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父輩,即使成績優異,也不容易有學習升學的機會,那時候好的工作,更多依靠的是推薦,很多初中學歷的人,被推薦上了獲得很好的發展,並可以讓自己的子孫都有著錦繡前程,而一些人即使學習很優秀,甚至上了高中,也成為普通的農民。
我們的孩子,有著更好的升學機會,但問題是這個升學又變得過於容易,並沒有真正實現過濾,本科文憑獲得過於簡單,很多的專業行業,都已經成為了比拼家庭實力安排,家族傳承的現象過於明顯,普通家庭的孩子,學歷上的優勢,很難轉換為就業上的優勢。
只有我們自己的學生年代,未來有著蓬勃發展的機會,家裡也有條件供應讀書,能夠考上好大學也有錦繡的未來,但我們的父輩讀書與成就之間,並沒有成為正比,使得學生時代,大多數人意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
在我們那個年代,一個孩子如果不聰明,但只要他足夠努力,就可以成為學霸,因為大家都不用功的情況下,誰用功就會具有明顯的優勢。
這就使得很多人感歎,以及有點隱約的後悔,自己如果更努力就好了,但過去了也就過去了,只有希望寄託在下一代,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的人,也同樣如此。
在大家都很努力的情況下,單純的依靠努力並不能獲得很好的學習效果,但很多人的思維,仍然存在那種成績和投入度成正比的心態,孩子成績不好只是不努力,也增加了孩子的學習負擔和壓力。
但現在的情況,已經和以前大不一樣,提升學習投入度的收益已經很小了,一是現在的學習內容和強度,已經遠遠提升,通過投入度超過別人獲得優勢,已經不現實。二是現在高考成績優異,不等於上岸,未來仍然有著很大的不確定性。教育投入產出的效率也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