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TVB後變富婆,她靠賣麵包入住半山豪宅?
更新于:2025-04-05 15:16:24

港圈藝人為了生活,紛紛另謀出路。

有人當老師,有人端盤子,也有人開啟了麵包店,一炮走紅,成了“麵包女王”。

她就是唐詩詠。

經常看港劇的朋友都知道《當四葉草碰上劍尖時》,唐詩詠扮演的就是校花高晴。

當時她身穿白色校服,笑容甜美,妥妥的青春無敵。

儘管她的發展期,撞上了 TVB 偶像劇的沒落時代,但她還是拼出來了。

她擺脫了花瓶的標籤,《鐵馬尋橋》里她飾演的應雁鳴兼具柔韌與剛烈,一場哭戲讓觀眾記住她的演技,也助她拿下“飛躍進步女藝員”獎。

只可惜,她進步迅猛,卻永遠離“視後”差一步。

TVB 的派系鬥爭與劇本同質化,讓許多女演員陷入“職場困局”,唐詩詠也不例外。

接著差不多的劇本,演著差不多的角色,她的事業始終不溫不火。

直到她遇到了《不懂撒嬌的女人》這場戲,獨立果敢的淩禹勤,成了觀眾眼中的“現代港女教科書”。

而唐詩詠的演技,也被外界看到了,她終於斬獲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最佳女主角”。

可惜的是,這座遲來的獎盃,並未改變 TVB 日益收縮的生存空間,沒能延續唐詩詠的演員生涯的輝煌。

眾所周知,合拍劇當道,本土製作減少,一線演員的月薪甚至不及普通白領。

在這樣的行業困局中,唐詩詠的轉身顯得尤為決絕。

她 2022 年離開 TVB,專攻烘焙課程。

她在社交平臺曬出證書的時候,別人以為她不過是出於興趣的玩票,誰知,她換個賽道,竟然做大做強了。

她的日式吐司店開業,68 港元一份的“蜂蜜三島吐司”迅速風靡小紅書。

香港媒體算過一筆賬:以每日限量 200 份、附加飲品銷售估算,單店月營業額可超百萬港元。

與大部分明星開店不同,她並不依賴粉絲經濟,而是把店鋪定位為“高端社區廚房”,聘請日本師傅把控工藝,甚至親自參與麵粉選品。

這種“去明星化”的務實經營態度,讓她的品牌有了更長久的生命力。

看到一位粉絲說的,從演員到商人,唐詩詠的優勢在於對“人性”的精準把握。

演戲時,她擅長刻畫都市女性的脆弱與堅強;

經商後,她將這種洞察力投射到產品設計上。

比如吐司店推出的“深夜烘焙”服務,靈感來自她拍夜戲時演員們的饑餓痛點;

而會員制的親子烘焙課,則巧妙複刻了她早年《四葉草》積累的“青春情懷”受眾。

這些細節背後,是一個清晰的商業邏輯:用演藝圈積累的經驗,服務都市人的情感需求。

正如她在採訪中所說——

演戲是理解別人,開店是理解生活。

唐詩詠的成功,並未收穫一致好評,有不懷好意之人爆出她入住黎姿、張柏芝同款豪宅,誘導一番爭議。

有人質疑明星創業不過是“玩資本遊戲”,更翻出 TVB 時期她與富商傳出的緋聞。

對此,唐詩詠毫不避諱,大方一一回應。

她笑著否認豪宅傳聞,調侃麵包店尚在回本階段,最後不忘傳遞正能量,堅持做是為了客人說麵包讓他們開心。

講真,在這個明星扎堆直播帶貨的時代,唐詩詠選擇了一條更笨拙的路:從麵粉開始,重新定義自己。

她的故事或許預示著一種新可能,就是真正聰明的藝人,終將學會在鏡頭之外,建立自己的生存法則。

就像她最愛的日式吐司,看似樸素,卻因紮實的工藝,在浮華的港圈站穩了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