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生態中,推客模式曾被視為一種新興的流量變現和社交電商模式。然而,隨著市場的變化和競爭的加劇,推客模式的真實盈利能力和背後的商業邏輯逐漸受到質疑。本文將深入剖析推客模式的本質,探討在公域和私域運營中如何找到真正的長期紅利,供大家參考。
最近經常有人問我推客怎麼做
說真話其實一點都不划算,因為一來官方在努力推進,二來圈子裡一幫朋友都在賣推客的工具、做推客的招商。
必然會得罪一些朋友。
說真話唯一的好處,可能就只剩下真話本身了。
下面做推演與邏輯關係,也許你會有點啟發。
推客是微信小店版本的淘寶客。
淘寶客從微信生態“搬運到淘寶”的交易,每年大概 5000-6000 億,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市場。
但是淘寶客的模式之所以成立,也有很多的關鍵點:
淘客依賴使用者的搜索流量,搜索流量的權重來自訂單量,早期的時候會給到短時的訂單併發量,給到對應的流量。
所以,在 2014-2016 年,淘天集團如日中天的時候,“超級淘”、“超級返”這種專案,有大淘客一天純利潤可以做到幾百萬。
因為品牌方可以通過補貼傭金、補貼打折券、淘禮金的模式,虧錢做訂單,因為訂單+交易量大了,搜索的免費流量就會分配很多,算起賬來依然是血賺的。
這是淘客能做起來非常重要的點:商家就是虧很多錢給管道,真的是純薅羊毛,我親身經歷過。
品牌方願意瘋狂貼錢,使用者真的是可以拿到 3-5 折的硬通貨,誇張得很。
淘寶不行了,淘客就不行了,因為貼錢換不來流量,或者算不過賬來。那如今的淘客怎麼賺錢呢?
這就觸及到了現在淘客體系的核心賺錢邏輯:
淘客平臺,賺的本質上是小淘客自購的傭金差價。
小淘客、小分銷者對於C端的開發能力早就枯竭,他們的親朋好友,已經開發光了,隨著淘寶的衰落,淘客管道的價格優勢已經很少了。
這個時候,小淘客沒錢賺了,但是:“分享賺錢、自購省錢”的心智還在,零散的傭金還有一丁丁。
跟幾個大淘客平台溝通,訂單數據是 50-70% 都是小淘客、小店主自購,“自購”成為主力,小B端自購成為利潤的主要來源。
你以為淘客平臺是發展你來一起賺錢的,本質上就是來賺你的錢的。
所以,淘客就是消費者本身。
說到這兒,你再想想推客,韭菜這個詞,也許你會有點 sense 了。
黃雀在後本身也沒問題,自己買東西省錢也挺好的。
但是快團團團長、各類分銷者進入的目的並非是自購啊,而是要發展下線賺別人錢的。
那微信生態的分銷者能不能賺到錢呢?一定能,要分是什麼角色:
1、確定性賺錢的:賣SAAS推客工具的。
這就是賺“趨勢性的錢”的典型場景,官方想拉新用戶入局,那麼就會放任服務商吹牛逼,誇大財富效應。
你非要說推客能賺大錢,這個話一點毛病沒有,因為一定會有人賺到大錢,如果沒有,可以搞出一個來。
商業上的事情虛虛實實的,大趨勢在這兒反正總有人信。
賣工具的就是給淘金者賣鏟子的,前面很多金子,你趕緊下場,我這兒有鏟子。
你只要入局它就賺錢,這幫人最起勁,水分有多少,大家自己掂量。
2、比較確定性的錢:有大量分銷小b端資源的大團長、大KOL,也賺錢。
因為大家都下場了,這些人都會有通道費,躺賺的錢。其實我就是這個角色,畢竟有十幾萬分銷團長的粉絲資源。
難怪做推客的很多人來找我,哈哈哈哈。
3、不太容易賺錢:品牌方。
一是你去找你推客機構推廣,那推客平臺一定讓你貼錢,但是貼錢能貼來流量么?
除非你的私域能力很強,不然這幫人一直被推客拉去薅羊毛,是很難買正價產品的。
微信小店本身幾乎沒有訂單的流量權重,你貼錢不就是冤大頭么?
二來你發展自己的客戶成為推客。
這是大忌!人人分銷的邏輯從來沒有成立過,你的結局基本是人財兩空。
4、確定不容易賺錢的:小團長、小推客。
在私域做快團、做各類平臺店長,有直客資源的分銷者,想做推客是很不划算的一個生意。
至少目前為止,是很不划算的。
因為,一來你會把用戶貢獻給這些推客平臺,二來微信小店的產品在價格上跟私域管道的價格比,所以你根本推不動。
沒有任何的優勢可言,因為私域的貨源、行銷模式野路子的很,而小店的產品各類成本都是很高的。
都懂的,詳細的我就不說了。
你推不動貨,搞不到錢,但卻可以完全把客戶搞走。
微信小店、推客,不是一個風口,而是一條漫長的路。
微信生態在“公開面”上的生意,唯一的紅利就是長期積累,別無它法。
而在另一個邏輯里,在“私域面”上的生意卻完全的依賴極短期的爆發力,抓住了,一年賺別人很多年的錢。
太極生兩儀,兩儀就是公私域兩個完全不同的生意邏輯。
在公域業態里鼓吹短期紅利,而在私域里不講抓住機會 allin利潤是一樣的。
也許都沒有看到本質,當然也可能單純就是壞。
本文由運營派作者【大魚知道】,微信公眾號:【大魚知道】,原創/授權 發佈於運營派,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