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的難上,上的不火,“春夏”型演員如何自救?
更新于:2025-04-13 18:12:23

整體熱度本就不高的清明檔電影中,肖央、春夏主演的《陽光照耀青春裡》(以下簡稱《青春裡》)表現墊底。

截止到4月13日上午8點,《青春裡》累計票房540萬,當日排片佔比不足1%。

然而,與慘澹的市場反響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春夏在電影中的驚艷表現。

豆瓣熱門評論中,不少觀眾都提到了“春春”這個角色和春夏的適配度——那些充滿詩意的、如夢囈般的臺詞,如果換成其他女演員來說,恐怕難以呈現出如此自然靈動的感染力。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春夏自2024年起唯一一部和觀眾見面的作品。

作為金像獎首位90后影后,春夏並不算低產,個人風格強烈的她也深受文藝片導演的青睞。

但或因題材類型,或因不可抗力,春夏的作品多有積壓,產量和曝光不成正比。包括這次的《青春裡》,同樣是一部“庫存片”,在殺青近四年後才得以和觀眾見面。

拍的難上、上的不火,這讓春夏這位“金像影后”的事業陷入原地踏步的窘境。

內娛可以為春夏提供解題思路的是李夢和文淇。

三人同屬文藝氣質鮮明、非主流審美的“電影臉”演員。這種獨特的氣質使她們在詮釋與自身特質契合的角色時能大放異彩,卻也因此難以像其他主流女演員那樣擁有廣泛的戲路選擇。

2020年之前,李夢的處境與春夏類似。直到《隱秘的角落》熱播,她在劇中飾演王瑤,一個年輕美麗又有些瘋狂偏執的後母形象。

《隱秘的角落》的成功讓李夢迅速在懸疑劇賽道錨定了身位,去年《墨雨雲間》裡“婉寧公主”的出圈則幫她打開了流量入口。

近年來,配角上桌學、賽道細分學開發了新的流量玩法,只要精準定位路線,深耕垂直領域,小眾藝人一樣有被大眾認可的可能。

如李夢、春夏這類的女演員,選角思路不必局限於文藝片或電影,具體的人物塑造比作品形式、題材類型更重要。

相較李夢,文淇和春夏的共同點更多:兩人均以港台電影獎項嶄露頭角,偏好邊緣化、複雜化的角色。把事業重心放在內娛后,職業發展也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阻滯。

不同的是,文淇在作品之外,通過時尚活動、雜誌拍攝及個人話題維持曝光,建立起了為年輕網友所喜愛的風格標籤,有效填補了作品積壓產生的空窗期。

同時,文淇對自己的演藝事業展現出了極強的主動性,在演員之外積極嘗試導演、製片人等身份,拓寬職業邊界——這也是演員實現“轉型”的另一種可能。

所以,春夏的困境並非無解。

無論是像李夢一樣深耕優勢賽道,還是如文淇一般拓展多元身份,真正重要的是“不下牌桌”,直到市場環境可以容納“百花齊放”的那天。

【文/橙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