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自達,這家以獨特駕駛體驗和精緻設計著稱的日本汽車製造商,近期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探索之路顯得尤為曲折。幾年前,馬自達曾在美國市場試水,推出了短程電動車MX-30,但不久之後,這款車型便悄然退市,此舉不僅未能如願打開市場,反而引發了外界對其電動汽車長遠規劃的廣泛質疑。
面對電氣化轉型的大潮,馬自達顯然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尤其是成本問題,這對於規模相對較小的車企而言尤為棘手。馬自達自稱是“細分市場玩家”,其銷量也的確難以與主流車企相提並論。在這樣的背景下,馬自達需要找到一條既符合自身特點,又能有效控制成本的電動化之路。
為此,馬自達選擇與中國長安汽車攜手,共同開發電動汽車。雙方合作的成果之一便是EZ-6(國外市場命名為馬自達6e),這款車預計將在2030年佔據馬自達全球純電動汽車市場的25%,銷量將達到約40萬輛。EZ-6採用了長安汽車提供的EPA1平臺,該平臺專為電動汽車設計,為馬自達在中國市場的電動化戰略提供了有力支援。
不僅如此,馬自達還在考慮與長安汽車合作生產更多電動汽車,並有望在全球範圍內銷售。其中,EZ-6/6e掀背車已確認將在全球多個市場上市,而SUV車型也將在2027年推出,開發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馬自達還在探索與長安汽車合作開發另外兩款車型的可能性,這些車型預計將在2028年至2030年之間面世。
除了與中國長安汽車的合作,馬自達還在尋求與其他企業的聯合,以降低電動汽車的研發成本。例如,馬自達與Toyota、Denso和Blue Nexus等合作夥伴共同開發電氣/電子架構與平臺、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和電動動力系統。通過這些合作,馬自達預計能夠減少電動汽車的總投資,提高研發效率。
馬自達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努力並未止步於此。上週二,馬自達首次展示了其全新的電動汽車平臺,該平台採用滑板式設計,扁平電池組嵌入車輛地板內,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可擴充性。基於該平臺的首款電動車很可能是一款SUV,將在日本生產,並用於本地銷售和出口。這款車型將使用與松下合作開發的電池,標誌著馬自達在自主開發電動汽車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然而,儘管電動化趨勢明顯,馬自達並未完全放棄內燃機技術。公司正在積極研發SKYACTIV-Z引擎,以滿足日益嚴格的環保法規。同時,馬自達還在對現有發動機陣容進行調整,以減少發動機和軟體的數量,從而降低生產成本。
馬自達總裁兼首席執行官Masahiro Moro表示,電氣化環境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因此馬自達在推行電動化戰略時採取了謹慎高效的投資策略。他強調,馬自達的目標不僅僅是推出電動汽車,而是要確保這些車型仍然具備品牌標誌性的“人馬一體”駕駛樂趣。
馬自達的整體戰略似乎對其在電動汽車市場的實際份額有清晰的認識,同時也非常清楚自身的資源和核心受眾。因此,馬自達在部分電動汽車友好地區(如中國和西歐)的電動汽車產品供應將相對有限。這種策略在短期內有助於馬自達控制成本,但長遠來看,當市場全面轉向電動車時,馬自達能否持續保持競爭力仍是一個未知數。
儘管面臨諸多挑戰,但馬自達並未放棄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探索。這家以獨特設計和駕駛體驗著稱的汽車製造商,正通過與中國企業的合作和自主研發,努力在電氣化轉型的大潮中尋求屬於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