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誕生於38年前的《倩女幽魂》被多少人奉為心中的經典,自此寧采臣和聶小倩也被定格為張國榮與王祖賢,再難有人替代。
時隔38年,這部經典之作在內地重映,距離上次在內地上映也已過去了14年(2011年首次在 國內篩查),這次重映也彌補了很多人未能在大銀幕上一睹這人鬼情未了的浪漫故事。
這確實是一個淒美浪漫的愛情故事,寧采臣是身無分文的窮書生,聶小倩是冤屈而死的女鬼,都是可憐人,卻都心存善念。
一個身無分文卻毫無害人之心,一個冤屈而死卻不曾怨恨他人。迫於無奈寧采臣來到了人們口中恐怖的蘭若寺 ,迫於姥姥的壓迫聶小倩需要尋找男人以供姥姥吸食。
一人一鬼的相遇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因為善良與正直,聶小倩動了善心沒將他獻給姥姥,反倒促進了倆人的姻緣。
在聊齋原本的故事《聶小倩》中,寧采臣和聶小倩最後生活在了一起,還育有兩子,加上寧采臣小妾生的一子共有三子。
片中這對戀人最終沒有走在一起,寧采臣在燕赤霞的説明下成功讓聶小倩的得以投胎,終究是人鬼殊途,也造就了整個故事的淒美與無奈。
當然,要是單純講述一個淒美的愛情故事,那這部影片絕對是合格的,但其並未只是講述一個愛情故事,而是其中暗諷了很多。
寧采臣說“世事難料,人心叵測。”小倩說“為什麼要怕鬼呢,有時候鬼比世上的人還溫柔許多。”燕赤霞說“人的世界太複雜,難分是非。跟鬼神在一起黑白分明,反而自在。”
這世界紛紛擾擾,人們勾心鬥角,寧采臣與聶小倩在被彼此身上看到了善良,也才會在這世界上彼此依靠。
看似鬼片背後是動人的淒美愛情,與對現實社會的譏諷,更重要的是這譏諷在現如今看來也很貼合。
與寧采臣與聶小倩有關的電影近些年也會有出現,但很難有能超越這部作品的,現如今能在大銀幕重溫這部作品對觀眾來講不失為一眾幸運。
據說張國榮被稱為“哥哥”也是因為這部影片,聶小倩呼喚寧采臣時用了“哥哥”兩個字,於是劇組人員便跟著效仿,自此張國榮也有了“哥哥”這一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