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2025年4月已經過半,如果你有留意的話就會發現,國產電影就不講了,在五一檔前還是《哪吒2》的天下,其它一個能打的都沒有,但如果國產劇的話,你會發現3月到4月簡直是懸疑劇大月,一堆懸疑劇扎堆播出。
但是問題來了,有哪一部懸疑劇真正爆火嗎?口碑又特別好嗎?
真沒有,王寶強的《棋士》很明顯高開低走了,段奕巨集的《沙塵暴》品質和口碑還不錯,但是在無人發現的角落被超點送走,孫儷時隔三年半重返螢屏之作《烏雲之上》沒有什麼討論,郭京飛的《黃雀》屬於那種不溫不火的情況。
如果你有關注這兩年的國產懸疑劇就會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自從23年《漫長的季節》爆火過後,去年和今年到現在播出的國產懸疑劇數量不少,而且平心而論,國產懸疑劇製作水平越來越高(沒有什麼粗製濫造的情況),演員也是實力派扎推。
就說這兩個月,從王寶強到段奕巨集,從孫儷到郭京飛,流量明星那種導致爛了的很少。
但從去年《漫長的季節》演員扎堆的《風中的火焰》,再到《獵罪圖鑒2》《白夜追凶2》等等都好,最終都是差一口氣的,去年也就《邊水往事》《我是刑警》小火了一波(前者是《開端》導演團隊,後者是拍嚴肅劇的,但你又很難說它們是懸疑劇)。
這個結果其實也就很明顯了,現在國產懸疑劇很大一個問題出在劇本和節奏上面,你要說它們是爛劇呢?我是不同意的,但你要說它們有多火,你又真的誇不出來,市場結果也是這樣,好不好,爛不爛的,很難評價。
王寶強,段奕巨集,孫儷和郭京飛新劇為啥不火呢?其實總的原因上面也說了,它製作水準不差,演員表現也不差,差就差在劇本和節奏上面,就跟去年《風中的火焰》一樣,一個案子拖拖拉拉很多集,實在讓人看不下去。
這幾個劇都看了,也就老段的《沙塵暴》還可以,至少劇本還是扎的實,起碼說了個完整的故事,也有時代性和深刻性。傻根的《棋士》爛尾了,《烏雲之上》不知道在講什麼,莫名其妙的偵探劇。不得不說,國產電視劇製作水準的起伏還真的難以預料,非常抽象。
王寶強和孫儷的兩部劇,你要說他們的劇本沒有相互串通參考,鬼才信。
王寶強的劇是兄弟警匪;孫儷的劇是姐妹互坑。都是兄弟姐妹之間的無間道。
兩部劇幾乎前後腳開播。一個騰訊,一個愛奇藝。一個X劇場,一個迷霧劇場。這怎麼可能是偶然?而且兩部劇的拉胯方式都幾乎一樣。第一拉胯的就是兩個扛收視率的主演都不在狀態,都不在舒適圈,都用力過猛,導致人物臉譜化,缺乏層次感。
說人話就是觀眾看不進去,一直覺得他是王寶強,她是孫儷,而且搞不清他倆在幹啥。看了看片頭,發現王寶強在製作人名單里。可見他是投了錢的,用力過猛可以理解,但效果顯然都不好。
王寶強以群眾演員出身,一向走的是底層小人物代言人的路子。這個劇卻180度掉頭,跑去演繹一個半職業的圍棋高手的形象,以思維敏捷,算路精深,內向沉穩,心狠手辣為特點。這些特點,不僅跟王寶強本人毫無關係,也跟他的戲路毫無關係。但他帶資入組,就這麼演了……可能中年男女,都任性?
他可真沒有一絲一毫的圍棋高手的氣質和做派,他往棋盤前一坐,對於會下棋的人來說,一看就知道Y沒在想棋,他就是在裝樣子,因為下棋的人看棋盤是有邏輯和眼神的,他完全沒有。他看不懂棋形,手在棋盤上瞎擺弄,根本放不到棋筋和要點處。他們就是閉著眼睛擺棋,手都不會放錯地方。
王寶強演這樣的角色,難度就相當於一個北大校花進了娛樂圈,然後去演金陵十三钗……根本演不出任何本質的韻味。因為人物之間的生活體驗差距太太太遙遠了。
再說孫儷演的刑警更加令人迷惑。原本以為是個破案的懸疑劇,未成想懸疑只是套殼,裡子是人鬼情未了的大女主愛情內捲劇,真是令人有種被騙之感,可是即便如此,你也給演周全了,演自洽了啊。
一個女刑警,你的男人被人害了,你不是應該含恨奮起,誓要為男人報仇雪恨嗎?你整天拉著張寡婦臉動不動就以淚洗面算是怎麼一回事呢?這不應該是個女刑警該有的做派和反應啊!然後現在的大女主好像都有焦躁症,誰在身邊誰倒楣;工作里懟人是日常,下了班白眼也是標配,就跟更年期綜合征與小仙女作死病完美融合在一起了似的。
所以這兩部劇僕街很正常。一個是演高智商沒演出智商;一個是科班演員演職業女性完全脫軌。這兩部劇都不能說是糊弄之作,但都屬於是超出能力範圍的作品。專案的立項就存在致命缺陷,從一開始就有方向性偏差,努力到最後,結果就是把偏差放大到了讓觀眾難以忍受的地步。
所一部戲有很多制約因素,但最重要的三件事,永不過時:劇本,選角,導演。
說句實話,我個人因為不喜歡看流量明星,現在國產影視劇,你表面看好像作品挺多的,但你會發現排除古偶和現偶,剩下是不是都是大女主,古代撕了現代撕,天天在那裡撕,電影市場又不行,這個大多數動漫又是流水線,你又不喜歡刷短視頻。
你會現能選擇的題材就不多了,年代劇和諜戰劇一樣,都是炒冷飯容易爛的。
剩下的就只有懸疑劇好像時尚點,能夠吸引人,但是經常高開低走,又爛又好的。
我個人印象很深的就是張譯那部《他是誰》,看完前八集的我瘋狂安利周圍人,然後呢?有勸我別看了的,我不信邪,就想看看最後到底能怎麼收尾,沒準有驚喜呢是不是?結果最後一集居然做了個ppt解釋一切。
現在國產懸疑劇的問題,根本就不是製作水平的問題,演員問題也不大。我就說一個,我看法醫秦明我也認為他是高開低走,結局的最大案子真的是吃一樣,這個結局不好看的問題就和你說的斷案手法一毛錢關係沒有。
國產懸疑片最大的問題在編劇或者導演身上,簡單幾個字先總結就是:邏輯不能自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法醫秦明》最後主角廢那麼多勁,那麼長時間去探究當年自己家裡到底出了什麼事,反派出場就全知全能了,比主角比公安局瞭解的都清楚,她怎麼做到的?
沒人說,反正人家就是知道,這種關鍵資訊的莫名其妙缺少才是國產懸疑片的最大問題,還有最後那個水箱真是笑死個人,主角還去砸玻璃?做那麼大一個容器又是防彈玻璃啥的,結果上面掛個二十年前老?直接把砸了不就完事了嗎?
這就是導演不上心。 道具細節稀巴爛,關鍵信息永遠說啥是啥沒有過程沒有出處,這些問題才是國產懸疑片不好看的根本問題,和破案手法一點關係沒有。以前《重案六組》怎麼好看?人家就是把故事能講完了講全了邏輯能圓的上。
包括國外各種版本的福爾摩斯,夏洛特,破案不也是永遠那一套嗎?但是看看人家的道具和邏輯,要搞清楚懸疑片賣的是什麼。
說到底,這一切就是導演和劇本的問題,長劇只看重演員、導演、編劇,從來不尊重小說家、原創者,前者拿走99%,後者連可憐的0.1%都拿不到。為何古代傳下來千年的是唐詩宋詞、是杜甫是李白,而不是某位歌伶。
如今一首好歌所有人都在捧唱歌的,詞曲作者完全被忽視。一部影視劇好,觀眾就在吹演員,對於導演和編劇非常忽視,那自然就會變成這個樣子了。現在電視劇,電影的一個毛病就是把錢都給了大牌演員和行銷,劇本那真是隨意放飛,估計也就是找個大編劇寫個開頭,後面都是外包出去隨便寫的。
這就造成現在電視劇電影的普遍問題就是爛尾,其實是從故事中部就開始注水,垮了(比如傻根那個劇),一個故事都講不好。真心沒心情看。記住,再牛逼的演員,那也是在演電視劇,故事的好看與否才是關鍵。
這個本質問題還是作品扎堆,但是都品質不行,倒不是長劇真的沒有吸引力了。
去年有一大堆影評人士,稱中國電影市場沒了,結果我說不是電影沒市場,而是電影拍的不好看,結果《哪吒2》橫空出世,唱衰論的人都失蹤了。同樣道理,我認為長劇也沒有完,主要原因還是不好看,不好看並不一定是演技,《棋士》里王寶強的演技沒有太大問題,但問題出來編劇上。
現在國產影視劇,導演編劇這一塊很成問題的一點,就是講故事講的不像,最簡單的是邏輯有問題,有的是與行業真相不符,這些都是需要好好研究,要請教真正行業內的人,才能拍出符合行業內的電視劇,不要憑主觀想像和猜測去拍,這樣是不行的。
只有導演和編劇起來了,故事真實了立體了,邏輯嚴絲合縫了,再加上演技及格,就會有人看。如果還這樣下去,電視劇不行了就不行了吧,觀眾也不在意的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