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消息稱,甲亢哥中國行已經正式結束。
現在整體回顧甲亢哥中國行,哪個地方的效果最好?答案可能眾說紛紜。
但最差幾乎是公認的:長沙行。
在長沙,甲亢哥一邊被安排吃辣、嚼檳榔、喝白酒,折騰出了痛苦面具;一邊被當成了“人肉看板”,直播中密集出現各類品牌,甚至被安排舉起了芒果VIP卡。
對於長沙行,虎撲直男給出了2.2分的超低評價,熱評指出有兩大罪魁禍首“綠衣嚮導和芒果台”。
那個“綠衣嚮導”,後來被扒出是文和友聯合創始人翁東華。
直播過程中,他比甲亢哥更甲亢,頻頻搶鏡、大喊大叫,還強行要求甲亢哥身邊的人為他讓座。並且誇張地宣傳文和友:“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飯店”“這裡是真正的中國”。
翁東華的態度和語氣引起了公憤,隨後文和友官方賬號湧入大量差評。
巔峰時的文和友,完全不需要蹭流量。
文和友曾說要在多個高線城市開出20家文和友,並成功擴張到了廣州、深圳。
如今,廣州文和友已經決定撤走,同時深圳文和友也沒好到哪兒去,據報導正常營業店鋪僅有22家,商戶數減少了超六成。
文和友興於流量,也衰於流量。但從長沙行來看,它還是不知悔改。
長沙行最糟心一幕,
為何發生在文和友?
甲亢哥中國行的這十幾天來,有人被誇也有人被罵。
被誇的理由是相似的,主要是真實真誠。
有給甲亢哥上功夫和哲學課的梁師傅;還有一路跟隨甲亢哥走過幾個城市的重慶“鹵鵝哥”,不僅被網友盛讚,最近重慶榮昌區還宣佈:報銷他跟隨甲亢哥的所有行程費用,獎勵10萬元,授予“榮昌鹵鵝首席推介官”。
被罵的人,則各有各被罵的理由。
此前被罵得最兇的是胡亂翻譯、引發誤解的網紅李美越,後來官方在報導甲亢哥中國行時,直接將其打碼。
直到長沙行開始,人們又把矛頭轉向了芒果台和翁東華。
其中文和友的翁東華,承受了大部分的炮火。
直播中有一幕,跟著甲亢哥到長沙的“鹵鵝哥”當時已經坐下吃飯,兩人的座位緊挨著,隨後翁東華要求“鹵鵝哥”讓座,並疑似威脅道:“I am boss,I am boss!我也是做餐飲的,請相互尊重,你可以起來一下,我要介紹一下,不然我明天就去重慶堵你。”
甲亢哥長沙行結束,如文和友所願,他們真的火了,只不過是“黑紅”。
這麼急於蹭流量,和文和友在現實中的遇冷不無關係。
文和友在老家長沙,至今仍是個頂流打卡地。今年春節期間,長沙文和友線上排號小程式每天排號超過一萬號。有人打趣:春節結束了,還輪不到我吃飯。
但出了長沙,文和友的待遇天差地別。
廣州文和友,開業僅一年半就開始升級改造,此後歷經多次商戶調整,堅持營業的店鋪所剩無幾。去年7月,廣州文和友傳出了整個專案要撤場的消息,當時文和友官方還回應“沒有關店計劃”。
結果今年2月18日,文和友總部正式對外表示:廣州文和友租約到期,不再續租。
對此,有的網友表示毫不意外,因為之前在春節旺季,廣州文和友就是一直關停沒營業,明顯難以為繼。
深圳文和友的命運也可謂坎坷,同樣是經過了幾番調改:先是升級為深圳文和友老街蠔市場,原本復古場景被賽博朋克風取代,接著又引入了海鮮市場、菜市場和集貿市場。直到現在,深圳文和友還在調整中……
可惜調改更像是無奈的掙扎。最差的時候,深圳文和友的空鋪率高達7成左右。
另外在2021年時,有消息稱文和友簽約了南京專案,但到現在也沒下文。
敗走廣州、失意深圳的文和友,又退守長沙了。
面對甲亢哥突然的潑天流量,很難不動心。
“去吃文和友,會被笑的”
文和友“淪落”到要花式蹭甲亢哥流量,屬實讓人有些唏噓。
文和友創始人文賓曾多次表示:“當一個人到了陌生的城市,不知道去哪裡吃、去哪裡玩兒而且時間有限的時候,就會想到去文和友。”
作為昔日頂流,文和友一度離這個願景很近。
2018年,文和友在獲得湖南唐人神集團的戰略投資后,斥資近1億在長沙海信廣場開了一家佔地面積5000平方米的文和友,次年又擴建至20000平方米。
超級文和友就此誕生,一面世就引爆當地,引爆全網。
開業不到半年,長沙超級文和友的日翻台率,最高達到了恐怖的12次!哪怕是巔峰時期的海底撈,這個數據也不到它的一半。
那時的文和友,不需要蹭任何人的流量,它自己就是個流量中心。文賓可以和馬雲談笑風生,一起喝茶聽相聲;萬科的郁亮特意跑到長沙,看看文和友的商業地產是怎麼做的。
打出名堂之後,文和友順利拿下幾輪融資,估值超過100億。
據稱,融資時,文和友提出預計最快2024年上市。
這是動力也是壓力。或許正因如此,文和友必須證明自己能夠走出長沙,先後殺到了廣州和深圳。
用現在的眼光看,文和友去往廣東這樣的美食大省,無疑是自討苦吃。但當時文和友對外給出了充分的理由:第一,廣東是飲食大省,廣州人的飲食消費是北京人的四倍;第二,廣東也有深厚的市井氣息;第三,文和友的微信公眾號中,粉絲有1/5都是廣東人,僅次於湖南人。
開業初期,廣州單日就餐取號數超過2000個、深圳首日排號數更是超過2萬,隊伍排到了河對岸。
沒想到都是開業即巔峰,往後每況愈下,不斷調改也沒能留住人。
歸根結底,文和友的問題是:沒有復購。
對於來打卡的人,廣州文和友並不是老廣州的模樣,更像是“長沙店範本+香港九龍城寨風格”的集合,很難吸引本地人。
主打情懷和文化卻不懂當地底蘊,和批量複製的所謂古鎮、商業街沒有本質區別。
對於想要品嘗美食的人,文和友也乏善可陳,難以征服老廣。
其實哪怕是長沙文和友,也沒有太多美食方面的優勢。千萬粉絲博主藍戰非更是曾在直播中,勸想去長沙旅遊的觀眾:“你說你去吃文和友,會被笑的。”
一直喊著要做“中國餐飲界迪士尼”的文和友,到頭來吃和玩都沒能顧上。
跑偏了的文和友,還在執迷不悟
在外吃癟的文和友,沒有悔改,而是繼續寄期望於流量。
2023年底,深圳文和友引入了一批長沙的網紅餐飲店,比如十分出名的笨羅卜,一度重現了久違的排隊盛況。
但笨羅卜的流量,不等於是深圳文和友的流量。今年2月,笨羅卜總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是笨羅卜給深圳文和友引流,而非深圳文和友給笨羅卜引流。笨羅卜還準備在廣東成立分公司。
一旦笨羅卜在廣東開出更多分店,深圳文和友大概又將面臨流量枯竭的難題。
時至今日,文和友是該痛定思痛了。
如果能摒棄“流量至上”的打法,那麼文和友至少還有兩大逆襲機會。
第一,湘菜全面崛起。
文賓曾公開說:“我們最大的反思是我們不夠自信、是搖擺的。我們在廣州吃的最大的虧,在於想做廣州當地文化的同時,又捨不得把湘菜丟掉。”
說得好像是因為堅持做湘菜,文和友才在廣東水土不服。
但實際上,廣東的湘菜館遍地都是,多達2萬家。其中深圳的湘菜館數量,在全國範圍內更是僅次於長沙。
不單是廣東人,全國人現在也對湘菜青睞有加。根據紅餐產業研究院發佈的《湘菜發展報告2024》顯示,2024年全國湘菜市場規模預計為1100億元,同比增長約8.9%,增速高於中式正餐整體的5.8%。
文和友如果把搞流量的精力花在湘菜上,開遍全國也不是不可能。
第二,體驗經濟的風口。
廣東、深圳文和友沒落的同時,風格類似的唐山的唐山宴、長春的這有山、西安的長安大排檔,卻開始火爆全網。
這有山
以唐山宴為例,身處非傳統旅遊城市,一年卻能接待遊客500萬人次。
唐山宴裡面,80%是唐山特色小吃,為此還招募了許多老手藝人;在沉浸式體驗方面,每天都有當地非遺表演輪番上演,還有看花眼的民俗物件,被誇是“能吃的民俗博物館”;遇到旺季排隊時,遊客頭頂有遮陽大棚,旁邊有表演、互動,以及免費飲品和小吃,讓人排隊排得毫無脾氣。
做好特色和體驗,依舊能吸引人。
這方面其實是文和友的強項。長沙文和友至今還是網紅打卡地,也是因為作為地頭蛇的他們,真的瞭解和融入了當地特色。
過去幾年,文和友被流量蒙住了雙眼,忽視了真正的看家本領。
流量應該是認真經營的結果,而不是做大做強的動力。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