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首播!30集大劇來襲,是《神雕俠侶》后我唯一想追的武俠劇
更新于:2025-04-11 13:03:53

| 小鯉

編輯 | 小鯉

-<前言>-

今天要播出的這部《俠客行不通》可不是一般的武俠劇,它是一部敢於打破常規的喜劇武俠劇。

聽錯,就是喜劇加武俠,這組合聽起來是不是有點意思,我第一次聽到這個概念時,也是一頭霧水。

武俠不是應該充滿江湖恩怨、兒女情長嗎?怎麼還能和喜劇扯上關係?

-<武俠市場>-

近年來,武俠劇市場可以說是千篇一律,要麼是翻拍經典,要麼是照搬套路,觀眾早就看膩了那些老掉牙的劇情。

創新總是伴隨著挑戰,喜劇和武俠這兩種看似水火不容的元素,要如何完美融合,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喜劇元素的加入,或許能讓武俠劇更接地氣,更貼近現代觀眾的口味,想想看,如果能在緊張刺激的武打場面中穿插幾個笑點,那觀劇體驗豈不是更加豐富多彩?

當然,這種創新也存在風險,如果處理不當,很可能會弄巧成拙,既破壞了武俠的嚴肅性,又無法達到喜劇的效果。

徐志勝飾演的苟淩風,從人設到經歷都像是為他量身定製,人設是一個天生兇相卻心懷俠義的富商之子。

他帶著標誌性的憨厚表情和口音,將角色“想當大俠卻被誤解成反派”的窘境演出了獨特的喜感‌。

劇中,苟淩風苦練18年武功后被告知學的是魔教絕學,每次拔刀相助都被當成惡人追打,這種“做好事要備案”的荒誕設定,活脫脫是職場社畜誤入江湖的真實表現‌。

更妙的是製作方將徐志勝的脫口秀基因植入角色,他面對武林協會官員時脫口而出的“恁說這算哪門子江湖”,帶著熟悉的市井氣息,瞬間消解了傳統武俠的嚴肅感。

《俠客行不通》最狠的點,是戳破了武俠世界的浪漫濾鏡,武林協會作為江湖秩序的官方機構,要求俠客們“持證行俠”,甚至設置了積分考核制度……

-<單元模式>-

主角劫法場救人被通緝、剿匪反被當成匪首的遭遇,暗喻著現實社會中形式主義對理想主義的絞殺‌。

製作團隊用漫畫式分鏡和快節奏剪輯,強化了這種黑色幽默,苟淩風標誌性的魔教武功被設計成“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滑稽招式。

當他使出“鬼影迷蹤步”時,鏡頭突然切到對手視角,只見一團模糊的人影張牙舞爪地撲來,配上嗩吶突然破音的聲效,武俠片的儀式感碎了一地‌。

除了徐志勝,德雲社的燒餅以“關係戶俠客”身份特別出演,將相聲的捧哏節奏帶進武俠世界。

當他端著官腔說出“俠客執照年檢三日內到期”時,衙門官僚氣息撲面而來,而范靜禕飾演的毒仙谷“百花俠”馬櫻丹。

用冷面吐槽中和了團隊的鬧騰感,三人組成的“纓纓小分隊”活像誤入江湖的喜劇天團‌。

在仙俠劇扎堆的當下,《俠客行不通》選擇回歸傳統武俠卻又打破傳統,它保留了俠義精神的內核,卻把主角從天賦異稟的奇才換成處處碰壁的普通人。

苟淩風最終悟出的“俠無大小,武無正邪”,恰是對標準化江湖規則最溫柔的叛逆‌。

導演採用24集的體量採用單元劇模式,每個案件都能反映出現實生活,也能照出江湖的不同切面。

從見義勇為備案制到俠客積分排行榜,這些披著古裝外衣的現代梗,讓年輕觀眾會心一笑的同時,也完成了對武俠類型的解構與重建‌。

這次跨界對徐志勝而言是險棋也是一個看點,他的外貌劣勢在古裝喜劇里轉化為天然笑點,當苟淩風頂著刀疤臉嚴肅地說“我要當大俠”時,荒誕感油然而生。

但演員本人渾然天成的鬆弛感,反而讓這個“醜俠”形象顯得真實可愛‌,不過劇集真正的野心,在於用喜劇外衣包裹現實主義……

-<融入創新>-

當苟淩風質問“沒有執照就不能救人嗎”,螢幕前的觀眾很難不聯想到生活中的各種認證困局,這種以笑代罵的敘事策略,或許才是武俠喜劇真正的“通關文牒”‌。

我們也不能忽視這種轉變帶來的挑戰,,武俠劇中的打戲可不是鬧著玩的,需要演員有相當的功底。

徐志勝能否駕馭那些高難度的武打動作,還不知道,等今天和大家見面了,可以淺淺期待一下。

另外,徐志勝的東北口音也是個值得關注的點,雖然這獨特的口音在喜劇中常常成為笑點,但在武俠劇中,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就需要好好考慮了。

是保留原汁原味的東北味,還是刻意壓制?這個選擇可能會直接影響到角色的塑造。

徐志勝出演武俠劇的主角,也算是一次大胆的嘗試,這既是對他演技的一次考驗,也是對觀眾接受能力的一次挑戰。

我非常期待看到徐志勝在這部劇中的表現,也許他會顛覆我們對武俠主角的固有印象,帶來一個既幽默風趣又俠骨柔情的全新角色。

當然,也可能會因為反差太大而顯得不倫不類,但無論如何,這種嘗試本身就值得我們鼓勵。

畢竟,只有敢於打破常規,勇於嘗試新事物,才能推動影視行業的發展,所以,讓我們一起期待徐志勝的武俠作吧,相信他一定能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精彩表演。

編劇在劇本中巧妙地融入了對現代社會的思考,石破天在管理門派時遇到的種種困難,其實就是在映射現代職場中的各種問題。

這種將古代江湖與現代社會相結合的手法,讓人不禁拍案叫絕,劇中還加入了不少武俠迷梗。

比如對某些經典武俠橋段的惡搞,或是對一些武俠常見套路的調侃,這些梗對於武俠迷來說,簡直就是經典之作。

但即便你不是武俠迷,相信這些幽默的橋段也能讓你笑得合不攏嘴,不過,說到底,這部劇的核心還是在於成長。

石破天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小夥子,逐漸成長為一個有擔當的掌門,這個過程中的酸甜苦辣,想必會讓很多觀眾產生共鳴。

劇組不僅在服裝道具上力求還原武俠風格,在武打設計上也是煞費苦心,他們甚至請來了香港的武術指導,為的就是讓每一個動作都既搞笑又專業。

其實近幾年的武俠劇都不是非常出圈,上次看還是《神雕俠侶》,但看到這部劇的宣傳的時候,我覺得這部劇應該會很精彩,至少提起了我看武俠片的興趣。

讓我們期待《俠客行不通》接下來的表現,也期待它能激發更多優秀作品的誕生,在這個充滿可能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為這個世界帶來更多歡樂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