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才頓悟:一個人命里的錢,是有跡可循的
更新于:2025-04-13 16:09:42

國學大師曾仕強說:“一個人,是貧窮,還是富貴,全是自己修來的。”

年輕的時候,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飛黃騰達、腰纏萬貫,但現實往往事與願違。

中年以後,當你抽絲剝繭研究賺錢的規律時就會發現,其實一個人命里的錢都是有跡可循的。

01

  • 讀書不是為了賺錢,但想賺錢就得先讀書。

國外有一份調查數據表明: 有88%的億萬富翁保持著每天至少閱讀30分鐘的習慣,閱讀內容以獲取知識。 有58%的富人主要閱讀名人傳記,他們會從這些傳奇人物身上吸取人生教訓。 有55%的人習慣閱讀個人修養或成長類書籍,他們會從中找到方法論,提升自己的生活和事業。 想要致富,必先“智”富,而“智”富最有效、投入最低的方式就是讀書。 馬斯克到清華大學演講時,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詢問他是如何做到世界首富的? 馬斯克的回答言簡意賅:因為我讀很多書

少年時代,馬斯克就經常因為在書店看書而忘記時間被店員驅趕。

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手邊有什麼他就讀什麼。

到了青少年時代,馬斯克每天讀不同學科的2本書。

他從來不將自己局限在某一個專業領域裡面。

前期他先是讀了科幻、哲學、宗教、程式設計、科學家工程師和企業家的傳記。

後來還擴展到物理、工程學、產品設計、商業、科技和能源等領域。

大量閱讀,讓馬斯克四十歲時,在四個不同領域,創建了四家價值數十億的企業。

正如查理·芒格所言:我這輩子遇到的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是讀過很多書的——沒有,一個都沒有。

巴菲特的辦公室既沒有電腦,也沒有智能手機,只有書和報紙,他每天80%的時間都會用來讀書。

董宇輝從一個普通的農村孩子,到如今成為頭部主播,公司半年盈利1.4億,能被無數丈母娘追捧,靠的還是讀書…

無論任何時代,知識永遠都是階層躍遷最快的方式。

人生好比爬樓,普通人一步步拾階而上,而讀過書的人彷彿坐上了電梯。

永遠記住,你腳下書本的厚度,決定了你錢包的厚度。

02

  • 賺錢沒有捷徑,只有腳踏實地才能拿到結果。

年輕的時候,人都喜歡耍小聰明,喜歡鑽空子,總想著投機取巧走捷徑賺錢。

人到中年,你就會發現:

世界上最快的捷徑,就是不走捷徑。世界上最好的投機,就是不搞投機。世界上最高的回報,就是腳踏實地。

1990年,有個人在成都的街頭看到很多人在玩一種“押大小”的撲克機遊戲。

一大群人圍著一台機器,爭先恐後地押錢,他興奮極了:搞一台機器,放在簡陽,錢就嘩嘩進來了。

回到家,他開始四處借錢,湊了5000塊錢和朋友坐火車去買撲克機。

結果兩人在火車上遇到一個賣金表的,對方稱老婆生病急需用錢,低價出售。

心裡只想著發財的兩個人以為撿到了便宜,結果買完才發現上當受騙了。

錢被騙了,撲克機也買不起了,兩人只能無奈回家。

慢慢地,他想清楚了一件事:像自己這樣沒上過大學,沒有背景,還不認命的人,只有一條路可走——別怕辛苦,別怕伺候人,用雙手改變命運。

於是,他花180塊錢租了一間門店,從家裡搬來桌椅、鍋碗瓢盆,開了家火鍋店。

為了讓店鋪生存下去,他自己充當廚師,一邊想辦法改進火鍋的口味,一邊主動幫客人拎包倒水、講笑話,每天忙得不可開交。

很快火鍋店就打開了局面,客人越來越多,名氣也越來越大。

這個人的名字叫張勇,他創立的火鍋品牌正是海底撈。

作家連岳在文章《世上無快錢》中寫道:

“人生就像滾雪球,靠複利,即使有很多雪,很長的坡,你開始的雪球也是小的,你得一米一米滾。”

賺錢從來都沒有捷徑可走。

世間所有的幸福和富足,無一不是腳踏實地、身勤力行的結果。

03

  • 賺錢是有方法的,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提升認知。

有人曾做過這樣一個比喻:

你的賺錢能力就相當於你銀行卡上的後位數,而你的認知力則是前位數。

人的一生都在為認知買單,你能賺多少錢取決於你的認知。

知乎博主@秋月幾分涼寫過一篇文章,談到自己靠賣炸雞腿的發家史。

他家是賣炸雞腿的,因為雞腿外酥里嫩,口味獨特,街坊鄰居都很喜歡。

生意雖然紅火,但也只是局限於鎮上的方圓幾十里。

怎麼才能把生意進一步做大,成了擺在他面前最大的難題。

他第一個想到的是外賣。

當時,外賣剛在一二線城市興起,還沒下沉到更下一級的城鎮里,外賣平臺派銷售員奔走於大街小巷,希望商家入駐。

許多店家都排斥外賣模式,紛紛拒之門外。

他卻瞄準了這個時機,親自聯繫到外賣平臺,借外賣的形式擴大他生意半徑範圍。

他第二個想到了讓別人加盟。

他拿出配料表,再加上按資金入股的方式,跟其他人一起合開了幾家。

就這樣,當鎮裡的其他人還守著小作坊時,他的炸雞腿生意規模卻在不斷擴大。

在當今社會,賺錢並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勞動交換,更是一種認知的變現。

換句話說,你口袋裡的錢,是腦袋裡認知的變現。

04

  • 養成正確的消費觀念,錢是賺來的也是攢出來的。

有一次,韓寒在接受採訪時,主持人問他如何看待及時行樂的消費觀。

對此,韓寒提出兩點:

第一,一定要儲蓄。第二,不要陷入消費主義的陷阱。

他還建議,將收入的20%拿出來,想怎麼花就怎麼花,剩餘的80%都要強制儲存起來。

如果你花錢大手大腳,是月光族,除非你是富二代,否則沒有人會替你的大方買單。

賺得再多,如果不攢錢,到頭來也還是窮人一個。

即使你賺得再少,你學會攢錢,日積月累也會慢慢變得富有。

有位網友分享說,他發現了一個令他難以置信的事情:

父母每個月工資加起來不足8000塊錢,但他們居然用10年時間存下了50萬。

其實這些錢都是父母一分一毫攢下來的。

媽每個月都是精打細算,然後把省下來的錢存到銀行,月月如此。

武漢大學老師陳銘說過:

 

“當下中國95%的人是月薪、年薪制,除非你是靠資本投資變現的富人,否則對你來說,省錢和積蓄才是最重要的途徑。”換言之,對普通家庭來說,錢真的是靠攢出來的。

該花的錢,千千萬萬都要花;不該花的錢,一分一厘也要省。

作家陶然總結說,賺錢有三種境界:人找錢、人找人、錢找人。

最高級的賺錢方式,是讓錢來找你。

錢是會選人的,財富只會流向匹配它的人。

無論何時,把自己修鍊好,錢,自然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