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廠商拼盡全力,後置攝像頭凸起難題何時解?
更新于:2025-03-26 01:15:32

近期,我購入了一款堅果R2手機,作為鎚子系列中的最後一款作品,堅果R2無疑承載了許多話題。SmartisanOS的獨特風格、閃念膠囊與大爆炸功能的創新,以及TNT Go的辦公新體驗,都讓人津津樂道。然而,真正讓我在使用中感到驚訝的,卻是這款手機的相機模組厚度。

堅果R2配備了不俗的影像系統,主攝採用了三星HMX感測器,擁有1.08億圖元和1/1.33英寸的大底,還支援光學防抖。還有一顆三倍光學長焦鏡頭和其他副攝像頭。然而,如此強大的影像配置,其相機模組卻異常纖薄,厚度僅約1毫米。相比之下,我現在使用的小米15的相機模組厚度已經達到了2-2.5毫米,而這已經是主打輕薄設計的旗艦機型了。

近期,vivo X200 Ultra的相機模組更是引發了熱議。從泄露的圖片來看,其後置攝像頭的凸起部分幾乎與機身厚度相當,考慮到旗艦機型通常的機身厚度在9毫米左右,vivo X200 Ultra的相機模組厚度可能達到了驚人的16-18毫米。這一設計讓人不禁疑問,為何手機後置相機的厚度不減反增,甚至變得越來越誇張,以至於影響握持手感。

事實上,相機模組厚度的爭議並非由vivo始。早在小米15 Ultra發佈時,其超大的相機模組就引發了廣泛討論。為了容納徠卡超級2億長焦鏡頭,小米15 Ultra在相機模組上做了大量妥協,導致相機模組比往年更大更厚。然而,這並未影響產品的銷量,反而成為了一個話題焦點。

努比亞Z70 Ultra攝影師版更是將相機模組厚度作為了宣傳點,這不禁讓人思考,難道在這個時代,不凸起的相機就不是好相機嗎?實際上,這種說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數碼行業的發展趨勢。相機模組的凸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手機內部空間不足,無法容納更大尺寸的攝像頭。隨著感測器尺寸的提升,相機模組必然需要更大的空間,從而導致凸起。

然而,並非所有廠商都選擇犧牲手感來換取影像性能。小米和真我分別推出了模組光學系統和外掛鏡頭方案,試圖將相機模組與手機分離,以釋放機身內部空間。OPPO則在潛望式鏡頭上進行了創新,通過三重棱鏡反射光路設計,大幅節省了橫向空間,減少了模組厚度。這些嘗試都展現了廠商們在解決相機模組厚度問題上的努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相機模組的厚度並不能完全代表手機的拍照性能。市面上許多中端機和入門機都在試圖模仿旗艦手機的模組設計,導致整個手機市場的模組厚度普遍上升。但在這些浮誇的設計背後,往往隱藏著過時的攝像頭配置。這種設計不僅缺乏實際意義,還可能影響使用者的日常使用體驗。

在追求影像性能的同時,如何平衡手感與設計成為了手機廠商們需要面對的問題。或許,只有當廠商們真正意識到使用者需求的重要性時,我們才能看到更多既具備強大影像性能又擁有良好手感的手機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