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Chloe張觸天
作者 | 星志
電動化是上半場,智慧化才是下半場,這是車企的共識。智慧化技術發展,也不斷推動汽車行銷模式反覆運算升級。
隨著手機 App、智慧車機等軟硬體的普及,車企第一次有了賣車以外的高頻用戶觸點。使用者以年為單位的汽車使用週期,讓這些觸點的價值有了極大的想像空間,同時也帶來極大的挑戰:如何利用好這些觸點,維繫使用者粘性?如何通過與用戶的互動,創造營收和品牌價值?
誕生於智能化時代的“新勢力”品牌們,對於這個問題的探索比較超前。理想把車內娛樂屏、智慧助手作為一大賣點;跨界造車的小米,整合手機、智慧家居等業務,逐步建立“人車家”生態。
而同樣有互聯網背景的李斌創立的蔚來,則另闢蹊徑,創立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品牌「NIO Life」,配合牛屋和線上社區,實現使用者全生命周期的體驗創新。
2018 年成立至今,NIO Life 累計寄出 2300 萬件原創設計商品,擁有服飾、戶外、家居、食品酒水等 8 個一級品類,很多爆款產品長期處於斷貨狀態。去年中秋節,NIO Life 給每位蔚來使用者寄送紅酒作為禮物的舉動,還在社交媒體上火了一把,在維繫品牌與老用戶關係的同時,給很多潛在使用者完成了“種草”。
那麼,作為一家車企,蔚來為什麼要跨界做生活方式品牌?NIO Life 與其他汽車品牌的“商城”有何不同?NIO Life 以及蔚來品牌私域運營的成功秘訣是什麼?在「破界·2024刀法年度品效峰會」上,NIO Life 負責人 Chloe 張觸天復盤了品牌從 0-1、從 1-10 的歷程,希望能給你帶來啟發。
以下是 Chloe 的分享:
汽車不再是“一鎚子買賣”
很多人好奇,你們一個車企為什麼跨界做生活方式?這個就要從兩個維度說起。
第一,汽車行業的邏輯,從賣「產品」轉向「體驗」。
2015 年前後,隨著技術的創新,汽車行業進入了“3.0 時代”。
3.0 時代是對比 90 年代傳統媒體時代、千禧年後的互聯網時代的概念。基於移動互聯網,3.0 時代的汽車品牌和使用者有了直接交流溝通的陣地,這樣的交流改變了行業的基本邏輯,品牌與使用者直接從單純的買賣關係,變成了使用者可以直接參與品牌建設,甚至與品牌共創。
因此,業務的創新也從單純的硬體軟體的創新,變成全程體驗的創新。品牌不只要打磨產品,還要打磨體驗。
第二,從以車為中心到以人為中心
3.0 時代,品牌與用戶的關係是車企所有業務的原點,以往以車為中心縱向延展的業務,變成了以人為中心橫向延展的業務。有了移動互聯網之後,我們有了在使用者全生命週期所有觸點和用戶產生連接的條件,讓做生活方式這件事成為了可能,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和使用者有高頻互動的機會。
這是我們成立 NIO Life 的一個原因:蔚來是一家用戶企業,我們通過車認識使用者,進入了使用者的生活,也要通過高品質的服務來打動使用者,通過線上、線下不同的觸點來給到使用者更多的一些不同的體驗。
據調查研究機構 IHS 的數據,一個新用戶購買的新車生命週期是 79.3 個月,大概 7 年的時間,這期間我們的車、服務、數位化觸點和生活方式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場景產生不同的價值。而到 2024 年 11 月 25 日,蔚來成立十周年,我們擁有 65 萬車主,App 註冊用戶超過 1000 萬,這些用戶粉絲和身邊的朋友、家人在線上線下社區高頻地和我們品牌互動。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在這樣一個非常高頻的私域交互過程中,NIO Life 有多麼大的想像空間。
從 0-1 有所為,從 1-10 有所不為
到今年(2024 年),NIO Life 已經進入第六年了,過去六年整個品牌塑造過程中,我們在不同階段遇到了不同的挑戰,解決了不同的問題。
首先是從 0-1 階段,核心挑戰是建立用戶心智,告訴用戶我們是什麼。
但我們發現,最開始很多使用者會把我們當成汽車周邊。相比告訴用戶我們是什麼,我們面臨的問題是讓使用者知道我們不是什麼。
那如何扭轉用戶心智呢?回到我們的定位——原創設計生活方式品牌,設計是地基,也是扭轉用戶心智的關鍵。
所以這個階段我們做了兩件事:
1. 網羅設計資源,奠定設計力。
目前,我們在全球有 650+設計資源,包括知名設計師、新銳設計師,甚至藝術院校學生。
比如 NIO Life 成立的第一年,我們和被稱為“服裝屆畢卡索”的知名設計師 Hussein Clalayan 合作,發佈了 29 款產品,這也是 Hussein Clalayan 在國內的首秀。
2020 年我們和英國中央聖馬丁學院合作了一個專案,徵集學生的作品,進行商業化。那段時間里,20 多個國家 100 多個學生貢獻了 300 多個設計,最後有 7 個設計進入蔚來社區眾籌。
這件事情看起來費時費力,但這個過程中使用者會深度參與,我們的項目價值就不只是眾籌這一點 GMV 的收益了,長期來講 ROI 非常高。
2.把設計做到極致,提升團隊設計水準
我們每個產品都要經過 2-3 輪的提案,至少 6 個方案,到現在 NIO Life 有上萬個方案死在了搖籃里,隨便一個爆品誕生背後,都有幾十個廢案。
比如我們的爆款超模杯,到現在依然是非常經典不過時,但是生產過程非常痛苦。從結構,外形設計,開蓋方式,團隊經歷了 6 輪概念反覆運算,打磨了一年半。裡面有一個細節,我們為了把壺蓋上面非常小的注塑點藏到看不到的位置,就花了4個月,像這樣的案例非常多。
這個過程中,很多產品拿了獎,使用者慢慢瞭解到我們和汽車周邊不一樣,慢慢認可我們產品的設計和品質。
從 1-10 階段,用戶越來越多,但我們沒法包辦使用者的所有需求,不同品類之間如何做取捨?如何在使用者需求、產品體驗和團隊能力邊界三者間達到平衡?
最開始,我們試過很多品牌採用的選品模式,比如我們上架過大疆的音響,最初反響非常好。
但很快我們發現這個事情不適合 NIO Life,一是用戶經常在其他平臺比價;二是售後很重,體驗很差,所以我們取消了選品業務。
我們還嘗試過呼聲很高的數碼類產品,但這個行業技術反覆運算很快,我們的設計週期匹配不上技術反覆運算週期,市場規模也遠遠不及頭部,沒有價格優勢。這類產品在社區賣得再好,用戶永遠有更優選,長期來看不適合我們。
那什麼適合我們呢?2020 年我們想到了食品,這是非常高頻的類目,現在成為了使用者非常喜歡給自己的小朋友,或是身邊朋友推薦的第一類目。
再比如酒,這是最適合 NIO Life 做的品類,一方面它和我們品牌代表的生活方式很契合,其次蔚來社區使用者也是藏龍臥虎,很多懂酒的使用者可以深度參與到品牌建設中來,帶動其他使用者學習相關知識。
這一階段中,我們意識到自己不是什麼都能做,不是什麼需求都要滿足,只有行業特點、使用者需求、團隊能力都滿足的情況下,我們才切入這個品類。
果斷放棄不擅長的,資源向能為使用者提供價值的部分聚焦,這就是效率。
接下來的階段,想要從 10 走到 100,我們面臨的挑戰是持續創新、無中生有,這一階段我們要不斷發動使用者,讓他們成為設計師、體驗官、模特、攝影師等等,在不同產品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和我們共創。
對老使用者越好,ROI 越高
接下來講講我們“中秋送紅酒”活動背後的故事。
這個活動源自我們對用戶關係的深度思考。我們堅定地認為效率本身不是單純的降本,也不是一味追求 GMV,而是需要去創造高效的連結,深挖人群的需求。
與其把錢花在廣告投放,把錢花在使用者身上一定是更高效的,而且 ROI 也是更高的。
首先,NIO Life 在酒這個品類耕耘了四年,不論是產品設計、選酒、履約,整個鏈條相對成熟,我們不需要付出額外溢價。而隨著用戶規模的擴大,送酒這個行為除了提升使用者對品牌的滿意度以外,還會外溢到品牌傳播層面。
而且在蔚來社區內,我們有很多以 NIO Life 為支點的互動設計玩法,比如盲盒、眾籌等等,這些社區內互動玩法,能夠帶來情緒溢價,這也是能夠產生價值外溢的原因之一。
所以我們算帳的邏輯是這樣的:雖然給每位使用者送酒成本不低,但這個過程中,在線上我們有社區內外各種轉發互動鏈路,用戶可以發給他的朋友,或者發帖到社媒,啟動更多潛在車主;在線下,全國的牛屋、蔚來中心有無數場中秋線下活動和聯誼試駕活動,這些活動除了吸引潛在車主,也給 NIO Life 帶來了流量。算大賬、算總帳,這種活動是相當划算的。
從 NIO Life 成立以來,我們深耕原創設計,在品類選擇上有所為、有所不為,給老使用者送禮,這些看起來效率不是很高的事情背後,是我們對使用者長期關係的思考。這件事情上沒有捷徑,踏踏實實提供好產品、好服務、好的生活方式,是提升效率的最優解,也是唯一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