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首片32米T梁在惠農制梁場順利完成預製,標誌著黃公鐵路至石嘴山市惠農區鐵路專用線專案橋樑工程正式進入規模化、標準化施工階段,為2027年全線通車奠定堅實基礎。”4月11日,寧夏物流集團北部鐵路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小龍介紹,作為我區首個跨省自主建設的鐵路專案,黃惠鐵路建成后將打通寧夏北部至黃驊港、天津港的陸海聯運新動脈,貨運距離縮短約200公里,區域大宗物流成本有望降低。
黃惠鐵路首片T梁跨徑32米,重達134.3噸,採用C55高性能混凝土一次澆築成型。為應對西北地區大風乾燥氣候對施工的影響,項目團隊引入智慧張拉系統實時監測應力數據,並採用自動噴淋養護工藝,確保梁體強度與耐久性達標。施工中嚴格執行“範本拼裝誤差≤2毫米、鋼筋綁紮間距合格率100%”的標準,通過多次類比試驗優化工藝流程,實現全流程品質管控。
項目技術負責人王振濤介紹,首片T梁的成功預製為後續批量生產提供了可靠範本,奠定了堅實基礎。
黃惠鐵路全長13.192公里,總投資13.1億元,是我區北部銜接內蒙古烏海、貫通包蘭與東烏兩大幹線鐵路的樞紐工程。專案建成后,將構建“東進西出、南上北下”的貨運網路,大幅提升蒙西煤炭、礦石資源向寧夏的輸送效率。據規劃,初期年貨運量將達850萬噸,遠期提升至1300萬噸,其中,煤炭、鐵礦石等大宗資源佔比超70%。國能寧夏石嘴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每年煤炭與鐵礦石需求總量超1920萬噸,黃惠鐵路投運後,企業用能短缺問題將得到緩解。
黃惠鐵路建成後,通過連接朔黃鐵路與東烏鐵路,寧夏大宗貨物可直達環渤海港口群,形成“西煤東運”“北礦南送”的雙向通道。據測算,惠農站至天津港的貨運距離將縮短200公里,每年可為企業節約物流成本超億元。該專案將盤活既有鐵路資源,啟動低效閑置資產,推動沿線產業集聚,未來將助力區域經濟從資源依賴型向物流樞紐型轉型。(記者 李峰)
【來源:寧夏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