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好長的影片,長達四小時。楊德昌的電影總是讓一團交織的人物和故事線逐漸逐漸才顯露出故事的脈絡,到接近結尾時,才恍然大悟。像是親眼目睹了一個好好少年如何被推著走向那無法逃脫的命運之路,而這命運,時代是最大的劊子手。小明那句幾乎是振聾發聵的宣言“我就跟這個世界一樣,這個世界是不會變的”,這樣的哲理總是要靠著小孩的嘴說出來,這才是世界絕大部分時候的真相。
2、《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
後勁喘不過氣,太難受了。即使福南在殺戮的時候也不是爽感,是替福南所遭遇的一切而惋惜。島上的人不承認首爾有多好,因為在島上沒有人性、法律、道德的約束。他們放縱獸欲,最終被暴走的福南殺死。應時常反思,只有在道德的約束下壓制內心的獸欲。也該時刻警醒不要成為在首爾的海媛。
3、《梨泰院殺人事件》
走懸疑路線的韓片~~ 別被它恐怖片的噱頭忽悠了~~ 圍繞殺人事件開展的故事, 一號懸疑犯很帥, 二號很醜, 能找到這樣的演員, 棒子也算本事了。 片子整個過程有點像薛定諤的貓, 結尾很吐血, 這種情節拍懸疑片實在有點不厚道~~ 不過出於事件本身的真實性, 多少也體現了法律所謂的“公正”吧。
4、《殺人回憶》
宋康昊最後一段封神了,恍然,憤怒,不甘,悲傷無數種的情緒都包含在那一雙含淚的眼睛里,他背後是所有的受害者,那一代籠罩在兇手陰影下生活的人,注視著兇手。就好像被扼住了喉嚨,每一次以為他要鬆手卻又發現他收緊了手,原來他從沒準備鬆手,因為進展掌握在兇手手裡。最恐怖的是真實案件比電影更悲慘,而兇手,可能正在笑著看這部電影,看著他的殺人回憶。
5、《追擊者》
血腥大於懸疑,最近看韓國懸疑犯罪有點密集,這部對比下來沒有特別出彩,韓國員警都快看出刻板印象了,拿著鐵飯碗混日子的一群人,咱家也同理。韓國電影有一次揭露了立法機關與執法機關的腐敗與無能,若不是被开除的警籍的皮条客,這樁案件終會變成另一個“殺人回憶”式的結局!
真實事件改編的5部犯罪片,看完讓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