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星空,與你分享排球資訊與快樂。
本屆全運會女排成年組預賽啟動鍵已經按下,廣大球迷又有迷人亂花賽事可追了。
何為“迷人亂花賽事”?道理其實很簡單,那就因球場如同戰場,要受諸多變幻莫測的主客觀因素所制約。全運會賽場更是如此。因為四年一屆的全運會,是各隊都最為重視的重大賽事;又因比賽要歷經預賽階段和決賽階段多輪次的反覆拼殺,其激烈和艱難程度,非其他賽事可比擬。在這麼漫長複雜的比賽過程中,哪支隊伍能主動把控隨時變化著的主客觀諸因素,哪支隊伍就有可能掌控勝機,或把勝勢化為勝券,或把劣勢演繹成優勢而逆天取勝。
今屆全運會成年組女排13支勁旅,均已厲兵秣馬,蓄勢待發,正在迎接四年一屆的大考考驗。值此全運大考開卷之際,我腦際又浮現出硝煙還未散盡的排超聯賽總決賽最終10分的你死我活搏殺畫面,總覺得這最後10分的勝負得失,充溢著喜劇味和發人深省的玄機,很值得各隊將士細讀慢研,從中汲取智慧和養分。
且看當時上海隊和江蘇隊的場上態勢:上海隊在首局輕鬆獲勝后,被江蘇隊連扳兩局,已經沒有退路的上海隊,只有在第四局拼死一搏,方有起死回生的決勝局可打。可是,她們在開局就遭遇江蘇隊的強有力阻擊。在張常寧連扣帶弔捎帶攔獨得7分的帶動下,江蘇隊以13:9的領先優勢高壓上海隊,被逼無奈的王之騰,只得用年僅19歲的山西內援王音迪換下強力外援泰納拉,把初出茅廬的陳厚羽請出來替掉國手高意。
請注意,他這一手換人戰術,雖屬被動,卻也不乏明智。因為泰納拉已被江蘇隊盯得死死的,而高意的發揮又軟綿綿的基本無建樹,派小將上場沖一衝,說不定有起死回生的可能。果不其然,兩員小將看似嫩生,上得場來卻虎虎生威,超水平發揮。特別是副攻手陳厚羽的攔網,不僅把久經國內外各種大賽考驗的老將張常寧攔得苦笑不得而被換下場,還在她每次攔網奏效后的眉開眼笑神態鼓舞下,把上海全隊的士氣推向了高潮,一波又一波的攻防好戲,把比分一下扳成22:16,上海隊竟以領先6分的絕對優勢打進了局末。只要再拿下3分,就可把比賽拖進決勝局了。這就是我們看到的場上態勢。當此際,好戲來了。
不早不晚,剛到前排的吳夢潔開啟了喜劇序幕:她的一記重扣,球落地開花。17:22,迎來鮮於露崢嶸的吳唅站上了發球線。蠻好玩的,我發現,從這時候起,場上雙方隊員,真正打球的,就只有如下幾人:吳唅發球,歐陽茜茜主接一傳,許曉婷二傳,仲慧兩次進攻,王音迪一次進攻,泰納拉一次進攻,就這麼簡潔明瞭,這三位連攻四板奉送掉4分,江蘇隊其他場上隊員雖在不斷地跑動卡位,但都無須動手,比分便變成了22:21。上海隊僅剩1分微弱優勢了。
接著,隨著主裁的一聲哨響,吳唅發的皮球直奔已35歲的老自由人王唯漪而去,老王奮身一撲,不好,球幾乎貼著地皮飛了。22平!再接下來,便是吳夢潔在演獨腳戲了。她在防反中連扣2板,板板中的,得2分,比分不但倒轉,還出現了江蘇隊的冠軍點。
在上海隊仲慧四號位的強攻好不容易挽救了一個冠軍點后,還是吳夢潔,一攻雖被防回,她的第二板便毫不留情,球觸上海隊前排隊員后飛向了場外。小吳的這一記重扣,讓江蘇隊笑到了最後,25:23。這場總決賽終場前的巔峰對決,就以江蘇隊得9分上海隊苦苦掙扎得1分的喜劇色彩收官了。
當場上比分打成24:22第一個冠軍點出現時,吳晗已經累得連笑的氣力都沒了,但她內心卻是甜滋滋的,甘之如飴,因為有了她的七連發(此前誤以為是八連發),才演繹出罕見的逆襲大戲。盡可毫不誇張地說,她的七連發起到了扭轉乾坤的重大作用。
這場生死大戰的喜劇式收尾,給了我們哪些啟迪呢?愚以為:
啟迪之一,發球乃進攻的開始,此話當真有理。吳晗的七連發,雖然只直接得了1分,但卻有效破壞了上海隊的一傳,致使在這最後10個球的較量中,上海隊兩位副攻淪為了場上的看客,連球皮也沒摸到過一次。失去了副攻的有力支撐,令本來邊攻實力就有限的上海隊一下由主動變為被動而突然啞火,也就不難理解了。
在當今國際排壇諸雄爭霸重新站隊競爭日益激烈的新形勢下,各國排球隊伍都更重視發球的研究和訓練了。上海隊這屆聯賽之所以引進小彩娃,不也首先看重的就是她勢如破竹的發球功夫嗎?可令我不解的是,到目前為止,國內仍有一些球隊對發球的訓練缺少辦法或仍不太重視發球訓練。更令人看不慣的是,有不少球員在發球連連失誤后居然連起碼的自責感都沒有。此類憾事,是否應引起相關教練和領導警覺了呢?
啟迪之二,得強力邊攻手者得天下,殘酷的實踐又一次證實了這一理論的正確。君不見?上海隊在前排的三位邊攻手,仲慧兩次進攻兩次出界,王音迪攻了一次失手了一次,泰納拉也是一換上場就送大禮。三位邊攻手四次進攻連送4分,失誤率100%。情何以堪?相反,江蘇隊的吳夢潔一人先後五次進攻,得了4分,沒一次失誤。
俗話說得好,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曉。這兩隊邊攻手的實力差距,何等明顯,還用得著贅述嗎?當然,仲慧和泰納拉兩將,也是具有相當實力的,尤其是打進四強后,在與天津隊的半決賽中,她倆的發揮是可圈可點的。問題在於,到了總決賽的關鍵時刻,在比分大大領先的優勢面前,她們的心態變了,或者說心緒亂了。
心緒一亂,動作就變形,動作一變形,失誤當然在所難免。關鍵時刻見真章。過得硬還是過不硬,就看你在此關鍵場次的關鍵時刻,豁得出還是豁不出?衝得上還是沖不上?是能拿分還是會失分?相較而言,仲慧也好,號稱“強外援”的泰納拉也罷,都還欠點火候。
而江蘇隊的吳夢潔就不一樣了。她在此泰山壓頂的危急時刻,能臉不變色心不慌,果斷出手,為球隊奪冠三錘定音,可見,她經過一個賽季的淬火磨鍊,已經成長為江蘇隊的頂樑之柱了。我們期待她有朝一日成為中國女排的頂樑柱。
啟迪之三,板凳深度厚實與否,是檢驗一支排球隊是強還是弱的試金石。你會不會懷疑,我這樣說,是不是與啟迪一有所矛盾呢?一點也不矛盾。表面看起來,最後這10個回合的較量,江蘇隊主要參與的人是吳唅、孫燕、吳夢潔仨,但在場內的龔翔宇、唐欣、萬梓玥、楊佳和倪非凡等全體以及場外的張常寧等人,個個都在默契配合著,此其一。
其二,雖然這10個回合的較量是吳晗和吳夢潔唱的主角,但在此以前,如沒有張常寧的滿血歸來,如沒有龔翔宇的滿血把控,如沒有兩位小副攻的滿血爆發,如沒有倪非凡的滿血防守,如沒有唐欣的滿血替補,如沒有全隊人員的滿血配合,就不存在這七連發的逆轉機遇。其三,吳晗和唐欣雖是替補,但一旦需要,就能衝得上去拿得到分本身,也是板凳深度厚實的有力佐證。
排球比賽是靠團隊打團結戰的專案,江蘇女排之所以能蓄勢八年後在一波三折中百折不撓而問鼎,靠的就是團隊整體實力,而不僅僅是一兩個主力,靠的就是厚實的梯隊建設之路,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引援。如果國內各支女排勁旅都能像江蘇隊這樣重視青訓重視梯隊建設,那全國各隊的實力還能有所上升,國家隊的整體實力還會更上一層樓。
啟迪之四,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簡言之吧,不能吹噓說施海榮用兵有多神,但至少可以說,他在眼看這第四局將難以逆轉取勝時,敢用唐欣替換張常寧,敢叫吳晗上去衝發球,換了兩將,不僅改變了節奏,更是叫對方摸不透思路。
在吳換七連發奏效奪得24:22的第一次冠軍點后,他又毫不遲疑,換上老將張常寧。雖然張常寧上場后幾乎啥也沒幹,那是由於吳夢潔不負重託,兩鎚子砸破了上海隊的防線而結束了這場令人心驚肉跳的華山論劍。但張常寧的到來,對本隊將士就是無形的鼓舞,對上海隊就是無形的壓力。聯賽組委會授予施海榮最佳教練員殊榮,組委會領導沒看走眼,他當之無愧。
不知這四點啟迪,對全運會參賽各隊,是否多少有點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