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響原創 · 作者|林之柏
一部精品懸疑劇該是什麼品相?
有“皮相”:即完整的主線劇情,環環相扣的推理進程,鬆弛有度的敘事節奏。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一部懸疑劇最誘人的外在特質,並將觀眾帶入故事之中。風靡全球的《福爾摩斯:基本演繹法》系列、《真探》系列,對國產懸疑劇有裡程碑意義的《白夜追凶》等都是個中代表。
有“骨相”:即在懸疑外殼之下,借劇情發出對人性、慾望的叩問,或是立足於時代、社會變遷下對人物命運飄零的思考。恰如《漫長的季節》,以個體在時代洪流中的沉浮,書寫東北下崗潮下一代人的悲歡離合;《沉默的真相》通過刻畫侯貴平、江陽、嚴良等人追尋真相路上付出的沉重代價,揭露現代冷漠社會中權貴與底層的人性交鋒。
“皮相”與“骨相”二得其一,或許已經能夠稱之為一部合格的懸疑劇。而要成為精品,二者缺一不可。如何在硬核的推理主線之外,以案件、角色為切口剖析人性、社會議題,也早已成為行業近年的共識。
近日在優酷“白夜劇場”播出的《沙塵暴》,豆瓣開分8.1,成為今年同類題材中難得的高分作品。能夠收穫觀眾的肯定,離不開主創對推理情節、敘事手法的嚴謹把控,以及對主題的深入挖掘,從而形成“皮相”與“骨相”的有機統一。
《沙塵暴》編劇趙冬苓告訴「深響」:除了懸疑推理本身,這部劇更重要的是故事底色。一個資源枯竭型城市、一個被快速現代化甩在身後的邊緣地帶,現代化進程與傳統文明的碰撞,是如何深刻影響人們的命運。
邊陲小城的一場沙塵暴,掀開的不僅是潛藏多年的罪惡,更是背後一副被人情社會捆綁,在時代裂縫中掙扎的眾生相。
作為優酷“白夜劇場”開年之作,《沙塵暴》幕後製作團隊不乏熟悉面孔:譚嘉言執導,趙冬苓擔任編劇,知名導演高群書監製,段奕巨集、王鏘、張佳寧、張瑤等主演。該劇以小城刑警陳江河(段奕巨集飾)和外來幹警羅英瑋(張瑤飾)聯手追查一樁橫跨八年的“鍋爐焚屍案”為主線,串聯起邊陲縣城“庫魯”形形色色的人物命運。
整體來看,《沙塵暴》在“皮相”上並未過度追求大尺度、快節奏,而是通過節奏得當的推理情節、時空交錯的敘事手法和粗粝真實的畫風,還原獨屬於劇中這座小城的原生氣質。
首先,作為一部懸疑劇,思維縝密、邏輯嚴謹的推理是基礎。《沙塵暴》就先用富有衝擊力的開頭先抓住觀眾目光,再在看似波瀾不驚的劇情推進中瞄準時機拋出反轉,以層層遞進的手法將所有人一步步帶進劇中營造的情境之內。
《沙塵暴》的故事,圍繞一樁八年前發生在小城供熱站的“鍋爐焚屍案”展開。第一集開頭,就是鍋爐房內值班的燒鍋工劉三成、王良師徒二人發現一具被燒焦的屍首,可謂是開幕雷擊。趙冬苓透露,這個案件的創作靈感來自早前在最高檢採訪時,檢察官提到的一個案件,鍋爐里掉下一具屍體的畫面給她留下了巨大衝擊,並認定“這就是一個絕佳的故事開頭。”
八年前的“第一輪”破案過程相當順利,供熱站站長丁寶元被鎖定為第一嫌疑人,被捕後也對犯罪過程供認不韙。然而,反轉很快一個接一個到來:
在入獄的第二年,丁寶元突然翻供,並開始了漫長的申訴;上級指派的幹警羅英瑋找到當年負責偵辦的警官陳江河重啟調查,隨著調查推進,當年的種種細節、疑點一點點被挖出:第一現場遭到破壞,現場還有一組一直沒找到主人的腳印、丁寶元和死者的關係撲朔迷離,始終沒有確切殺人動機;調查過程中,竟發生了又一起手法相似的兇案,死者是當年的重要證人劉三成……
更重要的是,依次登場的眾人——“兇手”丁寶元和妻子孫彩雲,劉三成和徒弟王良,負責調查此案的陳江河和師父老葛,乃至前期看起來毫無交集的王良和孫彩雲,都有不能為外人道的秘密。主要角色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糾葛,再次湧現的罪惡,也構成了《沙塵暴》以壓抑、疏離為基調的第一層“皮相”。
而在反轉之外,始終保留的懸念,則成為吸引觀眾留駐的訣竅。
懸疑大師希區柯克有一個在業界備受推崇的“麥格芬”理念。所謂“麥格芬”,不一定是兇手或者作案手法,它可以是一個具體的物件、人物,也可以是一個行為、概念,起到的是為角色行為提供動機,推動劇情發展的作用。
在《沙塵暴》里,丁寶元的翻供行為,以及他在獄中無數次翻閱、和劇名相同的“地攤小說”《沙塵暴》,成為了推動劇情前進的“麥格芬”,並持續轉動了陳江河、王良、劉三成、孫彩雲等人的命運齒輪,讓懸念一直延續下去。
其次,在敘事手法上,兩個時空的重疊與反覆閃回,自始至終貫穿全劇。劇情時間線看似平行向前,實則互相交錯,八年前的調查過程,兇案在各個當事人身上留下的痕跡,都是從陳江河、王良、丁寶元等當事人的回憶中一點點拼湊起來的。
從逐漸還原的劇情中,我們可以看到每個人物的不同走向:丁寶元身陷牢獄,妻子孫彩雲在外面和情人毫不避嫌地交往,讓丁寶元在獄中飽受嘲弄;陳江河的師父老葛因為一樁意外事故成為植物人,只能躺在家裡靠儀器維持生命;王良取代了丁寶元升任站長並娶了師父劉三成的養女劉盈盈,看似事業愛情雙豐收,實則夫妻二人過著日復一日了無生氣的生活,一頓飯下來甚至沒有一句交流;至於當年的死者程春,更是彷彿早已被眾人遺忘。
不難看出,案件發生后,幾乎沒有一個當事人過上好日子。以這種交錯式視角交代眾人命運,就宛如織造一張跨越時間和空間限制的無形大網,把和這樁案件、這個小鎮有關的所有人牽扯進來,沒人可以逃脫;也像是在告訴陳江河們,當年這樁血案已經永遠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誰也別想和過去劃清界線。
在此之外,特殊地理位置造就的粗獷畫風——無日無之的漫天黃沙、遼闊曠野上的稀落人煙、小城上隨處可見的破落建築,都為劇中這個濃縮的世界增添一番蒼涼之感。
正如陳江河所說,沙塵暴一詞,是對“庫魯”這座小城最好的註解。在劇中,幾乎所有關鍵劇情的出現,都會伴隨著一陣突然襲來的沙塵暴:八年前兇案發生那天,陳江河和羅英瑋初次會面那天,老葛發生意外那天……這反覆出現的意象,彷彿是想傳達一個信號:當時代扇動翅膀掀起狂風,罪惡奔襲而來,無人可以獨善其身。
而幾位主演的出色演技和貼合劇情的攝影、服化道,也進一步增強了觀眾的臨場感。段奕巨集飾演的陳江河一出場就是滿面風霜,躺在斜坡上埋伏偷羊賊,背後是連綿起伏、一眼望不到頭的小丘;輕鬆制服小偷押送途中,一個鏡頭拉遠,廣袤遼闊的黃土地和綿長的曠野公路撲面而來,讓人恍惚間好像走進了美國西部片的片場。
至此,以主線劇情、敘事結構和粗粝畫風共同構造的一副精巧“皮相”穩穩成型——那是一種混雜著壓抑、無望、破敗、荒涼的氛圍,是讓人窒息而又無處可逃的圍城。
“皮相”的精雕細刻,靠劇情、攝影、美術、表演,而要塑造好一部懸疑劇的“骨相”,關鍵在於立體的角色和深遠的主題——二者應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以角色命運帶出主題,用主題來豐滿角色。
和很多擁有絕佳“骨相”的懸疑劇一樣,《沙塵暴》也在努力刻畫小鎮上的人物群像,而不是只把高光戲份留給主演。
趙冬苓向「深響」表示,在創作中給她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並非陳江河、羅英瑋這兩位推動劇情的主角,而是孫彩雲和劉盈盈兩位女性角色,尤其是前者:“孫彩雲就像我以前在農村碰到的,成千上萬的進城打工妹,她身上有一種特別旺盛、強烈的生命力。她們就帶著那種想改變自己命運的強烈慾望,一定要從農村衝出去。”
客觀地說,孫彩雲人設並不討好,她有算計、粗鄙的一面,無論丈夫丁寶元還是情人關喬,看起來都只是她逃離小鎮,過上夢寐以求的“好日子”的工具。但正如趙冬苓所說,她也擁有這座死氣沉沉的小城裡難得一見的蓬勃生命力,那是一種敢於直視自己的慾望,並付諸努力的原始勇氣。
某種意義上,陳江河、劉盈盈等人,和孫彩雲是同一類人:他們都生於遠離繁華、資源枯竭的邊緣地區,長於時代交替的裂縫之中,也都曾懷著改變命運的“野心”。
但最終,他們有的人一刻也未曾逃離;有人看似離開了,實則從未真正自由——而這背後,困住他們的都是一副名為“人情”的枷鎖,這也是《沙塵暴》竭力想探討的主題。
實際上,劇集從一開始就花了大量筆墨刻畫人情社會下複雜而又敏感的處事法則:陳江河一行人逮到偷羊賊後,不是第一時間帶回警局審問,而是先到附近牧民家裡喝茶歇息;重啟調查後,當年認證丁寶元和孫彩雲夫婦二人親密關係的證人“翻供”,指出二人實則早有嫌隙,改口背後的原因看似荒謬卻如此真實:“都是老熟人,俗話說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
這一樁樁、一件件的鋪墊,已為一眾角色的走向寫下註腳。夢想上調省城的陳江河,因為師父老葛的意外受傷而留下了剪不斷的羈絆,最終自我放逐般選擇下放山村;劉盈盈同樣憧憬過新生活、有過去往大城市的機會,卻被養父的關係捆綁,只能成為“弟弟”劉大志的另類托舉者、嫁給王良,眼看自己的青春在看不到希望的小鎮上消耗殆盡。
陳江河、劉盈盈也好,甚至看似走得最遠、最堅定的孫彩雲也罷,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養成的性格,鎮上的人情糾葛,既是伴隨他們一生的烙印,也是困住他們的牢籠。
法國哲學家、社會學家迪迪埃·埃裡蓬在他的著作《回歸故里》裡寫道:“從家裡逃出去之後,我沒想再回去。但這個我曾極力逃離的地方:一片我曾刻意疏離的社會空間、一片我在成長過程中充當反面的精神空間,也是無論我如何反抗,依然構成我精神內核的家鄉。”
渴望逃離和無奈被困,彷彿是古今中外無數小鎮男女的共同宿命。這正是《沙塵暴》幽邃“骨相”之內潛藏的、令人深感無力的精神內核:在快速現代化的進程中,那些被時代甩在身後的邊緣地帶,和繁華都市之間最大的差距不是經濟,更是城鄉之間、中心和邊陲之間觀念和生存狀態的撕裂。
趙冬苓坦言,懸疑故事的關鍵不在於把謎底藏得多深,而在於如何讓觀眾猜到兇手後,更著迷於探尋為何TA會一步步走向萬劫不復——這背後所蘊藏的社會、人性母體,才是一部優秀的懸疑劇該具有的“骨相”。
就像劇中反覆出現的那本同名小說《沙塵暴》所寫的那樣:“煤被採完了,整個縣城也像被榨乾的煤層一樣,眼看著被掏空。有能力的人都走了,沒能力的無奈留下,拿著微薄的工資,日復一日過著機械、重複的日子”。在小城裡,身邊日夜面對的是十年如一日的老熟人和人情規則;但在另一邊,作為外來者闖入小城的羅英瑋,宛如現代法制、經濟變革的縮影,揭示了時代巨輪對古老人情社會的無情衝擊。
這種無法迴避的撕扯和衝擊,必然會讓社會,讓年輕一代走向分化,有人被淹沒,有人被拯救——王良和劉盈盈這一對看似平凡的年輕夫妻的遭遇,就是最好的例證。一直待在小鎮、從未想過離開也從未試圖掙脫人情枷鎖的王良,最終把自己的一生埋葬在小城的漫天黃沙中;而敢作敢當的劉盈盈,雖然肉身看似仍無法擺脫囹圄,乃至滑向罪惡深淵,但實則已完成了精神上的救贖。
《沙塵暴》的良好口碑,為優酷“白夜劇場”打響了2025年第一槍。不過《沙塵暴》並不是近期唯一受到粉絲和業內關注的懸疑劇,各大平臺陸續拿出新作:騰訊視頻的《棋士》首播站內熱度值突破20000,主演王寶強的表現受到一致稱讚;愛奇藝則已經連上兩劇,和央視台網聯播的《黃雀》累計有效播放量破億,孫儷、羅晉領銜主演的“迷霧劇場”新作《烏雲之上》也在近日正式開播。
展望後市,各大平臺仍有充足儲備:優酷有康洪雷(代表作《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執導的《危局》,紫金陳原著、丁黑導演的《長夜難明:雙星》;愛奇藝有走懸疑輕喜劇路線的《低智商犯罪》,影帝廖凡領銜主演的《樹影迷宮》;騰訊視頻則有國內罕見的全女性陣容懸疑劇《隱身的名字》,頂流龔俊主演的刑偵技術推理題材劇集《風過留痕》等作品……
無論從主創陣容的豪華程度,還是題材的豐富度來看,2025年都將是又一個懸疑劇“大年”。我們也能從中這些待播劇集中看到平台的誠意以及對懸疑劇賽道的重視——而隨著製作水準、主創陣容的全面提升,最終受益的,無疑還是每一個追劇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