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華維
紅星資本局4月13日消息,近日,“短劇一哥”柯淳在《無限超越班3》提到短劇演員薪酬:“我們是按天算的,我雖然現在是2萬(市場定價),但是還沒有接過2萬的。”相關話題迅速衝上熱搜。
不過,“日薪兩萬”的收入在短劇行業並不常見。紅星資本局採訪瞭解到,目前微短劇主角薪酬從1000元/天到頭部最高價3萬/天,群演的工資大概在80元-100元/天。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近年來微短劇市場極速擴張,許多長劇從業者和素人在近兩年也大量湧入。同時,“短劇醫生”“短劇推廣”等新型兼職出現,相關培訓班也大量湧現。
演員工資基本日結
過萬的僅極少數
“柯淳說的2萬,可能只是幾個月前的價格了。”4月11日,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的內谷告訴紅星資本局。她曾經擔任由張小斐、佟大為主演的《好運家》的總製片人。今年,由她擔任總製片人的短劇《獵愛》曾登上免費榜榜三。
內谷表示,目前,短劇頭部演員的日薪約為1.5萬至3萬,並且從去年到現在漲幅明顯,她用“日新月異”這個詞語來形容。“去年大概1000元-3000元/天就能找到一個還不錯的演員,今年直接翻了一倍。”
對於短劇演員薪酬的爭議,導演昭暉認為,短劇演員的薪酬其實遠遠比不上長劇演員。“與長劇不同,影響短劇品相最直觀的兩個因素就是編劇和演員。長劇受燈光、場景等影響很大,而短劇演員會直接影響觀眾的點擊量,一個外型好、有演技的短劇演員很快就會紅起來。”
演員遊弋告訴紅星資本局,他在高中的時候就接觸了最早期的廣告短劇——小說資訊流,去年和影視公司解約后,他開始全職拍攝短劇,迄今已有十個月的時間。因為有從業經驗,他每個月大概能接到1至2部短劇。拍攝一部80集的短劇只需要7天,目前,他的薪資為2000—3000元/天。
紅星資本局瞭解到,日薪的範疇僅指拍攝的時間,前期的圍讀、背詞、試妝等工作則沒有薪酬,專業的演員自己會提前把劇本背下來再進組。短劇行業目前大多是14小時工作制。
游弋提到,對於演員來說,在拍攝之前看劇組工作安排是否合理很重要,單打獨鬥的演員需要注意保護自己的權益。有時候拿到劇本,就能大概判斷出來這部劇製作出來的樣子,“如果有好的劇本,就算不給錢,大多數演員其實也是願意拍的。”
蔡喬之前一直經營著一家廣告公司,去年,他轉行創辦了新公司,投身於短劇製作。“可能只有1%的人能拿到日薪2萬吧,更多的人(主角)都是2000元-5000元/天。”蔡喬說,如果是配角,大概800元-1500元/天,跟組的特約演員200元-400元/天,群演一天只能拿到80元-100元。
短劇拍攝週期大約在一周內
有劇組一天拍攝20個小時
2023年9月,昭暉開始拍攝短劇,目前已經拍了十幾部短劇。此前,他和團隊一直在湖南長沙的馬欄山圍繞長劇工作。
昭暉稱,過去兩年是短劇行業“廝殺”的兩年,有劇組一天拍攝20個小時,對此行業出現了爭議。“這是一個高度市場化的東西,現在還能活下來的團隊,出品基本都不會差到哪裡去。”昭暉告訴紅星資本局。
蔡喬介紹,現在短劇的投資模式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為平台投資。抖音、拼多多等平臺會一次性投資多個劇組,這些劇碼大多數是免費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使用者粘性,延長停留時長,促進消費。
平臺投資劇是目前短劇市場的主流,蔡喬已經拍攝了五六部平臺投資劇。“各大平臺都有非常專業的團隊,選定某個題材後,他們會用幾千萬一次性投資幾十個劇組,這樣總能出一個爆款。”蔡喬講述。
這種投資模式也極大地壓縮了單劇的製作成本和週期。目前,拍攝30集-35集大概只需要3天,拍攝70集—80集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
第二種是自媒體團隊發起。該種模式並非一次性完成,而是先拍開頭,通過製作符合觀眾口味的內容積累粉絲,在過程中可能會吸引到贊助。這些短劇往往單集製作成本為8萬元-10萬元,時長通常為10至15分鐘,偏向中劇。據悉,曾有團隊憑藉拍攝校園純愛內容,在一個月的時間里漲粉百萬。
第三種是企業自製短劇。一些企業或個人出於宣傳自己的目的拍攝短劇,“以前他們會選擇拍一些宣傳片之類的,現在他們可以拍短劇,觀眾愛看,宣傳效果也不錯。”
最近,蔡喬組建團隊嘗試用第二種模式拍攝短劇。
據內谷介紹,目前短劇市場主要有5種付費模式。比較受觀眾歡迎的是IAA應用內廣告模式,即免費劇市場;其次為IAP應用內購買模式,需要使用者充值付費解鎖內容;還有IAAP混合模式,既有免費部分又設有付費內容;以上三種都需要製作者和平台進行規定的分賬。第四種為版權售賣模式,製作者將版權和內容一次性賣給平臺;第五種為品牌與廣告植入模式,通過定製內容,可在創作中直接植入產品等宣傳,但要注意確保劇情的連貫性。
素人觀眾入局短劇
各類培訓湧現
今年2月,內谷跟合夥人梁潔一起發起了“大浪淘金”計劃,面向素人招募短劇從業者,培訓方向包括:“短劇醫生”、編劇、演員、製片人,在一個月的時間就招募到300多人。“短劇是很公平的,它直接面向觀眾,觀眾的喜好決定了一切。”內谷說。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隨著越來越多曾經的觀眾入局短劇,“短劇醫生” 等職業也應運而生。“短劇醫生”大多數為兼職,主要工作是給劇本提建議。“‘短劇醫生’門檻很低,只需要他們自己愛看小說或短劇就行,因為有時候編劇是從整體出發的,難以把握每一集觀眾是否愛看。”內谷解釋,比如編劇在創作的時候寫的是大雨,但是“短劇醫生”會考慮到在冬天拍下雨戲太冷了,而且不夠唯美,就改成了大雪天。
上海戲劇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在去年開辦了豎屏短劇編劇進修班,一共48課時,收費為12500元/人。今年 3 月,中央戲劇學院繼續教育中心宣布計劃開辦2025年短劇編劇提升班,共計72課時,收費為10100元。
除了一系列對於從業者的培訓,在小紅書、抖音等平臺,有不少人表示可“帶”做微短劇推廣,宣稱“零基礎上手”“月入過萬”。
據工人日報報導,有花錢報名相關訓練營的網友表示,按照訓練營里的教程照做了一段時間后,機構告訴他免費的版權期限已滿,需要購買價值4980元的“一級代理權”才能繼續。還有學員在交費后,被導師以“帳號權重低、流量不好”為由,推銷價值上千元的“獨家流量包”,聲稱可突破平臺限流,然而最終也以失敗告終。
面對各種湧現的培訓班,內谷建議,在篩選的時候要注意鑒別,可以提前收集負責人資訊,核對對方身份。(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俞瑤 實習記者 周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