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4歲卻依舊狀態極佳的劉曉慶在一檔綜藝中提到“好多吃素的朋友都去世了”。回顧近期一些明星因病離世的報導,也都指向一個共同點:他們都長期堅持素食主義。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吃肉只吃素”也被很多人推崇為“健康養生秘訣”。這種素食養生真的科學嗎?長期吃素真的可以嗎?會給身體帶來哪些危害?
長期吃素可以嗎?
素食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純素食”,即完全不攝入任何動物來源的食物,像奶、蛋都在禁食之列;另一種為“蛋奶素”,即會食用雞蛋和牛奶(也有人只吃蛋或只吃奶製品)。
長期吃素易帶來營養風險
人體的正常運轉離不開優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酸、維生素、礦物質等多種營養素,雖說理論上人類可以通過吃素來獲取營養,但實際操作起來非常複雜,往往需要專業營養師的指導,而且一些動物性食物中富含的營養,在植物性食物里非常少見。長期吃素究竟會帶來哪些營養風險呢?
蛋白質
蛋白質是構成身體組織、修復細胞和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原料。蛋白質由氨基酸組成,人體需要通過食物來攝取這些氨基酸。蛋、奶、肉富含蛋白質,且其氨基酸組成與人體需求接近,易於消化吸收,被稱為“優質蛋白”。而植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質(如豆類)雖然含量豐富,但其氨基酸組成與人體需求存在差異。長期吃素可能導致人體優質蛋白質攝入不足,缺乏某些必需的氨基酸,如蛋氨酸等。
維生素
維生素B12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植物性食物中幾乎不含維生素B12,純素食者如果不額外補充,很容易缺乏,以致出現貧血、神經系統損傷、認知功能下降等問題。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是陽光照射和動物性食品,如魚肝油、魚蝦、蛋黃和奶製品,長期吃素容易缺乏維生素D,影響鈣的吸收和骨骼健康,導致骨質疏鬆等問題。
礦物質
奶製品是鈣的最佳來源,每100毫升牛奶中的鈣含量可以滿足人體每日鈣需求量的10%~15%左右,而植物性食物中的草酸和植酸會顯著阻礙鈣的吸收,深綠色蔬菜如菠菜和傳統豆製品雖然含有一定量的鈣,但吸收率較低。動物性食物如肉類和水產中富含鐵和鋅,相比之下,植物性食物中的鐵和鋅含量較低且吸收率不高。所以長期吃素很容易缺乏鈣、鐵、鋅等礦物質。
脂肪酸
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是一種重要的脂肪酸,對大腦和視力發育具有重要作用,但人體無法自行合成DHA,必須通過飲食攝取。DHA主要存在於水產魚蝦中,每100克三文魚中DHA含量可達1.2克。雖然植物食物中的α-亞麻酸可以通過代謝轉化為DHA,但由於轉化效率極低,僅靠植物食物難以滿足人體對DHA的需求。
長期吃素對身體有什麼危害?
貧血
貧血是指人體外周血紅細胞容量低於正常範圍下限的一種臨床癥狀。紅細胞肩負著輸送氧氣的重要使命,一旦出現貧血,氧氣供應便會不足,進而嚴重影響身體各個器官的正常運轉。常見癥狀包括頭暈、乏力、心慌等,對健康危害極大。由於肉類中的血紅素鐵是造血的重要原料,長期不吃肉的素食主義者如果不額外補鐵,很容易患上缺鐵性貧血。此外,缺乏維生素B12也會導致貧血,加重頭暈、易疲勞等癥狀。
肌少症
長期吃素易誘發肌少症,由於植物性蛋白的氨基酸組成不如動物性蛋白全面,缺乏部分人體必需氨基酸,難以滿足肌肉合成需求,長期如此,肌肉量和力量便會逐漸流失,導致出現肢體無力,日常活動能力降低等癥狀,甚至連行走、爬樓梯等簡單動作都無法完成,大大增加了跌倒、骨折、骨質疏鬆的風險。
其他危害
除了貧血和肌少症,長期吃素可能帶來更多其他問題。由於蛋白質、維生素B12等營養素缺失,身體免疫力會下降,更容易生病,皮膚彈性也會隨之降低,加速衰老進程。內分泌系統會受影響,導致性激素分泌失衡,干擾生育能力。心理健康方面,易引發恐慌症、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問題。此外,因油脂與膳食纖維攝入失衡,便秘風險會增加,膽結石、脂肪肝的患病幾率也會上升,對於老年人而言,甚至可能增加失智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