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克和文庫,扛起大廠的AI夢
更新于:2025-04-14 13:06:45

2025年AI行業的必打戰役變了。

2024年最火的AI應用類型是ChatBot(聊天機器人),彼時的主要參賽玩家是Kimi、豆包和元寶,到春節前後DeepSeek也加入戰局。但到2025年,最火的AI應用類型變成了“超級框”。

所謂的“AI超級框”,是指一個入口就能滿足使用者的AI搜索、AI對話以及AI PPT、AI翻譯、AI生圖等不同需求。目前帶頭的參賽玩家是阿裡和百度,它們的打法也很有意思,兩大巨頭不約而同將旗下“舊將”——阿裡誇克和百度文庫推向前線。

這兩款舊工具類產品,掀起了國內AI產品的新的月活大戰。

根據AI產品榜的數據,今年3月AI產品榜·國內總榜的第一名為誇克,月活達1.48億。第二到第五名都是ChatBot產品,月活使用者均未破億。

很多人對誇克和百度文庫的印象,還停留在上個階段的工具屬性——誇克被很多年輕人用來進行志願填報和在網盤存“影視劇資源”,百度文庫則被很多人用來寫論文和做PPT。

然而,經過過去幾年持續發力大模型和雲等基礎設施建設之後,阿裡和百度已經分別對這兩個產品進行“升級”,即在Chatbot的產品形態上更進一步,將AI對話、深度搜索、AI工具整合到一起,滿足使用者“一站式任務解決”的需求,爭奪使用者的流量入口。

從搜尋引擎到AI Agent,從文件工具到生態入口,誇克和文庫這兩款產品不僅承載著大廠爭奪C端流量的野心,更折射出科技巨頭在AI下半場截然不同的戰略路徑。這場“急前鋒”之戰,才剛剛開始。

01AI超級框實測,誇克和文庫真的好用嗎?

如果你現在打開誇克和百度文庫,會發現它們長得越來越像了,相當於都是在ChatBot的基礎上,集成了一系列AI工具,成為AI Agent。

但與上一階段的純ChatBot產品相比,誇克和百度文庫都完成了從單一搜索或對話到能獨立解決需求的閉環,有一定的進步。

兩者稍微有所不同的是,1、誇克的深度思考模式是全網為數不多沒用DeepSeek R1大模型,而採用自己的通義大模型。2、百度文庫由於有文檔數據和文字處理的基因,在文件和PPT相關的AI功能上更細分更垂直。

那麼,看上去“大而全”的誇克和百度文庫到底好不好用?「定焦One」做了一系列實測。

我們先讓誇克、百度文庫和DeepSeek同時做一份“五一假期北京和京郊的旅行行程”,詳細到出行的交通工具以及酒店推薦。

從結果來看,DeepSeek最全,給出了預算和具體酒店名稱及路線(幾號線地鐵和公交),行程包含市內景點和京郊景點,以及特色小吃和購物路線。

誇克給出的是一份“特種兵攻略”,行程很緊張且推薦入住的酒店是天安門附近的北京貴賓樓飯店,五一房價2300元/晚起步,實操性很弱。百度文庫給出的是一份“簡略版攻略”,缺乏京郊的景點推薦,也沒有推薦酒店,答題不夠完整。

第二道題是詢問誇克和百度文庫“前兩天打噴嚏之後出現尾椎骨疼痛的情況”,讓它們分析原因並推薦相關藥物和居家康復動作的跟練視頻。

這次,誇克和百度文庫給出的建議差不多,都提到了可能是軟組織損傷、腰椎間盤突出等問題,建議使用非甾體抗炎藥(NSAIDs)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等,也都沒有出現廣告。但兩者都沒有直接給出跟練的康復動作視頻,只提到了嗶哩嗶哩和Keep等平臺上有相關視頻資源。

從前兩道題的測試中能感受到,誇克和百度文庫在基本的意圖識別、資訊匹配上已經較傳統的搜索有了很大的進步,但給出的結果還是不夠直接和滿意。

或許回答問題不是它們的強項,那再來對比兩者都主打的PPT功能。第三題我們以“系統梳理一下零食折扣行業,並生成一份行業報告PPT,最好能給出具體的品牌加盟建議”進行測試。

誇克的優點是速度快,大綱生成速度約10秒,幾乎同步生成19頁PP;同時基本功能無付費,限制十次下載次數,超過才需付費。但是生成的PPT內容堪憂,只包含框架,沒有內容填充,也沒有提到任何相關品牌和行業分析,無法直接使用。

百度文庫花費的時間相對較多,20秒生成提綱、1分13秒生成31頁PPT,但包含多處付費點,下載PPT需花費2.9元7天體驗卡,連續包季為48元/季度,大部分PPT模版也都需要付費。相比之下,百度文庫生成的PPT內容填充更豐富,圖片也可以一鍵AI換圖(體感與百度關鍵詞搜圖的結果類似),但整體還沒有達到直接可用的程度。

總結來看,兩者的AI PPT功能在需求理解上沒有太大問題,但是內容生成方面表現一般,更加適合用於已經有內容、只用自動排版和配圖的需求,想要達到可用效果還需要花很長時間調整。

體驗下來,「定焦One」覺得兩者還處在過渡階段,有了智慧體的雛形,但想要真正達到宣傳的All in One效果,一方面需要使用者多用,讓智慧體適用使用者的需求和使用習慣;另一方面需要使用者降低預期,將AI當作協作助手,學會精準提需求、分配任務,並對過程和結果進行優化,而非在現階段就要求智慧體完美執行任務。

02大廠AI的“急前鋒”,為什麼選文庫和誇克?

這場“超級框”之戰,阿裡和百度分別派出的“急前鋒”為什麼是誇克和百度文庫?

縱觀這兩個產品的業務模式和產品形態,其實有著高度相似性。

百度從最初的搜尋引擎出發,最終將AI to C業務押注在百度文庫(現與百度網盤融合)這個融合型工具平臺上。而誇克的成長路徑幾乎是翻版:從無廣告的搜索起家貼著百度打,隨後併入誇克網盤、誇克高考等垂直應用吸引更年輕的用戶群體,最後成為“AI超級框”。

同時,李彥巨集在10多年前就提出過“框計算”的概念——使用者不需要在不同網站間跳轉搜索答案,而是直接在百度的“框”裡完成資訊獲取和任務處理,這其實和誇克現在提出的概念類似。

從大廠的生態來看,自然是希望將流量和使用者牢牢抓在自己手裡,“誇克和百度文庫是阿裡和百度手裡現成的牌,甚至可以說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而且隨著大模型能力的提升,可以提升產品中集成的垂直工具的調用效率,幫助使用者完成任務,押注將這兩個產品的思路是對的”,AI產品榜創始人李榜主表示。

從過往的經驗來看,傳統搜索的競爭力正在下降,純ChatBot產品的用戶忠誠度又很低。百度文庫和阿裡誇克背後,都是“搜索+網盤+文庫”的集合,這三類產品都有一定的使用者量和數據量,也有剛需屬性,天然適配AI時代“一站式任務解決”需求,很適合發展為AI Agent。

AI行業從業者洋晨表示,網盤和百度文庫的用戶端遷移成本都很高,用戶在哪兒,入口就在哪兒做,同時,雲盤和百度文庫里的數據可以構建使用者的本地知識庫,在此基礎上加入大模型能力,確實能提高C端用戶的個人化使用體驗。“邏輯是對的,後面拼的是各家的產品力,最後的實際體驗能做到什麼程度,大家都還在嘗試。”

前紅杉資本投資人、未可知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杜雨也表示,誇克和百度文庫的用戶和當前AI的主流使用者群匹配,又因為和主站有用戶區隔度,適合做更多的創新嘗試。“目前使用AI APP的核心使用者群是學生、白領,場景主要也是桌面工作為主。因為AI APP的使用更偏研究分析和知識檢索,在當前尚未泛化到大眾和下沉人群,或許未來AI的娛樂場景更成熟後會泛化。”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點是,這兩個產品本身也需要解決自身的商業化難題。

誇克此前主打無廣告的純凈搜索,商業模式不靠廣告變現,而是繞道會員付費模式(網盤、掃描王、小說、學習和文檔的會員),但是會員付費的規模和增速都相對較小。隨著阿裡加碼誇克,產品KPI優先為用戶增長、留存和AI功能滲透率,商業化壓力相對可以緩解。根據AI產品榜數據,誇克在今年3月國內APP MAU榜單中排名第一。

百度網盤和百度文庫早就自負盈虧,有數據顯示,百度文庫2024年的營收比WPS還高,具備一定的收費基礎,而AI功能又為百度文庫增加了一道新的商業化道路。數據顯示,百度文庫AI功能MAU超9000萬,DAU年同比增長230%,付費使用者超4000萬。

不過,洋晨表示,“AI超級框”未必是AI應用的最優形態。從實際使用體驗來看,工具類產品的無限疊加,並不意味著使用者留存的無限延長,反而可能讓使用者分不清主次。

“這些工具怎麼樣被高效的使用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否則就會陷入功能越強大、用戶越難用的悖論。”李榜主認為,這就需要背後的大模型做好使用者意圖的分發,達到在一個框裡實現“某個功能在我需要的時候及時出現並完成任務”的效果,而不是堆砌那麼多功能在首頁。

洋晨則指出,當產品層面上並沒有拉開太多差距時,或許最後還是基礎模型層面的競爭,同時延展到各種細分專業領域,也需要在基礎模型之上對細分領域數據和工作流進行整合。

近期,兩大巨頭也都在基礎模型上持續發力,阿裡相繼發佈了Qwen2.5-Max、通義萬相2.1、千問QWQ-32B等開源模型,百度上線了文心大模型4.5及文心大模型X1。

03佈局AItoC:阿裡與百度的不同解題思路

從公司的發展想像力和AI生態位布局來說,“超級框”是大廠們AI To C必須走的一步,但是這兩家的解法也有所不同。

百度曾經把持著搜尋引擎這個流量入口,靠廣告撐起90%的收入,賺得盆滿缽滿,但近兩年試圖搶奪百度搜索生意的對手越來越多——短視頻和直播平臺、AI ChatBot平臺等瓜分了許多流量,百度的廣告收入承壓,需要新的增長點。

阿裡也面臨一樣的境遇,過去幾年,阿裡的淘天集團面臨增長放緩的壓力,為了抵抗對手競爭跟進低價策略,又面臨利潤的壓力。無論從獲取更多C端流量入口還是業務想像力層面來看,阿裡在傳統電商敘事之外,也需要新故事。

所以百度和阿裡這兩家過去主要靠B端廣告收入的大公司,要在2025年集體發力AI To C,並為這一戰略傾注資源。

除了流量入口的佔位和用戶心智的轉變,AI To C對阿裡和百度來說,還有對集團AI生態的補足作用。

阿裡在AI佈局上有阿裡雲這樣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有通義千問大模型和釘釘這樣的B端應用,誇克補足了C端應用的一環。“誇克還能測試和驗證通義大模型的能力,讓使用者對阿裡開源大模型有更深的感知,通義大模型的影響力和口碑也不再僅限於開發者社區”,李榜主稱。

百度幾乎也是同樣的配置,有百度雲和文心一言大模型,現在藉由百度文庫補足C端一環。

不過這其中也涉及一些內部業務條線的競爭和賽馬。在誇克和百度文庫被提到如今的戰略位之前,阿裡和百度也曾推出通義APP和文小言APP,現在“通義APP”已經從阿裡雲分拆,併入誇克所在的阿裡智慧資訊事業群;誇克也從原本使用自研誇克大模型轉向通義大模型。而百度文庫目前已經接入DeepSeek,之後如何在自研與外部大模型之間取捨,仍需觀察。

現在各大廠其實都還在探索AI入口到底在那裡,以及AI應用到底應該長成什麼樣,所以需要搭建自己的C端流量入口。百度和阿裡的AI To C佈局調整還在持續,只是路線不同。

阿裡探索的方向是C端硬體。據媒體報導,阿里內部為數不多的To C硬體業務天貓精靈,已經與誇克產品團隊融合,新團隊還在研究AI智慧眼鏡,同時兩大硬體都將接入誇克AI能力。據悉,阿里AI智慧眼鏡預計將於今年年底發佈。這一點抖音也是一樣的做法,在自研的AI硬體OlaFriend耳機裡面接入了豆包。

天貓精靈和小度音箱在上一個階段都處於能完成簡單指令(如控制家電開關)和對話的階段,可用場景並不多。隨著大模型在對話交互、意圖理解方面的能力提升,AI硬體方面也會有很多想像空間。

百度則是走AI Agent路線。今年百度正式上線了一批Agent,包括可以將文字、音訊、PDF、視頻等素材放到一起自動生成PPT的“自由畫布”,也包括光靠輸入需求就能自動寫代碼、小白也能做網站和APP的“秒噠”。

實際體驗之後可以發現,百度的路線在於將某個細分需求做深做精,以此拉動C端用戶付費。秒噠產品負責人董恒告訴「定焦One」,在秒噠的20000家內測使用者中,企業和C端個人用戶呈現五五開的趨勢。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在Manus搶佔紅利之後,頭部大廠在2025年必將跟進Agent,百度和阿里已經率先邁出這一步,但不論是創業公司還是大廠,都會面臨“場景+技術+產品”的三重考驗。

此外,位元節旗下的豆包、Kimi、騰訊旗下的元寶,近期也開始定位“超級助手”,在原本的ChatBot基礎上加入眾多AI功能,打工人可能真的不夠用了。

在這場沒有終點的賽跑中,誰能更精準地理解使用者需求,誰能更高效地連接技術與應用,誰就能在AI To C的浪潮中率先突圍。

黃油年糕,快涼了?
黃油年糕,快涼了?
2025-04-15 10: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