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IT之家家友們一個問題:你租過手機嗎?
近年來,租機行業具有一定市場,比如由於演唱會的火熱,不少觀眾會租賃影像能力突出的手機拍攝舞臺上的歌手。
再問大家一個問題:可否聽說過“租機貸”?
從字面意義上來看,租機貸是指以租賃手機為名,提供分期付款或有息貸款的金融業務;只是,一些金融業務帶上“貸”字后,就有可能演變為“套路貸”,而租機貸正是如此。
就在昨天(4 月 13 日),央視財經曝光了租機貸陷阱,年化利率之高堪比高利貸。
具體情況,IT之家小編這就向各位詳細說明。
是這麼回事,據 @央視財經 報導,家住上海的姜女士經人介紹接觸到了“租機貸”,對方表示是以租手機變賣手機的形式來進行貸款。
於是,姜女士下載了某手機租賃軟體,其中一台官網售價 1 萬元的某品牌手機,如果在平臺上下單租賃,就相當於借貸 1 萬元。
但是,平臺要求 3 個月內付清 12 期租金共 2 萬元,如此算下來,年化利率高達 400%。
對方發出手機後,姜女士修改位址,快遞將手機改送到了靜安區的某個手機市場,就這樣,將價值 1 萬元的手機進行了變現。
但是變現的金額遠低於手機的價值,要繳納 5% 的手續費 500 元,首期租金 3500 元,手機折舊費 100 元,到手只有 5900 元。
後來,姜女士又在其他租機軟體再次租了 9 台手機,共計租了 10 台。
經計算,這 10 台手機的租金是 1.5 萬元每周,每月需償還的貸款金額為 6 萬元。
面臨高額的貸款,姜女士不得不以貸養貸,又租了 20 台手機,結果到頭來,這 30 台手機讓她拿到的貸款為 18 萬元,但實際背負的貸款則高達 41 萬元。
說是租借手機,卻不收貨自用,而是直接通過手機商戶回首套現,想必IT之家的家友們能感受到租機貸流程的不對勁。
並且,400% 的年化利率未免過於誇張了,是明顯的高利貸,以及從央視財經的介紹來看,租機貸處處都是陷阱。
比如價值 1 萬元的手機變現后只有 5900 元,虧了接近一半;再比如明明拿到了貸款 18 萬元,但實際背負的貸款卻有 41 萬元......
最終,姜女士在遭遇暴力催收后選擇報警,警方從租機平臺、仲介、手機市場順藤摸瓜,挖出非法經營放貸業務的產業鏈。
今年 3 月 12 日,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對這起上海首例租機貸案件進行開庭審理,以非法經營罪當庭判處租機平台經營者有期徒刑一年一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 100 萬元。
IT之家小編經查詢發現,“租機貸”還真不少,澎湃新聞在過去一年曾報導了四起相關事件。
第一起是在去年 3 月,“網貸逾期者”陳先生在租機平臺租借手機並寄給仲介進行變現,他在 8 家平臺租賃了 14 台手機,總租金高達 17 萬元,但實際套現資金僅 5 萬元。
第二起是在去年 11 月,張先生在短短 4 個多月連續租下 20 多部手機,結果欠下 10 余萬元。
第三起也是在去年 11 月,李女士在板栗“租機”套現后租賃了 28 台手機,欠下 10 余萬。
第四起是在今年 1 月,關先生在 30 多個平臺租下 40 余部手機,在還了部分欠款后,還有 50 多萬要還。
細看這些事例不難發現,所謂的“租機貸”,實則就是網路高利貸換上了“租手機”的馬甲。
一些現金貸平臺,將手機變成拓展業務的新媒介,以“租借手機、轉售套現”形式變相發放貸款。
他們看上了租機平臺審核寬鬆的漏洞,引誘急需用錢或網貸逾期者“租機變現”,從中套取買賣手機的差價。
一些使用者本想靠這種方式來解決缺錢的燃眉之急,卻不料走進了套路,眼瞅著欠的錢越來越多,才意識到已經捲入了“高利貸”的漩渦。
同樣在社交平臺上,有不少網友分享了自己深陷“租機貸”無法脫身的血淚故事。
總的來說,租機貸的陷阱偽裝得很美好,抓住了人急用錢的心理,設下各種大坑,一旦掉入就會越陷越深。
說完了租機貸,IT之家小編接下來不妨說說“租機”這件事,既然是與租賃相關,那是否劃算是很多人看重的,咱們不妨來算筆賬。
在某租機平臺上,有兩種租機模式:租完歸還 / 續租和租完即送。
兩種模式的租期均為 365 天,且前者支持隨時買斷。
以租賃 iPhone 16 Pro Max 512GB 為例,選擇第一種模式,每月的還款金額為 681.42 元,優惠后的總租金為 7836.29 元。
在一年租期到期后,買斷的尾款為 7750 元,共計花費 15586.29 元。
選擇第二種模式,每月的還款金額為 1406.67 元,總租金 15474.33 元。
對比來看,如果在租完 1 年後買斷,那麼兩種模式的租金其實差不多。
但是,問題來了,這個租金的價格遠超手機的售價,要知道 iPhone 16 Pro Max 512GB 的官網售價為 11999 元,且在第三方電商平臺早已破發。
如此算下來,這種 1 年期的長期租賃,相當不划算。
在租金不划算的同時,租機的過程中也可能會出現亂象。
央視財經曾報導過,租機平臺為了防止消費者在租賃中斷供或者脫單跑路,會在出租的手機中,安裝監管鎖軟體。
如果消費者沒有按時交付分期租賃費用,平臺或商家可遠端鎖死手機,除非商家解鎖,否則手機無法使用。
綜上所述,在非必要條件下,能不租機就別租,真心不划算,除非是像看演唱會這種短期的情況。
但需要注意的是,哪怕是短期租賃、租金較少,也要看清相關協定並在收到手機后仔細檢查再使用,以免被平臺找茬。
至於“租機貸”這種金融業務,更是連碰都別碰,哪有什麼租機貸,只有吃人的高利貸。
切勿聽信平臺的花言巧語,掉入租機貸的深淵,幡然醒悟之時,往往已為時已晚。
賺錢的不容易,大家都清楚,所以務必小心再小心,避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