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趙露思回來了。
本來以為大家會歡迎她,結果網上全是罵聲。
她接了個芒果台的個人綜藝《小小的勇氣》。
說是去鄉下散心、找自己。
可觀眾一點兒沒買帳——
畢竟誰信明星能靠拍綜藝“療傷”啊?
鏡頭懟著臉,劇本擺在那兒,再美的風景也成了工作背景板。
結果節目一播,爭議直接炸鍋。
有人說她“何不食肉糜”。
比如問山區小女孩“拍過藝術照嗎”,還掏出自己的照片給人看,被吐槽“人家飯都吃不飽,你在這兒秀自拍”。
還有更尷尬的,見到村裡唯一會做民族手工的老爺爺,她脫口一句“你自私了?”(其實是想問“是不是沒人願意學”),直接被罵上熱搜。
再加上聊父母時說“他們沒偏愛我”,可粉絲都知道她家境好、全家寵,這下更顯得“矯情”了。
但說實話,有些罵聲真有點冤。
比如藝術照那段,她其實是看小女孩畢業照覺得兩人長得像,才分享自己小時候的照片,還一直誇女孩漂亮;
說老爺爺“自私”雖然沒過腦子,可後來她心疼爺爺的手繭子,還自掏腰包送了台專業縫紉機。
至於父母的事兒,抑鬱症患者要的“偏愛”本來就不是物質——就像你難過時朋友說“比你慘的人多了”,這話再對也讓人更憋屈。
可為什麼大家不買帳?
問題就出在趙露思整個人透著股“強撐”的勁兒。
錄節目時突然眼神發直掉眼淚,走兩步就喘,夜裡還得搭帳篷治療……
明明狀態差到極點,偏要接這檔需要情緒外放的真人秀。
就像穿了童話里那雙停不下來的紅舞鞋,累得站不穩了還得接著轉圈。
有人說她“賣慘博流量”,我倒覺得她更像被團隊或焦慮推著走——
怕沒曝光、怕被遺忘,結果硬著頭皮上,反而暴露了情商和精力的短板。
其實現在很多人都有這種“紅舞鞋綜合征”,明明該停下緩緩,卻不敢鬆手。
趙露思要是聰明點兒,不如學學故事里那個最終脫下舞鞋的女孩——
先關掉攝像頭,好好睡一覺。
治癒自己從來不是演給誰看的,等心裡那陣潮濕曬乾了,再大大方方站回陽光下。
其實觀眾的反感很好理解。
大家不是不同情抑鬱症,而是反感 " 表演式治癒 "。
你真要靜養就該徹底消失幾個月,而不是帶著攝製組去村裡拍 vlog。
但這事兒也不能全怪她——團隊要維持曝光度、品牌方要看數據、平臺要趕檔期 ...
明星很多時候就是個提線木偶。
我猜她本人可能也矛盾:既怕消失太久被遺忘,又確實需要休息,最後選了最擰巴的方案。
現在罵也罵了,刪也刪了,我倒覺得對趙露思來說未必是壞事。
至少這次翻車讓她看清:有些傷口不適合當眾揭開。
真心建議她學學某位前輩的做法——直接閉關半年,去沒人認識的地方住著。
等哪天真的能對著群山笑出來,再考慮要不要把這份輕鬆分享給觀眾。
治癒從來不是一場秀,它應該像茶樹冒新芽,安靜地、自顧自地發生。
至於看客們?
互聯網的記憶比金魚還短,只要下次帶著好作品回來,誰還記得今天這場鬧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