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愛讀書愛分享的奶爸九節狼。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王運熙先生的《古代文學入門》。
之前和大家分享過《長安回望》,其中就說到了一個觀點,當時確實有“清談”的氛圍,以及唐代小說的發展,主要是受到安史之亂後藩鎮建立,幕府徵闢文人導致文人流動性大,於是就出現了講故事的活動帶動了文人的小說創作。不想還引發了幾個值友關於統一和文化的關係。
所以,今天主要來介紹一下我們怎麼去看待古代文學,或者說專家是怎麼去重新認識古代文學。
《古代文學入門》的作者王運熙先生是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長年從事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而這本書與其說叫古代文學入門,不如叫王先生的自述。
全書共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講的是自己如何去學習、研究、撰寫相關文章的,第二部嗎講的是自己研究古典文學、樂府詩的一些經驗體會,第三、四、五部分,講的是關於古代散文、古代文論、總集專書的研究,最後是作者古文論專著的評價,在這些論述中作者表達了自己不同的觀點。
總體來說,對於一般讀者還是有一定門檻的,尤其是抱著想通過讀一本書打通對古典文學的任督二脈想法的讀者,可能要失望了。——沒辦法,現在我看《混子說》,我兒子看《歷史是一群喵》,我們都習慣於被動、簡單的接受。
當然,對於漢魏六朝唐代文學有一定攝入的話,這本書還是有一定的趣味性的。尤其是在文中作者也分別向初學者以及古典文學研究者推薦閱讀書單,感覺作者就是想告訴大家,不要怕困難,來一起研究。
而如果你有志於深造古典文學,在作者看來,關鍵是培養具有獨立工作的能力——包括了在確定選題後,能找到各種有關的材料;能讀懂這些材料,對其內容有準確的理解;能運用理論(特別是文藝理論)來分析這些材料,產生自己的看法、觀點;能寫出綜合有關材料和研究成果、發表自己觀點的論文。
當然,由於篇幅有限,作者對一些重要作家作品的介紹和分析還不夠深入,再加上一些選文,時間跨度很大,有一九六零年代的,也有一九八零年底的,當然,也有新世紀的,所以有時候會感覺有一些違和感。
回到社會的興盛和文化的發展這一大命題,其實看完王運熙先生的《古代文學入門》,最大的感觸就是很多人用了一生來做的事情,或許也就是歷史的驚鴻一瞥,但他們不是為了揚名立萬,更多的只是為了記錄當下,不管是樂府詩的收集,還是後世的各種散文集,都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只能說,如果是太平盛世,或許會保留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