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1 日午間,電視劇《俠客行不通》在騰訊視頻多集上線,正式開啟了首播模式。這部電視劇由徐志勝等演員主演,講的則是男主角想要在江湖上行俠仗義,但總是處處受阻的故事。基於目前的幾集內容來講,這部電視劇屬於武俠喜劇類型,重在諷刺,徐志勝的角色非常新穎,劇作可以稱之為不錯。
《俠客行不通》之所以有價值,不算鬧劇,主要便是因為,它重在諷刺,而且這些諷刺點,是觀眾們可以感受到的。目前上線的這幾集內容,對於名門正派的諷刺力度最大。徐志勝飾演的男主角學成武藝之後,想要行俠仗義,竟然還要加入什麼狗屁俠客聯盟大會之類的。這本身就是對於武俠的最大諷刺了。
而這個聯盟大會,不過是藉著給俠客們發證件的機會斂財的組織罷了,裡邊更是蠅營狗苟。所謂的名門正派,其實骯髒得很。尤其是在第二集當中,男主角想要加入的時候,還得考試,那幾道考試的題目,簡直是把朝廷也諷刺了。遇見不平,拔刀相助,見到壞人,竟然要搜集證據,交給朝廷處理。這竟然是大俠聯盟里邊的規定。看到這些規定,觀眾們肯定可以感受到這部電視劇的諷刺性。
一部喜劇作品,具備著有效的諷刺性,它就不失為優秀的喜劇作品了。什麼叫有效的諷刺性呢?比如說,我是健全人,我諷刺人家聾啞人,這就不是有效的諷刺。我是一個聾啞人,我諷刺那些欺負聾啞人的敗類們,這就是有效諷刺。諷刺,具備向上性原則,越是諷刺權威、諷刺崇高,越是可以實現自己的諷刺力度。在《俠客行不通》當中,諷刺所謂的名門正派,諷刺朝廷等等,都是諷刺的向上性。
當然,這種用武俠的方式,對封建朝廷和名門正派進行十足揶揄諷刺的武俠敘事法,並非《俠客行不通》首創。在香港的很多武俠小說當中,都是這個路子。金庸先生等多位武俠小說創作者,就是通過這個路子,建立起了武林人士的江湖之遠!俠客,之所以稱之為俠客,正是因為,他們有獨立人格,獨立思考能力,不跪在朝廷面前自稱奴才。這是很多鴛鴦蝴蝶派的武打小說沒有的氣質——比如說,《童林傳》。
在有效的向上諷刺之外,電視劇《俠客行不通》另外的優點則是,它的男主角角色性格設置,非常新穎。我們來看看徐志勝飾演的這個男主角,都有什麼特點。首先,他一出道,就特別能打。在以往的武俠作品當中,男主角往往屬於成長型的,不會一出道,就是大俠,就非常能打。比如,郭靖,便是一路的拜師,最終成為最能打的。這次徐志勝飾演的男主角,反其道而行。
第二點特徵則是,這次的男主角,是用不聰明對抗這個世界的機關算盡太聰明。已經上線的劇情內容當中,男主角有很多憨厚正直的內容。這些憨厚與正直,放在當下,放在劇情當中,都是典型的愚笨了。這其實才是莫大的諷刺。比如說,聽完了評書,大家都跑了,不給錢,唯獨男主角,雖然被說書先生諷刺了,但他依舊掏錢了。這是不聰明的,是憨厚的。這樣的人,最可愛。
第三點特徵則是,男主角雖然不聰明,但他也學會了很多行不通的變通之術。比如說,他也知道,要拿大俠資格證,得花錢,所以,他找女主角,直接遞銀票。這簡直是莫大的喜劇感了。不聰明的人,想要學著機關算盡太聰明的人的樣子,也走一走這種不要臉的行賄道路。這種諷刺,真的是開掛了。
在這種男主性格之下,徐志勝的表演也是“用不會演帶來會演”。徐志勝當然是不會演戲的,這沒啥好爭議的。但是,在一群非常會演戲的角色當中,男主角用自己的不會演,反倒是形成了一種真誠。所有角色,都在套路化的實現這部武俠劇的表演,唯獨徐志勝,就是脫口秀表演上的老樣子。這種憨厚和不聰明,反倒是與角色性格特徵吻合了。
這很類似有些傳統相聲作品(非三俗相聲)當中,其中一位不會唱歌,另一位一直在旁邊攛掇人家唱歌,最終,人家唱了兩句,是真難聽,形成了笑點。在這部《俠客行不通》當中,徐志勝是真不會演戲,周遭角色,都特別會演,這麼一來,反倒是形成了看點,加強了角色人設。(文 / 馬慶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