光線追蹤啟用後,它們有著更貼現實的陰影表現。而在最後一張圖的水潭中可以看到光線追蹤帶來的逼真反射效果。

第二組圖也是光線追蹤對室外場景氛圍的影響,不過重點在植被上。可以看到開啟光線追蹤後,明暗對比更為強烈,畫面更有層次感。如果關閉光線追蹤的話,畫面看起來非常“扁平”,枝葉堆在一起只讓人覺得混雜。

第三組圖截取至室內,這是我比較喜歡的一組對比。大家在這裡可以注意牆壁和地板、窗框和牆壁的連接處,光線追蹤啟用後,這些地方變得更暗,能很好地和其他物品,比如桌子、周圍的木板相區別。還有左側的木箱堆,光線追蹤塑造的明暗關係也讓它們看起來沒那麼“扁平”。

在這裡我還想著重說一下新引擎在描繪角色上的改進:除了更加精細的皮膚外,眼睛著色器似乎也得到了升級,從截圖裡面可以看到,角色的眼睛水潤且富有光澤,十分動人。還有頭髮也是相當值得稱道,奈緒江的短髮伴隨著風的節奏或急或緩的擺動,如果正好站在陽光下,你還能看見她的頭髮呈現出非常美麗的高光。

至於物理系統的升級,我個人的感受是物體破壞這塊確實增強了不少,比如說只要操作夠快的話,竹子可以被砍成多段。要是育碧能做個像《合金裝備崛起復讎》那種切割系統就好了,我猜一定會很好玩。

南無三,何等精彩的戰鬥,想必諸位擁有忍者般動態視力的觀眾已經觀賞到了吧!

最後再說一下設置上的一些問題。《刺客信條:影》的大部分設置和前作無異,玩過《英靈殿》和《幻景》的朋友應該能很快上手。值得注意的是,本作沒有獨佔全屏模式,有點像一些虛幻引擎5遊戲。

而光線追蹤選項有三個,分別是僅在藏身處散射,四處散射和四處散射 + 鏡面反射,沒有標準意義上的關閉選項。育碧對此的解釋是,藏身處是一個玩家可高度自定義的地圖(該地圖是獨立的,和開放世界不是無縫連接,只是載入很快而已),他們沒法像以前那樣烘焙光照,必須在這裡使用光線追蹤。

不過為了讓那些顯卡沒有硬體光線追蹤單元的玩家也能玩遊戲,他們特地開發了一種軟體光線追蹤技術。然而四處散射、鏡面反射這些適用於開放世界的高級選項還是需要顯卡硬體支援。

微星 GeForce RTX 5070 Ti 16G VANGUARD 神龍 SOC與微星 MPG A1000GS PCIE5

微星 GeForce RTX 5080 超龍SOC

這個測試平臺我想應該不用向大家過多介紹了,就是那一套由AMD銳龍7 9800X3D和X870E主機板組成的平臺。顯卡方面,由於現在正是一個過渡時期,因此我們會測試GeForce RTX 50、40系和Radeon RX 9000、7000系,當然還有銳炫的顯卡。對了,多出來的那顆銳龍9 9950X是給CPU需求測試用的。

測試時我們會把整體預設拉到極高,光線追蹤的設置是四處散射 + 鏡面反射。和前作一樣,非超解析度測試中,升頻類型會被設置為TAA,升頻畫質則是原生抗鋸齒,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原生解析度為100%。幀率限制這些選項自然是關閉的。

一如既往地,育碧為《刺客信條:影》提供了性能評估功能,因此我們就不用費心找測試場景了。

光線追蹤全部啟用

RTX 5090 D在遊戲配置需求測試裡面其實是一張不需要提及的卡,因為它太強了,一上來可以把場上其他顯卡都干爆(連同售價在內),所以我們把目光向下移。說實話,這個結果排列相當出人意料,特別考慮到這是一個光線追蹤全部啟用的測試。而就具體的幀率而言,可以看出《刺客信條:影》是個相當重量級的遊戲,就連最好的那幾張顯卡,也不得不啟用超解析度或者幀生成。不過就個人感覺來說,育碧在幀時間這塊做得挺不錯,平均幀率50多的情況下我也沒覺得哪裡特別卡頓,有種主機遊戲的感覺。

到了2K解析度,RTX 5090 D終於能邁進70FPS的大關,其他顯卡還依舊維持在60fps以下。既然大夥都這樣,那就它們之間的排名進行討論其實意義不大。因此在這裡,還是要說一句:開超解析度和幀生成吧。

在1080P下面,顯卡之間的差距有所縮小。我當然不否認1080P至今為止都是最流行的遊戲解析度,但是我確實不認為會有人求得一張RTX 5070 Ti或RX 9070 XT只為了在1080P原生解析度下面讓《刺客信條:影》以全光線追蹤的設置運行。另外,哪怕算上超解析度和幀生成,這種設置對於定位1080P的顯卡來說壓力還是很大,8GB顯存確實不太夠用。

光線追蹤關閉(開放世界)

關掉光線追蹤幀率會上升嗎?那肯定的。這個上升幅度大嗎?算起來確實大。那我們終於可以原生解析度極高預設玩了吧?不,我覺得還是別打這個念頭比較好——我對以上三個問題的回答基本可以概括在關閉光線追蹤的情況下,《刺客信條:影》的運行情況。如果要在我測試過的遊戲中挑一款跟它很相似的遊戲,那應該是《黑神話:悟空》和《地獄之刃2》這兩款虛幻引擎5巨作二選一了。總而言之,忘了原生解析度吧,DLSS、FSR和XeSS你總要選一個。

超解析度和幀生成測試

《刺客信條:影》在超解析度和幀生成設置這塊還是很有大廠風範,DLSS、FSR和XeSS基本上給你配齊了,連XeSS幀生成都有。不過,我用Speical K看了一下,DLSS超解析度的預設還是E,不是基於Transformer模型的J,而FSR 4也尚未支援這款遊戲。對於DLSS超解析度模型的問題,感興趣的玩家可以用Speical K替換一下看看。

至於超解析度擋位方面,育碧倒是沒有給太多選項,就畫質、平衡和性能三個,沒有超高性能,超高畫質這些。雖然越接近性能的擋位提升越明顯,但是個人還是建議直接用幀生成一鍵翻倍。

而且超解析度確實不能開得太低。以下面的對比圖為例,各家的性能擋面對棚子里的乾草堆和遠處的灌木叢都有點無力。DLSS算是比較好的,不是基於機器學習的FSR就直接變成印象派繪畫了。考慮到在RX 9070評測裡面,FSR 4的提升是相當明顯的,這裡也希望AMD趕快把FSR 4整上吧。

雖然《刺客信條:影》有Denuvo加密,但是這種情況也未必是它的問題。對於這種連1% LOW也拉不開差距的表現,我確實不知道從哪個方向去評論——如果因此而表示《刺客信條:影》根本不吃CPU的話,那也未免有點不負責任了。

如果只說畫面的話,那《刺客信條:影》真的是很好。加入光線追蹤和多項改進的Anvil引擎為玩家們帶來了一個同時擁有壯麗景觀和精緻細節的戰國日本。誇張點說,恐怕日本本土的遊戲廠商,都很難做出這麼好的效果。畢竟日廠技術力也不是最近三五年才被拿出來討論的話題,它早已經被各大論壇翻來覆去水了。不過“育碧心目中的忍者”和“日廠心目中的忍者”又是兩個不能被畫面所定義的概念,而這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說回配置要求,個人認為《刺客信條:影》毫無疑問是當今配置要求最高的那一批遊戲之一。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上面說到的Denuvo加密,也可能是現今3A遊戲普遍存在的首發性能問題,又或者是,它就是很單純的畫面和配置成比例提高而已。總的來說,《刺客信條:影》已經不像舊作那樣,圖形預設可以直接拉高,而是要超解析度和幀生成常伴左右,必要時,還得降低部分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