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注意:濕熱會擾眠!中醫專家給出四類調理方
更新于:2025-03-26 00:21:11

廣東人一生都離不開的話題“祛濕”,又有專家出來認證了。這次是認證“濕”對睡眠的影響。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老年病科/治未病科主任廖榮鑫介紹,廣東地區睡眠障礙患者中,超四成存在濕熱體質特徵,這一比例顯著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嶺南地區特有的“濕熱”,若不重視,短期可能影響睡眠品質,長期則可能帶來“失眠-慢性病”的惡性循環。

濕熱纏身,為何容易夜不能寐?

據《2024中國居民睡眠健康白皮書》,28%的人夜間睡眠時長不超過6小時,64%的人睡眠品質欠佳,59%的人存在失眠癥狀。尤其是老師和學生群體,面臨著工作壓力、學業壓力、人際關係等多方面的挑戰,更容易出現睡眠障礙和情緒問題。

“睡眠問題不僅影響著我們的身心健康,還可能成為多種嚴重疾病的前兆。”廖榮鑫提醒,早識別、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夜間輾轉難眠,白天頭重如裹,是很多廣東地區睡眠障礙患者的典型癥狀。”廖榮鑫介紹,嶺南地區常年高溫多濕,易致人體脾胃運化失調,濕熱內蘊。濕熱上擾心神,輕則入睡困難、多夢易醒,重則容易誘發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加上現代都市生活中,很多人習慣熬夜,“濕熱體質若疊加熬夜,耗傷陰液,則會形成虛火疊加濕熱的複雜病機,單純服用安眠藥治標不治本。”廖榮鑫強調,日常生活方式不僅對短期睡眠狀態有影響,也會長遠影響體質。

四種失眠,辨證調理

“中醫在治療失眠,包括中藥調理、針灸、推拿等方法,以及食療和穴位按摩、艾灸等日常保健。”廖榮鑫提醒要注意辨證論治。普通市民想要養生調理,也可以先辨別基本體質和失眠類型,最好在專家指導下,進行針對性調理。

市民如何簡單區分常見的失眠類型?廖榮鑫介紹,常見失眠主要有四種:若失眠多夢、易醒、乏力、食慾差,多為心脾兩虛型;失眠盜汗、五心煩熱、口乾舌燥,多為陰虛火旺型;失眠多怒、脅脹胸悶、頭痛目赤,多為肝鬱化火型;失眠多夢、頭重胸悶、口苦痰多,則多為痰熱擾心型。針對不同類型的失眠,可以分別嘗試不同的食療方調理。

按摩神門穴、三陰交穴、安眠穴也有助於調節氣血運行,改善睡眠。此外,睡前泡腳也可助眠。用合歡皮30g、夜交藤20g、桂枝15g、生薑30g等加水煮沸後待40℃左右泡腳,可舒緩肝氣,放鬆神經,促進血液迴圈。

食療方

1. 心脾兩虛型

• 黃芪龍眼紅棗粥

材料:黃芪15g、龍眼肉10g、紅棗10表、粳米100g、冰糖適量

做法:黃芪煎水取汁,與粳米、龍眼肉、紅棗同煮至粥成,加冰糖調味。

功效:補益心脾,養血安神。

• 歸脾湯代茶飲(需醫生辨證後使用)

材料:黨參10g、白術10g、茯苓10g、當歸10g、酸棗仁10g、甘草6g

做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健脾養心,益氣補血。

2. 陰虛火旺型

• 百合蓮子銀耳羹

材料:鮮百合50g、蓮子30g、銀耳1朵、冰糖適量

做法:銀耳泡發后撕小塊,與百合、蓮子加水燉煮至軟爛,加冰糖調味。

功效:滋陰清熱,寧心安神。

• 酸棗仁百合茶

材料:酸棗仁10g、百合10g、麥冬10g

做法:水煎代茶飲,睡前1小時飲用。

功效:清心除煩,斂汗安神。

3. 肝鬱化火型

• 菊花決明子茶

材料:白菊花10g、炒決明子15g、薄荷5g

做法:沸水沖泡代茶,飯後飲用。

功效:疏肝瀉火,平肝明目。

• 玫瑰花佛手湯

材料:玫瑰花10g、佛手片10g、陳皮5g、瘦肉100g

做法:瘦肉焯水後與食材同燉,加鹽調味。

功效:疏肝理氣,解郁安神。

4. 痰熱擾心型

• 茯苓薏米粥

材料:茯苓20g、薏苡仁30g、粳米100g、陳皮5g

做法:茯苓、薏米提前浸泡,與粳米、陳皮煮粥。

功效:健脾祛濕,清熱化痰。

• 竹茹蘆根茶

材料:竹茹10g、蘆根15g、甘草6g

做法:水煎代茶飲,每日1劑。

功效:清熱滌痰,寧心安神。

文|記者 林清清 通訊員 彭逢美 朱欽文

海報|陳健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