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紀元:呂文揚與“羲和”基地的星際拓荒之旅
更新于:2025-04-16 07:05:25

在遙遠的水星地表,人類歷史的嶄新篇章正被悄然書寫。隨著最後一枚量子錨深深嵌入水星堅硬的地殼,呂文揚身著厚重的防護服,汗水已浸濕了他的衣衫。儘管面罩上凝結的鹽霜阻擋了他的視線,但他依然能夠隱約看見——在晨昏線的交界,人類首座水星基地“羲和”正如同銀色蓮花般,在黑暗中靜靜綻放。

這座基地的建立得益於三年前的一次重大發現——一處巨大的晶體洞穴,它成為了基地的天然庇護所。在460℃的高溫炙烤下,納米陶瓷穹頂閃耀著迷人的藍光,而其表面的液態金屬層則巧妙地將多餘熱量導入地下電站,為基地提供源源不斷的能源。呂文揚蹲下身子,輕輕觸碰地面,感受著來自地底的微弱震動,那是量子鑽探機正在深入水星的古老鐵核,為基地開採寶貴的稀有金屬。

“氧氣循環系統已啟動。”頭盔內響起了AI“辰星”的平靜聲音。呂文揚終於有機會摘下面罩,深吸一口水星上的空氣,儘管它帶著電解水的金屬味,卻讓他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激動。透過觀測窗,他看見培養艙中的轉基因地衣正將硫化物轉化為有機質,如同翠綠的寶石點綴在鏽紅色的荒漠之中。

然而,寧靜並未持續太久。突然,整個穹頂泛起了波紋般的流光,呂文揚迅速衝向控制台,卻發現是太陽風預警。但這一次,基地的磁流體護盾自動展開,將致命的等離子體流巧妙地引導至兩側。當警報解除時,他注意到護盾的數據出現了異常波動,與三年前發現的晶體共振頻率驚人地一致。

當水星迎來長達176個地球日的“夜晚”時,呂文揚獨自站在觀星臺上。頭頂是璀璨奪目的星空,比地球上的任何夜晚都要明亮數倍;腳下則是由自適應材料構建的城市骨架,彰顯著人類的智慧與勇氣。他打開全息信標,女兒的面容在星光中緩緩浮現:“爸爸,你那裡能看到地球嗎?”

他轉向舷窗,在近日點的軌道上,地球只是眾多星辰中的一顆不起眼藍點。但在這片永夜之中,水星基地的燈光卻如同初升的星火,照亮了人類探索宇宙的道路。呂文揚將手掌貼在冰冷的觀察窗上,嘴角勾起一抹微笑——在這個太陽系中最熾熱的前哨站,人類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溫暖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