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古稱鬱水、浪水和牂牁江,是珠江水系中最長的河流,華南地區最長的河流,為中國第三大河流,長度僅次於長江、黃河。
發源於雲南省曲靖市沾益區境內的馬雄山,流經貴州、廣西,至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思賢滘與北江相通並進入珠江三角洲網河區,幹流在珠海市的磨刀門水道注入南海。
西江與東江、北江及珠江三角洲諸河合稱珠江,西江幹流全長2214公里,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2302億立方米,流域面積約35.31萬平方公里,流經5個省(自治區)。
約1億年前白堊紀燕山運動之後,西江幹流及其大支流開始發育。300010,000 年前,第三紀喜馬拉雅運動使雲貴高原抬升,一方面讓該地區內陸湖盆與西江水系主要水道連通;
另一方面,西江幹流南盤江、紅水河及其支流北盤江、柳江因雲貴高原抬升和斜坡下切,形成許多峽谷、急流和險灘,以及深度凹陷的條狀河道谷地。同時,西江中游地區南北兩側受地面抬升作用影響,產生了黔江和潯江的大部分支流。
隨著大容山和廣西盆地抬升,使得梧州地區峽口被切,西江中游與下游連通,逐漸形成西江整體水系。(形成原因整合自公開資料,內容僅供參考)
西江幹流及沿途支流、源泉、湖泊構成西江水系。西江水系及其集水區內的地理元素統稱西江流域。
自上而下分為南盤江、紅水河、黔江、潯江和西江5個河段。南盤江、紅水河兩段共為西江上游,黔江、潯江兩段共為中游,西江段為下游,以下至磨刀門為河口段。
- 南盤江:從源頭至貴州望謨縣蔗香雙江口,長914km,流域面積56880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1.74‰。流經雲貴高原和高原斜坡區,岩溶發育,河道蜿蜒曲折,多地下暗河和構造湖泊,中下游縱坡大,水流湍急,灘險多,水能資源豐富。
南盤江有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44條。其中從廣西境內流入者有8條,最大的是新州河,即隆林河,流域面積924平方公里,河長78公里。西林縣與雲南省的界河清水江是南盤江的第二條大支流。
- 紅水河:始於蔗香雙江口,止於廣西象州縣石龍三江口,長659km,區間集水面積54870平方公里,河段平均坡降0.366‰。流經高原斜坡和中低山丘陵盆地區,多峽谷,水流急,落差較大,水能蘊藏量豐富,是我國重要的水電基地之一。
主要支流有:柳江、北盤江、漣江、牛河(曹渡河)、布柳河、南丹河(又名清水河)、盤陽河(又名賜福河)、靈歧河(又稱靈奇河或良歧河)、平治河(即達洪江)、刁江(又稱夷江)、清水河、北之江。
- 黔江:從石龍三江口至鬱江在桂平縣匯合處,全長122km,區間集水面積2210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0.0625‰。河道逐漸展寬,水流趨於平穩,流經地區地勢相對低平,以中低山丘陵和盆地為主。
黔江的主要支流除柳江外有新江、濠江、旺村河、武賴水、東鄉河、馬來河(黃來水)等,以馬來河較大(流域面積471平方公里,河長80公里)。
- 浔江:始於郁江口,終於桂江在梧州市的匯口處,長172km,區間集水面積20570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0.0968‰。江面寬闊,水量充沛,兩岸多為平原和低矮丘陵,河網較為密集,航運條件優越,是廣西重要的內河航道。
主要支流除鬱江外,有社坡河(石河)、大湟江、思旺河等17條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其中北流河、蒙江、白沙河等河流域面積均大於1000平方公里。在梧州市桂江匯入后即稱西江。
- 西江段:始於桂江口,終於廣東三水縣思賢滘,河段長208km,區間集水面積43860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為0.086‰。水流平穩,河道進一步展寬,流經珠江三角洲平原邊緣,航運發達,是兩廣地區重要的水上運輸通道,對區域經濟發展作用重大。主要支流有桂江、賀江、羅定江、新興江等。
1. 北盤江:發源於雲南省宣威市馬雄山北麓,流經貴州六盤水、安順等地,在貴州望謨縣蔗香雙江口與南盤江匯合后稱紅水河,全長449千米,流域面積26537平方千米,多峽谷,水能資源豐富。
2. 柳江:發源於貴州省獨山縣堯梭鄉里臘村,流經貴州、廣西等地,在廣西象州縣石龍三江口與紅水河匯合稱黔江,全長773千米,流域面積58270平方千米,河流沿途多盆地、丘陵,水量豐富。
3. 郁江:西江水系最大的支流,由左江和右江在南寧宋村匯合而成,流經廣西貴港、桂平等地,在桂平三江口與黔江匯合稱潯江,全長1179千米,流域面積90656平方千米,水量充沛,航運發達。
4. 桂江:又稱灕江,發源於廣西興安縣貓兒山,流經桂林、陽朔、梧州等地,在梧州匯入西江,全長426千米,流域面積19288平方千米,以風景優美著稱,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5. 賀江:位於西江左岸,發源於廣西富川縣蠻子嶺,自西北向南流經賀縣,在該縣扶隆附近進入廣東省,在廣東省封開縣江口鎮注入西江,為跨省河流,流域大部是低山丘陵,水量豐富。
西江流域徑流量大,流域年降水量豐富,降水時間長,年平均徑流總量約2300億立方米,在全國各大河流中名列前茅。受亞熱帶季風氣候影響,4-9月為汛期,此期間降水多,河流流量大,汛期徑流量約佔全年徑流量的72%-88%。
流域內植被覆蓋率較高,水土流失相對較輕,河流含沙量較小。地處亞熱帶地區,冬季氣溫較高,河流終年不結冰,可全年通航,有利於內河航運的發展。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較大,導致西江水位變化明顯,洪枯水位差值較大。
西江是珠江水運最重要的幹線通道,航運量居中國第二位,僅次於長江。它上聯雲貴,橫貫兩廣,下通港澳,是連接西南地區和華南地區的重要水上運輸通道,有利於降低物流成本,促進區域間的貿易往來和經濟交流。
西江流域水能資源豐富,尤其是紅水河等河段,天然落差大,水流急。沿線建有多個水電站,如天生橋水電站、大藤峽水電站等,為流域內的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大量的清潔電能,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西江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豐富,為2302億立方米。它為沿岸地區的農業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了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產量,同時,也為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用水提供了保障。
西江流域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查清楚的約有百種,其中錫、錳、銻分別佔全國的41%、38%和20%,鋁土礦和鉛鋅佔14%和9%,煤炭占西南和華南地區的40%,硫鐵礦一級品儲量佔全國的60%。
西江流域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桂林山水、路南石林、安順黃果樹瀑布等著名景點。沿江的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遺跡吸引了大量遊客,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