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曾警示過人類關於AI的威脅?
更新于:2025-03-26 02:22:35

2018年3月14日,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數學家、科普作家斯蒂芬・霍金在英國劍橋的家中與世長辭,享年76歲,而這一天恰巧也是愛因斯坦的誕生之日,彷彿是科學傳承的一種奇妙交接。

霍金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尤其是他晚年的言論,猶如重磅炸彈,在科學界和公眾中引發了廣泛的討論與深思。他為何堅信上帝不存在?他對人類未來又做出了哪些令人不寒而慄的預言?

1942年1月,斯蒂芬・霍金出生於英國一個知識份子家庭,父母均畢業於牛津大學。或許是繼承了父母的優良基因,霍金從小就展現出驚人的智商。17歲時,他憑藉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牛津大學的物理系。

在校期間,霍金的大學生活豐富多彩,他積极參加校園舞會、私人派對,以燦爛的微笑和幽默的性格吸引了眾多人的喜愛。

大學畢業后,他又以優異的成績順利進入劍橋大學攻讀宇宙學博士,在學術的道路上一路高歌猛進,並且在這裡他遇到了此生的摯愛,一切都朝著美好的方向發展。

然而,命運卻在此時給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21歲那年,霍金被診斷患有運動神經元病,也就是漸凍症。這種疾病不僅無葯可治,醫生還斷言他最多只能活兩年。

這突如其來的噩耗如同一記重錘,瞬間擊潰了這個意氣風發的少年。面對死亡的陰影和身體逐漸被病痛侵蝕的痛苦,霍金陷入了極度的壓抑之中。

但令人驚歎的是,此後的55年間,霍金憑藉著頑強的意志力,在死亡的邊緣頑強徘徊,成為了漸凍症患者中存活時間最長的人。在與病魔抗爭的同時,他還擔任了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而這個位置曾屬於牛頓,這足以證明霍金在學術領域的卓越成就。

1963年,霍金在新年派對上遇到了倫敦大學文學系的新生簡,兩人相談甚歡,霍金對簡一見鍾情,簡也被霍金陽光帥氣、幽默風趣的氣質所吸引,一段美好的愛情就此萌芽。

然而,就在兩人感情日益深厚之時,霍金的身體狀況卻每況愈下。他常常感到腿腳遲鈍發軟,不受控制地抖動,甚至毫無徵兆地暈倒。上一秒他還是滑艇上那個振臂高呼的青年,下一秒就被醫生無情地宣判了“死刑”——只能再活兩年。

霍金與簡

但簡並沒有因此離霍金而去,她頂住了來自父母的壓力,毅然決然地選擇與霍金完婚。她堅定地說:“我要和你在一起,有多久是多久,時間不長的話,兩年也可以。”

1965年7月15日,霍金與簡舉行了婚禮,隨後他們相繼迎來了三個可愛的孩子。在簡的悉心照料下,霍金打破了醫生對他壽命的預期,活過了30歲、40歲甚至70歲。但照顧一個殘疾丈夫和三個年幼孩子的艱辛超出了常人的想像,簡要負責霍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喂飯、洗澡、穿衣到梳頭、刷牙,她逐漸從愛人變成了母親。

1977年,簡因為參加教會的合唱團結識了管風琴演奏家喬納森・鐘斯。與無神論者的霍金不同,喬納森能夠理解簡的信仰和她所承受的艱辛。與此同時,霍金也因病結識了護工伊蓮,二人越來越親密。

霍金與伊蓮

1995年,霍金與伊蓮結婚,但這段婚姻生活並沒有他想像的那麼美好。伊蓮限制了霍金的自由,不允許他與子女見面,甚至有傳言稱霍金遭受了家庭暴力。然而,當警方想就此事深入調查時,霍金本人卻拒不配合,至於原因,他始終不願談及。

11年後,霍金結束了他的第二次婚姻,簡以朋友的身份再次回到他身邊陪伴他直至逝世。這段充滿曲折的情感歷程,雖結局遺憾,但愛曾存在的事實,讓人們看到了人性中最溫暖的一面。

霍金在晚年留下了不少令人震驚的預言,這些預言猶如一把把利劍,懸在人類頭頂,警示著我們未來可能面臨的危機。

他曾多次表示,徹底開發人工智慧可能會導致人類毀滅。在霍金看來,AI真正的風險不在於其惡意,而在於其強大的能力。計算機通過模仿人類做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完全有可能的,一旦人類無法控制人工智慧系統,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

如今,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工智慧已經在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從智慧語音助手到自動駕駛汽車,從醫療診斷到金融交易。但我們也必須警惕,當人工智慧的發展超出我們的掌控,它是否會成為人類的終結者?這並非危言聳聽,而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和應對的問題。

霍金還對基因編輯提出了擔憂。基因編輯是基於對人類基因進行改造的過程,這意味著改造成功的人類將會成為天生的優勝者,而未接受過改進的人類將會逐漸被淘汰。

這種人為的基因篩選和改造,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倫理道德問題,同時也可能加劇社會的不平等。如果基因編輯技術被濫用,富人有更多資源利用這項技術提升後代,而窮人則難以企及,那麼社會的貧富差距將進一步拉大,人類社會的公平性將受到嚴重挑戰。

在對宇宙的認知方面,霍金認為地球這樣的行星在宇宙中絕對算得上是十分稀缺的資源,而人類目前的文明等級僅有0.8,而有能力鎖定並達到地球文明的外星文明等級至少超過了三級。一旦發生衝突,人類將遭受到真正的降維打擊。他提醒人類不要輕易招惹外星人,因為我們無法預知外星文明的意圖和能力。

此外,霍金指出全球變暖是地球上所有生命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如果再不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放任溫室效應不斷加劇,最後地球將會變得像金星那樣表面溫度超過百攝氏度,到那時,液態水將會被蒸發掉,生命將無法在地球生存。

如今,全球氣候變化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極端氣候事件頻繁發生,這些都在警示著我們必須採取行動,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霍金還預言,未來1000年內,地球可能會因為某場大災難而毀滅,而那時人類只能夠選擇移民外星或者走向滅亡。這一預言雖然看似遙遠,但卻提醒著我們,人類不能僅僅局限於地球,必須積極探索太空,尋找新的生存家園。

近年來,各國都在加大對太空探索的投入,從火星探測到月球基地建設,人類正一步步朝著星際移民的目標邁進。

文本源自@絕密研究所所長視頻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