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身上都有痣
但大部分時間它都不痛、不癢
所以一般人並不當回事
然而有些痣長錯了地方或被錯誤處理
嚴重的可能危及生命
哪種痣是危險的?
如何在生活中自查?
聽聽專家的解讀
什麼是痣?
大家常說的黑痣、痦子,一般指的是最常見的色素痣。
黑色素痣是由一群黑色素細胞聚集在表皮與真皮的交界產生的皮膚良性腫瘤。黑色素細胞可能會分佈在網狀真皮下部、結締組織束之間,圍繞皮膚的其他附屬器官如汗腺、毛囊、血管、神經等,偶爾還會延伸到皮下脂肪。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中的色素細胞會逐漸積累,這也是為什麼身體上的痣數量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增加的原因之一。
臨床上通常將色素痣分為皮內痣、交界痣、混合痣等。
1. 皮內痣:痣細胞位於表皮下,在真皮層,常高出皮面。表面光滑,可存有汗毛(稱毛痣),少見惡變;
2. 交界痣:痣細胞位於基底細胞層,向表皮下延伸。局部扁平,色素較深。該痣細胞易受激惹,局部受外傷或感染后易惡變,多位於手和足等易受外傷處;
3. 混合痣:皮內痣與交界痣同時存在。
如何初步判斷一顆痣
是良性還是惡性?
確定痣是良性還是惡性,一般可以通過痣的外觀特徵、生長速度與變化、癥狀表現等進行初步判斷。
從外觀特徵來看,良性痣通常顏色均勻,多為棕色或黑色,大多形狀規則,常見為圓形或橢圓形,且對稱性良好、邊界清晰。而惡性痣顏色不均勻,有多種顏色混合,如棕色、黑色、藍色或紅色,甚至可能出現色素剝脫,出現白化的皮膚,通常形狀不規則,不對稱,邊界模糊。
從生長速度與變化來看,良性痣直徑一般不超過6毫米,生長速度通常較慢,多年變化不大。而惡性痣通常直徑較大,超過6毫米,且生長速度快,可能在短時間內顯著增大。可注意觀察痣的形狀、顏色、大小或紋理是否在短時間內發生明顯變化,特別是伴有疼痛、瘙癢、出血、結瘓或表面破潰等現象,應高度警惕惡性痣的可能。
從癥狀表現來看,良性痣通常無癥狀,除非受到外傷或感染。而惡性痣可能出現瘙癢、疼痛、出血、結瘓或表面破潰等癥狀,與痣內部細胞異常活動有關。
醫生提示,如果個人或家族中有患惡性黑色素瘤等皮膚惡性腫瘤的病史,那麼體檢時應當更加重視痣的檢查,並且定期複查,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惡性病變。
這幾個部位長痣要留意觀察
1. 長在易摩擦部位的痣。在易摩擦部位的痣有更高概率轉化為惡性痣,如長在手掌、足部、背部等易受磨損部位的痣大多為交界痣,痣細胞相對活躍,因為常常受到摩擦,惡變概率高,必須定期觀察或直接切除,以防惡變。
2. 暴露在外的痣。這些位置的痣會長期受到紫外線的照射,而紫外線過度暴露及過度日曬會增加黑色素瘤的發生概率。
3. 長在手指端、腳趾端的痣。黑色素瘤最常見的原發部位是手指端、腳趾端以及指甲下,要特別注意。
4. 長在黏膜處的痣。口腔黏膜、結膜等部位的黑痣,一般屬於交界痣,痣細胞比較活躍,容易發生惡變。
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痣的癌變?
首先,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均衡飲食,攝入豐富的水果、蔬菜和全穀物,可以提供身體所需的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劑,有助於減少患痣癌變的風險。
其次,盡量避免刺激、摩擦或損傷已有的痣。外部的損傷和刺激可能會導致痣細胞發生異常改變,並增加癌變的風險。特別是那些容易受到摩擦或壓力的痣,需要格外注意保護,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最後,要避免過度暴露在陽光下,尤其是午間紫外線強烈的時段。紫外線是引起皮膚損傷和皮膚癌的主要原因之一,長時間暴露在強烈的紫外線下會增加痣惡性轉變的風險。
醫生提醒,痣是一個相對常見的生理現象,其發生與遺傳、陽光暴曬、體內激素水平變化和年齡等因素有關。
我們日常生活中需要警惕痣的異常變化,如果注意到痣的形狀、顏色、大小或邊緣發生明顯改變,或者出現痛、癢、出血等癥狀,應及時就醫,排除可能的皮膚問題或腫瘤,以保護我們的身體健康。
綜合:新華社、新華網
來源:健康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