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蘆致癌的說法是真的嗎?廚房裡的這些壞習慣容易致癌
更新于:2025-04-11 18:13:12

最近一段時間,有人傳說吃西葫蘆容易致癌,一種簡單的蔬菜能致癌嗎?理論依據在哪裡?

其實,最早關於西葫蘆致癌的傳說來源於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它在發佈的《首個總膳食研究報告》裡,稱在所有的蔬菜當中,西葫蘆經過高溫加工后釋放出的丙烯醯胺是最多的。這是因為西葫蘆中含有的天門冬醯胺和還原糖,經過120不僅僅是學位的高溫時,就會產生化學反應,產生丙烯醯胺。而丙烯醯胺是明確的2A類致癌物,於是推斷吃西葫蘆可以致癌。

這則消息其實有一個附加條件,就是在高溫烹飪的條件下。試驗證明,當西葫蘆在炒制過程中,只有溫度達到120攝氏度以上的溫度,才能產生少量的丙烯醯胺。

按照這個邏輯推測,在廚房裡製作的食物,只要溫度超過120度,或多或少地都會釋放出丙烯醯胺。比如咱們經常使用的燒烤、烘烤、空氣炸鍋、油炸等方式,經常溫度達到220度以上,都會產生這種致癌物。

由此可以看出,無論是蔬菜還是肉製品,只要高溫烹飪都會產生致癌物質。油炸食物時,當食物表面水分明顯減少時,表面溫度就會大幅升高,超過120度以上就會產生較多的丙烯醯胺。但是,如果一般的清炒西葫蘆,不會產生較多的丙烯醯胺,如果確實擔心,一次吃的量不要超過一斤,可以改為水煮的方法更加安全。

所以,咱們廚房裡的健康學問很大,為了全家人的健康,一定要掌握以下技巧:

一要選擇健康的食材:

選擇新鮮的、有機的、本地產的食材,以確保它們的營養價值更高。多樣化食材,包括各種蔬菜、水果、全穀物、蛋白質(如魚、禽肉、豆類和堅果)以及健康的脂肪來源(如橄欖油、堅果油、魚油)。

二要減少加工食品:

盡量避免過多加工的食品,因為它們通常富含鹽、糖和不健康的脂肪。選擇新鮮的、未加工的原材料,以更好地控制食物中的成分。

三要低溫烹飪:

採用低溫烹飪方法,如蒸、烤或燉,以保留食材的營養價值,還能減少致癌物質的產生。避免過度烹飪,以免破壞食物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四要減少添加糖和鹽:

控制食物中的糖和鹽的用量,尤其是在自家烹飪時,可以減少添加的量。使用香料和草藥來增添風味,而不是過多使用鹽。對於家中有高血壓、糖尿病的人,更應該如此。

五要保持平衡:

在餐桌上保持均衡的食物組合,包括蔬菜、蛋白質、谷物和健康脂肪。避免過多依賴某一種食物。現在比較流行的蒸谷米,也是不錯的健康選擇。

六要根據個人需求定製飲食計劃:

根據個人的健康需求、體重目標和特殊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飲食計劃,對於高血壓、冠心病、中風等心腦血管病的人群,要強調低鹽低脂飲食的重要性,多吃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對健康更加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