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0月,上海奉賢區世外學校(以下簡稱“奉賢世外”)將迎來首批新生。
該校是位於奉賢莊行的一所民辦九年一貫制學校,與上海市世外中學、上海市世外小學、上海青浦區世外學校、上海市嘉定區世界外國語學校、上海金山區世外學校、上海寶山區世外學校等同屬均瑤集團旗下的上海世外教育集團。
面對電腦派位(即俗稱的“搖號”)政策帶來的生源差異,學校如何保證教學品質? 什麼樣的孩子適合這所學校? 2025年上海義務教育招生工作正在進行中,澎湃新聞記者走進了這所新學校,與上海世外教育集團總裁徐儉和奉賢世外校長戈向紅進行對話。
上海奉賢區世外學校隸屬於均瑤集團旗下的上海世外教育集團,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 本文圖片 均為奉賢世外供圖
澎湃新聞:奉賢世外作為世外系第12所直屬校受到關注。 作為一所新校,其核心教育理念有何創新?
徐儉:奉賢世外是世外“融合課程0.0版”的首個實踐校。 在青浦世外融合課程基礎上,我們更強調“全人教育”與“未來素養”。 學校主要特色包括:
小班化教學:小學每班25人左右、初中0人左右,實行中外教協同的雙班主任制。
大課程觀:打破課內課外壁壘,將課後俱樂部、社團、寒暑假實踐納入課程體系,注重學科與生活的貫通。
全寄宿制:初中生通過獨立生活課程、家校共育機制培養自主能力,為海內外升學奠基。
化學實驗室
澎湃新聞:雙語課程0.0版如何平衡國際化與本土化?
戈向紅:課程設計以國家課標為根基,融合探究式學習方式。 通過文化傳承模組(如經典研讀)、跨學科實踐框架(如數學與科學探究)落實本土教育目標; IB理念則通過概念驅動(如系統思維、關係分析)串聯課程,外教主導的協作探究專案強化語言能力與全球勝任力。 課程設計既遵循課標對文化認同與實踐能力的要求,又以IB理念推動實現跨文化理解的雙向賦能。 世外教研團隊已驗證此類模式在綠色指標測評中表現優異。
地板階梯教室
澎湃新聞:學校如何落實勞動教育?
戈向紅:勞動教育是落實“全人教育”的重要實踐,我們以“概念驅動+服務行動”重構課程體系:小學階段通過“生活技能模組”(整理書包→延伸為個人物品管理系統,融入IB“自我管理”概念),初中開設“濕地守護者”專案(學生參與本土植物種植、水質監測及生態修復方案設計,呼應IB“共用地球”主題),全校推行“校園生態維護者”崗位, 讓勞動教育既紮根真實場景,又培育責任意識。
壁球房
澎湃新聞:家長最關心升學銜接,奉賢世外有何保障?
徐儉:學校提供“一貫制”升學通道:小學畢業生85%以上可直升本校初中;
初中與世外系高中(青浦、金山、寶山等校區)無縫對接,學生可自主選擇IB、A-Level等課程; 即便未來政策有相關調整,世外系的初高中資源池也足夠支撐學生發展。
圖書館
澎湃新聞:面對電腦派位(即俗稱的“搖號”)政策帶來的生源差異,學校如何保證教學品質?
徐儉:世外系教研底蘊是關鍵,奉賢與青浦校區師資互通、集體備課,實施“四同原則”——同目標、同教研、同管理、同評估; 民辦家長群體對學業支援度高,小班化教學能快速響應學生個人化需求。
學生教室
澎湃新聞:對家長選擇奉賢世外有何建議?
戈向紅:適合認同“全人教育”的家庭,孩子需適應探究式學習、熱愛自然與運動; 家長願配合家校共育。 這裡是培養終身學習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