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前將以興盛優選、十薈團、同程生活為代表的“老三團”擠下社區團購這張牌桌后,淘寶似乎也要離場了。
繼2023年5月淘寶方面宣佈,整合社區團購業務淘菜菜以及小時達業務淘鮮達為淘寶買菜,並在隨後淘鮮達再次獲得獨立入口,淘寶買菜則專注於社區團購業務后。日前有消息顯示,淘寶買菜已經在武漢、鄭州、成都等多地調整運營模式。
具體而言,在淘寶買菜方面發佈的公告中顯示,已將次日自提服務模式調整為快遞到家模式,後續用戶可通過“淘寶買菜-農場直發頻道”流覽、購買商品,而使用者在次日達模式下已生成的訂單,則將不受此次調整的影響。目前,淘寶買菜的Slog已調整為“農場直發、快遞到家”。
放棄次日達自提、改用快遞到家模式,淘寶買菜似乎已經不願再背負社區團購之名。如今回頭看去,淘寶買菜的這一變化其實並非沒有前兆。此前在2024年12月就曾有消息稱,淘寶買菜已相繼在南昌等地全面關停自提點。
那麼問題就來了,明明已經是社區團購賽道僅存的三大頭部平臺之一,而且背靠阿裡這個大廠的情況下,淘寶買菜為何要在此時離場呢?
事實上,雖然社區團購曾被視為重塑國內互聯網行業的重大機遇,以及向下沉市場普及互聯網化零售服務的重要錨點,甚至曾經在美團創始人王興看來,“這是十年才有一次的重要機會,是必須贏的一場戰爭”,但這個賽道卻一直是大起大落。在全面興起不久后,2022年破產、撤城、裁員就曾一度成為社區團購賽道的主旋律。
緊接著在2023年,拼多多、美團等大廠捲土重來,並再次加碼。可僅僅時隔一年,社區團購賽道的風向再次發生變化,這一次各平台紛紛將重心從規模擴張轉向追求全面減虧、造血盈利。其中以美團優選為例,自2024年起就開始進行戰略調整,目標是大幅減少經營虧損,計劃提升商品加價率、並降低補貼,更關注使用者自然留存率的長期增長。
至於導致社區團購起起落落的原因,說來也很簡單,其中之一就是在改造傳統供應鏈和物流這件事情上,這些平臺做得並不成功。要知道,低價補貼同樣是社區團購平臺在初期用以引流的策略,並成功塑造了大量使用者的低價心智。於是在後續,社區團購便始終難以擺脫低價二字。
而對於其他品類的供應商來說,社區團購明顯就衝擊了傳統經銷模式,低價補貼又擾亂了價格,因此也遭到了廠家的抵制,比如伊利方面就曾下令,禁止轉銷商向團購平臺供貨。同時在與供應商的合作方面,社區團購平臺曾一度要求如果從價格確定到使用者下單期間,市場上出現價格浮動,供應商就需自行承擔損失,這無疑加大了供應商的壓力。
隨著疫情的影響逐步消退,線下的商超、菜市場等場景,以及即時零售等模式的興起,也對社區團購進行了分流。以“即買即達”的即時零售為例,核心優勢便是利用高效履約來為用戶帶來高確定性的消費體驗,從而擺脫計劃性消費的束縛。可通常採取次日達模式的社區團購,偏偏鼓勵用戶進行計劃性消費。雖然商品的價格維度並不對等,但這兩種零售模式背後的消費理念衝突無可置疑。
由於使用者消費習慣不夠深入,以及對於低價的執著,也就意味著社區團購GMV增長緩慢或不及預期,但GMV保持健康、穩定地持續增長,卻是社區團購平台實現對上游供應鏈議價權的必要條件。於是,平臺也就此陷入了惡性循環。
需要注意的是,與美團優選和多多買菜相比,無論單量、市場份額淘寶買菜都有所不及。從用戶端來說,這種差距在配送時間方面便有所體現。據瞭解,淘寶買菜規定每晚10點前下單訂單可次日送達,而美團優選、多多買菜則是每晚11點前下單仍可實現次日達。
更何況,當下互聯網公司對於下旗下業務的資源分配和投入,都已經變得更加審慎。在阿裡喊出聚焦核心主業這一口號的情況下,對於淘寶而言,一邊是競爭激烈、需要嚴陣以待的電商主業,一邊則是虧損不斷的邊緣業務社區團購,如何取捨也就一目了然了。
從這一角度看去,此次淘寶買菜之所以並未直接宣佈關停,而是依舊保留相關入口、轉用快遞到家的模式,或許是希望盡可能地將其剩餘流量價值留在淘寶。其實抱有讓社區團購業務為主業讓路想法的,或許不止淘寶。不久前就曾有消息稱,多多買菜在拼多多App首頁的入口位或將被降權,為其王牌專案百億補貼讓位。
說到底,即便經過多年的發展,一批又一批平台成長、壯大、湮滅,但如今社區團購這條路依舊沒能跑通。對於美團和拼多多而言,淘寶的離場或許既是喜訊、同時也可能是件壞事。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