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年僅12歲的男孩在遵義市紅花崗區半程馬拉松賽上以1小時17分41秒完賽,引發廣泛關注。
有的網友為他的優異表現點讚,但也有不少網友質疑,為何他年僅12歲就能報名參加半程馬拉松賽?
記者從賽事組委會瞭解到,該男孩系組委會特邀參賽,“家屬簽訂了免責聲明”。
男孩監護人的社交媒體賬號顯示,早在2023年,年僅10歲的他就曾參加過一場半程馬拉松賽。
《中國田徑協會路跑賽事管理辦法》明確要求,參加馬拉松項目的運動員須在比賽當年年滿20周歲,參加半程馬拉松項目的運動員須在比賽當年年滿16周歲。在男孩不符合最低年齡限制的情況下,組委會所謂的“特邀參賽”和“免責聲明”並無效用。
此前馬拉松賽場上也多次發生未成年人違規參賽事件,且多為報名成功的家長帶著未報名的孩子“蹭跑”的情況,部分家長表示意在通過馬拉松“磨鍊孩子意志”。
馬拉松、半程馬拉松等長距離跑步專案對於參賽者體能要求較高,不適於正處在生長髮育期的青少年,並且容易引發運動損傷乃至生命安全風險。世界田聯對於這些專案的參賽年齡也有明確限制。
能夠説明青少年強意志、健身心的運動方式多種多樣,並非只有馬拉松這樣的運動才能“磨鍊孩子意志”。無視規則要求、違規“蹭跑”參賽、將未成年人置於風險之中,本身也違背了體育和教育的本義。
馬拉松比賽中湧動的人潮。來源:視覺中國
近年來,以馬拉松為引領的路跑賽事持續升溫,成為構建更高水準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載體、拉動經濟增長的新興動能和激發社會活力的多元舞臺。馬拉松賽事在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賦能城市發展、助力健康中國戰略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但與此同時,組織方管理失范失誤、保障不力,參賽者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及違規參賽等現象也時有發生,引發了一波又一波負面輿情,對路跑賽事的品牌形象和公眾認可度產生消極影響。
如今,大部分路跑賽事都有視頻直播,一場比賽現場少則數千人,多則幾萬人,人人有手機,處處在拍攝,比賽關注度高,曝光度也高。賽事主辦方的任何微小失誤、參賽選手的任何不文明不道德行為都難逃鏡頭“法眼”。解決馬拉松賽場亂象問題,賽事主辦方、行業管理者和參賽跑者應共同努力,鋪設一條光明的賽道。
促進馬拉松健康發展,賽事主辦方需要提升競賽組織和保障能力。城市道路上舉行的馬拉松賽事人員密集、賽道複雜,主辦方不僅要加強自身能力建設,確保科學、合理地規劃賽道、制定接駁方案,配備廁所、垃圾桶等設施,還要嚴謹評估辦賽城市的承載能力,合理確定辦賽規模,避免一哄而上、好高騖遠,更要杜絕盲目追求“流量”和“宣傳效果”而無視辦賽規則標準的行為。
促進馬拉松健康發展,行業管理者需要疏堵結合遏制賽場亂象。針對過度索取補給、擾亂賽道秩序、隨地亂丟垃圾甚至便溺等不文明行為,行業管理者在加強文明參賽宣傳引導的同時,也應加強約束機制建設,明確賽場失德失范行為處罰細則,並加大懲罰力度,雙管齊下提升賽場文明水準。
促進馬拉松健康發展,參賽跑者需要守住依法依規依德的底線。路跑賽事重在參與,全民共用,但群眾性賽事也是嚴肅的體育競賽,而非嬉戲活動,更不是少數人任意妄為、“作妖”搗亂的“法外之地”。參賽跑者應對比賽規則和賽場道德持有最基本的尊重與敬畏,珍惜來之不易的“跑馬”機會,珍惜來之不易的路跑運動發展環境,自覺文明參賽。
馬拉松運動的蓬勃發展,應以安全、有序、合規為前提,不能讓馬拉松跑“偏”了。
來源|央視網、新華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