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是人體最“沉默”的器官,即使受損70%以上,也可能不會發出明顯疼痛信號。很多人直到體檢報告上出現“肝癌”二字,才驚覺問題嚴重。其實,肝臟好不好,身體早就給了提示,只是我們常常忽略了這些“求救信號”。
一、看臉色:肝臟的“晴雨錶”
1、面色發黃:肝臟負責代謝膽紅素,肝功能異常時,膽紅素堆積會導致皮膚、眼白髮黃,即“黃疸”。
2、皮膚暗沉、長斑:肝臟解毒能力下降,毒素堆積,容易讓皮膚變得晦暗無光,甚至出現肝斑(黃褐斑)。
3、蜘蛛痣:皮膚上出現紅色小點,周圍有細血管擴張,形似蜘蛛,常見於肝硬化或肝癌患者。
二、看手掌:肝掌是肝臟的“警報器”
1、手掌發紅:大小魚際(手掌根部)泛紅,按壓後變白,松開又恢復紅色,醫學上稱為“肝掌”。
2、指甲異常:指甲變脆、出現豎紋或白色斑點,可能提示肝血不足或肝功能受損。
3、手部浮腫:肝臟合成蛋白質能力下降,可能導致低蛋白血症,引起手部或下肢水腫。
三、看腹部:肝臟腫大的“隱藏信號”
1、右上腹隱痛:雖然肝臟本身不敏感,但如果腫瘤增大壓迫周圍組織,可能引起鈍痛或脹痛。
2、腹脹、消化不良:肝臟分泌膽汁不足,會影響脂肪消化,導致飯後腹脹、噁心。
3、腹水:晚期肝癌患者可能出現腹部膨隆,輕拍有“波動感”,這是肝功能嚴重受損的表現。
如何養肝護肝?
1、定期體檢:肝功能、B超、甲胎蛋白(AFP)檢查,能早期發現肝臟問題。
2、減少傷肝行為:熬夜、酗酒、亂吃藥(尤其是抗生素和止痛藥)都會加重肝臟負擔。
3、飲食調理:多吃綠葉蔬菜(如菠菜、西蘭花)、優質蛋白(魚、豆製品),少吃高脂、醃制食品。
肝臟不會“喊疼”,但它的健康直接決定我們的壽命長短。如果你發現自己有以上任何一種表現,別猶豫,趕緊去醫院做個詳細檢查!養肝就是養命,別等到晚期才後悔莫及。
溫馨提示:內容中醫療科普知識僅供參考,不構成用藥指南,不作診斷依據,無行醫資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適請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