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河北日報
本報記者 李豔紅
“以前哪怕路口沒車,遇到紅燈也只能幹等著。現在不一樣了,尤其是晚上,好多時候都能一路綠燈通行,很順暢。”3月18日,駕車行駛在張家口城區街頭,車主張先生不由得讚歎。他有所不知的是,這些紅綠燈之所以變得如此智慧,是緣於全息智慧路口系統的應用。
兩台幾十釐米見方的白色盒子,盒子一側鑲嵌著鏡頭……在張家口街頭紅綠燈設備桿上,都設有這樣一套設備,它們就是全息智慧路口系統設置在路口的“眼睛”。
“傳統的交通管理模式,紅綠燈的時長都是預先設定好的,面對變化的交通流量時,無法靈活調整。”張家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指揮中心副主任任昊介紹。
為解決這一問題,張家口市公安局與智慧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慧互通”),共同研發了行業內首個城市級全息智慧路口系統。2024年初,該系統在主城區142個紅綠燈路口全面上線運行。
在張家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指揮中心的大廳內,技術人員董嘉偉打開全息智慧路口系統,介面上彈出路口可視化展示、數據統計分析等數個操作模組。
“如果說,前端設備相當於‘眼睛’,那麼這套系統則是全息智慧路口系統的‘大腦’。”董嘉偉指著介面上“信號燈優化及控制”模組說,系統通過前端即時採集的車輛、行人等通行數據,經融合處理后,可即時傳輸至系統平臺。隨後,系統採用先進演算法,並根據相應的設定,即可自動靈活調控信號燈時長。由此,實現了“車看燈”到“燈看車”的轉變。
全息智慧路口系統的應用,還有效提升了交通管理效率。“以往,街面民警的巡邏工作是無特定時段、全面覆蓋的掃街模式。”任昊介紹,現在則不同了,巡邏民警會根據系統監測獲取的即時交通資訊,開展針對性執法行動,警力資源得到了高效合理配置。
而全息智慧路口系統的強大功能還體現在,它可以通過海量交通基礎數據的彙聚與深度分析,成為交通管理部門科學決策的“最強大腦”。諸如道路車道的精細設置,以及公休日交通運行方案等,系統均可提供科學合理的優化設計。
據張家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監測數據顯示,全息智慧路口系統運行以來,主城區的擁堵節點從先前的33個降至18個,高峰時段平均時長減少20%,城市整體通行效率提升20%。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互通是一家在人工智慧技術領域深耕多年的張家口本地企業。2022年,該企業成功入選科技部支持建設的“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其專案覆蓋全國50余座大中型城市,年服務車次突破10億。2024年,該企業被認定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