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教育領域迎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這場變革的核心動力正是“人工智慧+教育”戰略的深入實施。在國家政策的積極推動下,人工智慧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為教育創新的重要方向。
為回應國家號召,新東方、學而思、高途、科小貓等知名教育機構紛紛投身於人工智慧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他們不僅重構了教育評價體系,更開闢了一條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全新路徑,為教育生態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育部辦公廳最近印發的通知,為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的實施提供了明確的指導。通知強調,人工智慧教育應堅持立德樹人、以人為本的原則,通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引導探究實踐,培養其創新精神、數位素養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實現這一目標,通知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措施,包括構建系統化課程體系、實施常態化教學與評價,以及組織多樣化的交流活動。
在這些措施中,構建系統化課程體系尤為關鍵。通知指出,小學低年級段應注重感知和體驗人工智慧技術,高年級段和初中階段則應側重理解和應用,而高中階段則需進行項目創作和前沿應用的探索。同時,鼓勵各地各校將人工智慧教育納入課後服務專案和研學實踐,推動產學研用的緊密結合。
這一政策導向迅速引發了教育行業的廣泛關注。眾多教育機構紛紛加速布局人工智慧教育,其中,北京市某重點中學將“AI社區服務”設為必修專案,學生需開發智慧垃圾分類系統,這一實踐成果將直接計入綜合素質檔案。這一舉措不僅打破了傳統教育與社會應用的隔閡,更推動了教育評價從分數導向向能力本位的轉變。
面對這一政策機遇,新東方、學而思、高途、科小貓等機構迅速行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實踐教育模式。新東方啟動了大規模人才計劃,與多所高校建立校企聯盟,探索產學研用的新範式。學而思則依託大模型技術,推出了個人化學習工具,強調“主動學”理念。高途則通過AI語文學習工具,解決學生課文學不透、識字障礙等痛點。科小貓則以4C教學法為核心,構建了覆蓋5-17歲學生的分階段課程體系,並通過小班直播、項目制學習等形式,強化AI技術與社會實踐的結合。
這些教育機構的創新實踐,不僅豐富了人工智慧教育的內涵,更為學生提供了接觸前沿科技的機會。通過參與人工智慧相關的專案、競賽或實踐活動,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人工智慧的基本原理和應用方法,更能在實踐中提升自身的技術素養、邏輯思維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同時,人工智慧在社會實踐中的納入,也為教育評價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視角。傳統的教育評價往往側重於學生的學業成績和標準化考試結果,而人工智慧相關活動的納入,則為評價學生在技術應用、創新思維、問題解決等方面的能力提供了新的依據。這不僅有助於選拔出更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更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人工智慧在社會實踐中的應用也為社會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學生通過參與人工智慧實踐活動,能夠將所學知識與實際問題相結合,為解決社會問題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在智慧垃圾分類系統、智慧交通管理方案等社區服務專案中,學生利用人工智慧技術為改善社區環境和提高居民生活品質做出了積極貢獻。
在這場教育變革中,教育機構已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型為教育生態的構建者。他們通過人工智慧與社會實踐的深度耦合,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學習平臺和實踐舞臺。在這裡,每個學生都能通過技術實踐找到自我價值,而教育評價也真正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創新引擎。
高考綜合評價招生也在這一變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突破傳統高考的局限,全面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高考綜合評價招生為選拔具備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優秀人才提供了重要途徑。而人工智慧相關活動的納入,更是為這一選拔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相信其在社會實踐和教育評價中的作用將日益凸顯。在這場教育變革的浪潮中,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個全新的教育時代即將到來——在這裡,每個學生都能通過技術實踐實現自我價值,而教育也將真正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