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88年奶奶,再看85年奶奶,瞬間覺得不年輕且不值得羨慕
更新于:2025-03-25 22:44:17

不知道螢幕前的雲姐妹們是不是80後?

如果你是一名80後,看到這幾日“85年女子當上奶奶”的熱搜,是驚訝?還是習以為常?

反正,作為一名小學四年級孩子的媽媽,87年出生的80後,看到這條新聞我還是很驚訝的。

畢竟我身邊80後的朋友,還有一些至今還單著呢。

不過,當我跟老媽聊起這個熱搜的時候,她倒是很淡定。

她說:“40歲當上奶奶有什麼稀奇的?你還記得你姥姥家前院的那個爺爺嗎?他35歲就當上爺爺了,現在還不到80歲,孫子的孩子都生孩子了。”

01 四十歲並非“年輕奶奶”

我國有個成語叫“成家立業”。

意思是建立了獨立的家庭,創立了事業。

而“成家”之所以在“立業”前面,就是因為在老一輩的觀念里,結婚生子是人生必經且要儘早完成的大事。

因為男人只有早早的成了家娶了媳婦,才會心無旁騖專心搞事業。

就像古代那些想要走科舉之路的書生們,他們的父母都會早早的為他們操辦婚事。

因為他們的父母認為,有了一個賢良淑德的妻子在家中操持瑣事,他們便能安心寒窗苦讀,心無掛礙的全力奔仕途。

比如,19歲的蘇東坡和他的17歲的弟弟蘇轍,便是結婚不久後,離開眉山老家開始開始奔赴京城,踏上科舉之路的。

所以,在20世紀70日期前,40歲當上奶奶,並非什麼稀奇事。

相反,40 歲還未升級為爺爺奶奶輩,反而會被視為“異類”,被鄰里街坊議論。

02 36歲的奶奶也不稀奇

在寫這篇文章搜集資料的時候,看到一個曾經的熱搜視頻。

視頻發佈的時間是去年六月,熱搜標題是“88年的女子喜當奶奶”。

也就是說這位女子在36歲的時候就當上了奶奶,遠比近日這個40歲當上奶奶的網友要年輕的多。

在接受採訪時,這位36歲的奶奶道出了早早當上奶奶的“秘密”:我們這一家子,代代都早,孩子爺爺38歲,曾祖母才58歲,兒子18歲。

由此可見,想要在40歲左右當上爺爺奶奶也並非啥難事,只要祖孫三代都卡在20歲之前結婚生子就可以。

只不過,受國家政策、教育水準、經濟發展等因素的影響,人們都不再急於早婚早育,而是把時間和精力放在了自我成長或者事業發展上。

03 不要羨慕80後奶奶

看到80後當奶奶的熱搜,絕大多數網友雖然留言內容各不相同,但背後的羨慕之情卻溢出了螢幕。

然而,這真值得我們羨慕嗎?

作為一名育兒博主,經過深思熟慮後,我覺得並不值得,因為早育背後隱藏的風險,遠沒有表面上 “早早升級當長輩” 這般風光。

第一,對母親的影響

很多人都知道晚生孩子對產婦影響不好,卻不知道,對於18歲以下的女性而言,過早的懷孕也是對身體極不利的。

少女的身體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尤其是在骨骼、心血管等方面。

此時懷孕,不僅容易誘發高血壓、貧血等孕期併發症,而且生產時出現難產的概率也較高,因為他們盆骨尚未發育完善,產後恢復能力不像最佳生育期的女性。

此外,過早生育還可能導致宮頸等生殖器官,在尚未發育成熟的情況下受到損傷,進而增加感染HPV等病原體的機會。

第二,對孩子的影響

過早生育除了對產婦有影響,對孩子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首先,年輕母親因為年齡尚小,其自身的營養儲備可能還不足,所以容易導致胎兒出現早產或者低體重。

從遺傳學的角度來看,過早生育,還會增加孩子患先天疾病的概率,比如唐氏兒。

美國兒科學會指出,青少年父母(15 - 19歲)由於自身認知和情緒管理能力有限,在孩子早期教育中,往往難以提供系統的語言刺激、認知引導活動。

比如,在孩子語言發展關鍵期(0 - 3歲),年輕父母可能因缺乏耐心或育兒知識,減少與孩子的有效交流,影響孩子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發展。

第三,對爺爺奶奶的影響

過早當上爺爺奶奶,意味著祖輩在身體尚未完全適應老年生活節奏時,就需承擔繁重的育兒任務。

因為年輕父母自身還處於從青少年向成年人過渡階段,有些道理還不懂,有些事還不會做。

這使得爺爺奶奶在照顧孫輩同時,承擔起育兒責任時,還要分心關照年輕父母,甚至還要兼顧家裡經濟收入的問題

比如,上面咱提到的那個18歲當上爸爸,36歲當上奶奶的家庭,18歲的爸爸還處在青春期,36歲的奶奶不僅要幫夫妻倆照顧孩子,還要照顧18歲的兒子,甚至還要給他們經濟支援……

是不是光想想就覺得可怕?

【今日話題】

80後的你,現在是一種什麼狀態?是否也羡慕那些過早當上爺爺奶奶的80後?

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供其他有類似困擾的網友參考~

[圖片源自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