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溫州市,林阿婆因聲音變啞去醫院檢查,被確診為食管癌晚期。陪同治療的老伴羅大爺告訴醫生,自己最近吃東西時有哽噎感,檢查后也被診斷為食管癌。
經過瞭解,醫生發現這對老夫妻有個共同的生活習慣:因居住的海島地區天氣濕冷,他們幾乎每頓都吃滾燙的飯,林阿婆還喜歡喝冒著熱氣的茶。
醫生表示,正常食道內壁的耐受溫度為40℃—60℃。長期反覆的熱刺激會破壞食管的“黏膜屏障”,引發黏膜水腫、異型性改變、不典型增生,最終可能導致癌變,甚至死亡。
“吃”出來的食管癌
食管癌是常見的消化系統腫瘤,而且我國是食管癌高發國家,這與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不良飲食習慣密切相關——
愛吃燙食:過熱的食物會灼傷食道黏膜,長期反覆刺激可能誘發食管癌。
食道燙傷后應如何處理?
減少刺激:停止食用任何可能進一步刺激食管的過燙食物或飲品,可以喝一些涼開水,但要避免冰水或冰塊,因為過冷的食物也可能刺激已受傷的食管。
使用藥物:如果燙傷導致明顯的炎症或疼痛,可以在醫生的建議下服用一些消炎藥或抗酸藥物,幫助減少食管的刺激和炎症反應,促進癒合。
及時就醫:如進食后出現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難或嘔血等癥狀,應立即停止進食並及時就醫。切勿自行服用止痛藥或誤以為是一般胃食管反流導致的輕症而忽視治療,導致病情加重。
愛吃醃菜:醃菜中含有亞硝酸鹽,長期食用會增加罹患食管癌的風險。狼吞虎:吃飯時狼吞虎嚥不僅影響消化,還容易灼傷食道。此外,食物未經充分咀嚼就吞咽,還可能划傷食道黏膜,久而久之也會增加患上食管癌的風險。吸煙喝酒:無節制吸煙喝酒是食管癌的重要誘因之一。過量飲酒會損傷食道黏膜,長期酗酒者患食管癌的概率會大大增加。如何預防食管癌?警惕食管癌四大信號食管異物感:這是食管癌早期的癥狀之一。患者常感覺喉嚨有異物,既吐不出也咽不下,無論進食與否都可能出現。
吞咽困難:初期僅在進食固體食物時有哽噎感,但隨著病情發展,可能連流食和水都難以吞咽。
胸骨后疼痛:這種表現在早期食管癌患者中比較多見。常在咽下食物時,胸骨後有輕微疼痛,並能感覺到疼痛的部位。疼痛的性質可為燒灼樣痛、針刺樣痛、牽拉摩擦樣痛。這種癥狀大多可用藥物治療,暫時獲得緩解。但數日或數月後,病情又會復發,且反覆出現,存在較長時間。
聲音嘶啞:當食管癌壓迫喉返神經時,患者可能出現聲音嘶啞,且這種嘶啞往往是長期持續性的,與感冒等引起的暫時性嘶啞不同。
預防食管癌可以這麼做早期篩查:胃鏡檢查是目前預防食管癌最有效的方法。高危人群,如有食管癌家族史者,建議從40歲開始進行胃鏡檢查。若初次檢查無異常,建議3—5年後再次複查。科學預防:合理膳食:遵循“高優質蛋白、中等比例脂肪和低糖、高膳食纖維”的飲食模式。
鍛煉身體:可練習八段錦、太極拳等健身運動,提高免疫力,減少疾病發生。
保持良好作息:注意勞逸結合,早睡早起,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食”刻當心,病從口入預防食管癌需從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做起不吃過燙食物減少食管黏膜損傷若有吞咽困難、異物感、胸部疼痛等癥狀要及時就醫!來源|央視新聞、國家應急廣播編輯|王秋童【來源:文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