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用戶端 記者 王好 俞劉東
早晨8點多,杭州孩兒巷一家掛著“亞聖炒貨”招牌的小店前圍滿了人。你可能猜不到,他們手裡挑選的不是堅果炒貨,而是五顏六色的小番茄。
店前台階處,擺放著三十多個小筐,筐內紅、橙、黃、綠、白等各色小番茄如小山般堆積。這些小果不僅色澤鮮亮誘人,形狀也十分“俏皮可愛”,除了圓溜溜的常規款,有的形似小燈籠,有的還長成了小辣椒的模樣。
俞劉東/攝
店主老孟,一邊麻利地稱重,一邊扯著嗓門吆喝大家先嘗后買,“小番茄都是上海崇明島露天種植的,口感比常見的番茄更好,有小時候吃到的‘番茄味’。”
“這番茄咋長得跟葡萄似的?”一位拎著咖啡的年輕人湊近打量。老孟順手掰開一顆紫紅色的小番茄,露出晶瑩的果肉,“這叫‘子彈頭’,它不僅風味濃郁,口感也很細膩,買回家嘗鮮的人可多了。”
話音未落,幾位阿姨已擠到前排,捏起筐裡的番茄往嘴裏送。“哎喲,這個黃的甜!”“綠的帶點酸,一口一個很清爽!”見大家好評連連,老陳笑得眯起眼:“今年來了15個品種,好些都是新培育的‘尖貨’,每天選10個左右輪換著賣。”
俞劉東/攝
“整點新鮮玩意,把淡季的生意給撐起來。”老孟的炒貨店在孩兒巷開了多年,約莫五六年前,每到春季他就開始賣朋友種植的小番茄,“頭茬小番茄,能賣到六月初。”
今年3月底,朋友基地的小番茄就上新了。這十來天,每晚都有五六百斤番茄從崇明島直達老孟店裡,“所有品種都是15塊錢一斤,幾乎每天都能賣光,來來往往的年輕人都喜歡捎上一兩斤,回頭客也不少。”
俞劉東/攝
一位正在選購小番茄的姑娘告訴記者,她之前從未見過這麼多顏色的小番茄,每種顏色都挑上了幾顆,打算帶回家給家人嘗嘗鮮,“清甜里帶著點微微的酸,口感層次豐富汁水還足,嘴饞狂炫也不擔心長肉。”
“這麼多可愛又好吃的小番茄擺在眼前,很難不心動。”老孟說剛到貨的頭幾天,挑選的顧客都排起了長隊,“每個品種都賣得不錯,但最熱銷的還是綠色的‘青霞’和黃色的‘甜思妮’。”
受訪者供圖
當然,浙江本土番茄實力也不容小覷,尤其是櫻桃番茄與口感型番茄(水果番茄)。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瞭解到,眼下,蒼南等產地培育的越冬番茄正陸續上市。
對於琳琅滿目、色彩斑斕的水果番茄,也有部分消費者心存疑慮:它們究竟是否為轉基因產品?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諮詢了相關農技專家。他介紹,水果番茄實際上是番茄的變種,自20世紀90年代后從國外引入,目前國內自主培育主導品種有20多個,“國內生產的番茄品種都不是轉基因產品。”
專家進一步解釋,當前水果番茄的糖分含量普遍在9不僅僅是學位,部分優質品種甚至能達到12不僅僅是學位。至於顏色,不同顏色的番茄在營養成分上差異並不顯著,例如黃色品種的番茄僅是不含番茄紅素而已。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