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古斯大爆炸之謎破解,地球曾與毀滅擦肩而過,我國開始行動
更新于:2025-04-15 14:13:31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6月30日淩晨,俄羅斯西伯利亞的通古河畔,上演了一場改寫人類認知的驚天災難——通古斯大爆炸。

這場爆炸威力驚人,影響範圍極廣,其成因長期成謎,引發了科學界與民間的無數猜想。如今,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真相逐漸浮出水面。

當天淩晨,一顆亮度堪比太陽的巨大火球,拖著奪目長尾,以雷霆萬鈞之勢沖向通古河畔。刹那間,強光如閃電撕裂夜空,緊接著,震耳欲聾的爆炸聲響起,彷彿世界末日降臨。

巨大的蘑菇雲迅速升騰,熱浪滾滾,遮天蔽日。在爆炸的衝擊下,650公里內的玻璃全部震碎,清脆聲響徹大地。強大的衝擊波如無形巨手,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夷為平地,8000萬棵樹木被焚毀,化作一片焦土。

此次爆炸影響力超乎想像,4000多公裡外的英國地震台監測到地震,儀器曲線劇烈跳動;大洋彼岸的美國居民也明顯感受到地動山搖。

據估算,爆炸威力相當於2000萬噸TNT等效,是廣島原子彈的1000倍。若爆炸時間推遲幾小時,聖彼德堡恐將淪為廢墟,世界歷史進程或許也會因此改變。

但當時沒有國家能造出如此威力的炸彈,原子彈更是幾十年後才問世,這場爆炸究竟因何而起,成為亟待解開的謎團。

由於當時俄國局勢動蕩,且爆炸中心地廣人稀、傷亡不大,沙俄政府在爆炸後未立即派科學家考察。直到1927年蘇聯成立,礦物學家列昂尼德・庫利克才前往調研。

到達現場,庫利克看到爆炸中心50公里內樹木燒焦並規律倒向一旁,可爆炸中心樹木卻屹立不倒。在方圓幾公里內,團隊未發現任何隕石殘留。庫利克懷疑爆炸點附近的湖泊是隕石坑,抽幹湖水后卻一無所獲,這與大眾認知的隕石撞擊說相悖。

因寒冬將至,科考隊被迫結束考察,離開前繪製了形似蝴蝶的爆炸範圍地圖。由於缺乏物證,通古斯大爆炸愈發神秘,民間傳說紛起。

有人認為是尼古拉・特斯拉的無線輸電實驗所致,因爆炸前特斯拉在做相關實驗且查閱過西伯利亞資料,但以當時技術,傳輸如此巨大能量到萬里之外並不現實。還有UFO迷堅信是外星人飛碟引發。

2007年,義大利研究團隊提出爆炸中心8公里處的切科湖可能是撞擊坑,因其在爆炸前地圖未出現。

不過,此設想在2008年已被駁回,通古斯大爆炸的真相仍撲朔迷離。各國科學家紛紛加入研究,從1930年的彗核爆炸說,到1958年的冰隕說,再到1995年的反物質隕石湮滅說,諸多假設不斷被提出又被推翻。

2020年,俄羅斯西伯利亞聯邦大學研究團隊帶來新突破。1972年8月10日,美國猶他州居民目睹天空劃過巨大火球,它飛到蒙大拿州時距地面僅五十多公里,經過懷俄明州傑克遜湖時突然升高,最終越過加拿大阿爾伯塔省飛出大氣層。科學家證實,這顆卡車大小的行星在大氣層“打了個水漂”后彈出。

受此啟發,研究團隊經深入分析得出:一顆直徑約200米的鐵質小行星,以11.5的入射角度、20到25公里每秒的速度衝進大氣層,在距地面10公里處引發通古斯大爆炸,隨後高速飛離大氣層,這完美解釋了現場為何沒有隕石坑。2019年6月,該研究結論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

1908年6月30日,對人類而言是驚險至極的一天。若小行星正面撞擊地球,後果不堪設想,人類或許會像恐龍一樣走向滅絕。

通古斯大爆炸雖已過去百餘年,但外太空的小行星卻不斷來訪,地球的危機並未解除。

在通古斯大爆炸之前,約650010,000 年前,一顆直徑約10千米的小行星猛烈撞擊如今的墨西哥灣附近,引發全球性氣候災難,改寫了地球生物演化史。

2013年,俄羅斯車裡雅賓斯克上空一顆直徑約17米的小行星爆炸,衝擊波導致近1500人受傷。

今年年初,一顆小行星曾因撞地球的可能而備受關注,好在最終是虛驚一場。但危機並未解除,目前潛在的能夠威脅地球的小行星目前約有2400餘顆。

去年,我國深空探測實驗室發佈了首次近地小行星防禦任務方案與國際合作設想,計劃在2030年前後實施首個近地小行星防禦任務,採用“伴飛+撞擊+伴飛”模式,對目標小行星進行動能撞擊,並評估撞擊效果。

素材源自@絕密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