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會面臨無數的抉擇,但是不同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不同的人生和結果。所以,改變思維模式,就是拉近你與牛人之間距離的最好方式。正是思維模式的不同,才決定了不同的人生層次。
有著固定型思維的人,他們不願意也不接受挑戰,更喜歡固定、穩定的生活、工作;他們不喜歡變化,更喜歡待在舒適區;他們不願意接受批評,不願意付出努力,不願意再繼續學習。
有著成長型思維的人,他們從來不會為自己的能力僅限於當下的水準,也不認為自己的成就僅止步於此,他們認為自己還會成長,還能將能力不斷提升;他們認為凡事都有可能,敢於向更大的困難發起挑戰;他們敢於擁抱變化,總是不斷尋找創新的可能;他們敢於向未知領域邁進,總是在尋找突破機會;他們擅長學習,認為學習就是終身的事業。有時我們焦慮和糾結,是因為我們沒有成長,趕不上行業和公司的發展速度了。在工作中,要養成一個習慣,就要突破自己的舒適區,你以為的舒適區其實是一個坑,不舒服的事情才是成長的機會所在,停止向上生長,才是最可怕的事。當你和別人差不多的時候,你要做的是聚焦在自己的成長上。倘若你陷入人與人的較勁之中,那只會消耗你的時間,磨損你的心智。
多學知識,不如多學點智慧。你需要多學點智慧,凡事不需要你都懂,但你要知道誰會懂。聰明的人不是知識淵博的人,而是能用快捷有效的方法找到答案的人。高手不是什麼東西都會,而是清楚自己要什麼,自己的核心優勢是什麼,然後把核心優勢不斷放大,在自己的領域裡面創造更多的價值。只有自己思考出來的知識,才是最有價值的知識。在發現自身優勢之後,想要突破自我,快速成長,還要讓優勢得以充分發揮,你再不行,總有一樣是可以的,找到這一點,它就是你的優勢,放大你的優勢,你就是生活的強者。也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當自己還沒有做大做強的時候,你什麼都不是。影響你發展的不是運氣,而是猶豫,相信直覺,聽從自己的內心,克服人生的“短板”,你就是強者,別讓小毛病阻礙你的成長,我們完全可以將更多的精力用來繼續加長長板,以規避短板的不足。
目標重要,實施目標的步驟更重要。增強目標感,別讓你的努力半途而廢。目標越具體、越詳細越好,把大目標分解成容易完成的小目標,建立動態目標體系,實施目標時要不斷學習和創新。想要突破自己,首先要全面剖析自己,弄清楚自己到底具備哪些優勢、哪些劣勢,哪些需要學習加強,那些需要摒棄,哪些必須做出改變。將精力全部聚焦在核心點上,把時間和精力用在20%的關鍵事情上。設定一個高目標,但一定要清晰,目標可以設得高、遠,可以是五年、十年的目標,但一定要可執行,否則很難堅持到最後。有了目標,就要朝著目標開始行動,有計劃的行動更容易到達終點。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定要明白團隊意識的重要性,重視團隊意識,培養團隊合作精神。與優秀的人合作,你會變得更優秀。離開了團隊,你或許什麼都不是。沒有團隊合作,或許你只能默默無聞度過一生,但若想通過團隊合作來提升自己,就要主動尋求合作,降低內耗,培養自身的團隊合作精神。努力讓自己變得優秀,同時想辦法加入優秀的團隊,在那裡你會快速成長。團隊不宜過大,建立極簡團隊,用最少的人做最多的事,規模控制在10人以下,這種極簡團隊的公司模式在當下被認為是最充滿生命力的。規模小但競爭力極強的極簡團隊更富有強大的生命力,能夠用一個人完成的工作,絕對不用兩個人來完成。用人之長,一個好的團隊不在於找到與你完全一樣的人,而是找到更多彼此互補的人。
別讓負面心態影響你的未來。一個人能否取得更長遠的發展,很多時候取決於這個人是否具有控制情緒的能力。聰明的職業人永遠想的是解決問題,遠離壞情緒就是遠離不必要的自我消耗。想要快速成長,就要懂得用優秀者的思維來控制情緒。我們要學會引導和利用正向情緒,做高情商的人。優秀的人士都會不斷給自己積極的期望和暗示。成長需要壓力,但也要懂得解壓。適當施壓,讓自己有繼續前進的動力,在面對較大壓力時要會紓解壓力。情緒這個東西,你壓抑得越久,爆發得就越厲害。別讓焦慮、緊張的情緒在關鍵時刻成為羈絆。感到焦慮和迷茫,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握現在。接受最壞的情況,追求最好的結果。從積極的角度看問題,收穫不一樣的心情。無論怎樣的境遇,人生最重要的是享受與體悟當下的快樂,沒必要在當下焦灼於未來。要記住,越是快樂,就越能體驗到靈感、富足、爽朗和寬容,你就越想做個更好的人,並説明他人。
決定我們狀態的是我們的心態,而非處境,成功往往是被逼出來的。決定事情結果的關鍵在於我們自己,只要你堅持由自己定義輸贏,不受身邊其它因素的影響,那麼,你遲早會取得成功。人生本是過程,這一路你走得是否開心快樂,取決於你的心態。我們應該將目光聚焦到自己身上,而非他人身上,不必非要緊逼對手,而是和自己競爭,讓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爭,以求不斷獲得進步的動力。成功者並非不爭,只不過,他們不是和別人爭,而是和自己爭。
成功就是要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決定你上限的不僅是能力,想要人生有所突破,首先要改變格局思維。站在高處和長遠的角度看問題,很多事情都會變得簡單且富有節奏,但如果僅站在同一時間、空間內看問題,勢必會因為眼界的局限性而無法再有突破。目光放長遠,才能看到更好的自己。非凡的成就,離不開正確而堅定不移的信念,成功者都是能笑看成敗的內心強大者,他們有主見、有信念、有格局。優秀人士都具有“柔性”思維,具有寬容、奉獻、有德行。一個人只要心中有正氣,自然會有以不變應萬變的十足底氣。
良好的人際關係從互惠互利開始。人與人交往,關鍵是看存不存在成長性人際關係:能夠促進彼此成長、發展和成熟,並改善彼此的生活及相處的品質關係。能夠擁有這樣的人際關係,對個人的成長無疑有著非常有益的説明。從本質上來說,人際交往就是一個社會交換、相互給予彼此所需要的過程。你希望他人如何對待你,你就應該如何對待他人。人,存在的價值,就是還可以“被利用”,提升被利用的價值,學術會議“被利用”是最高層次的人際交往境界。人不怕被利用,就怕自己沒用。當你對別人毫無利用價值的時候,就是被踢出局的時候。沒有人願意與比自己能力低的人交往,也沒有人相信一個比自己能力低得多的人會具有很高的利用價值,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斷發現自身具備的更大潛力,並通過學習、實踐等將潛力激發出來,並轉化成能力,才能讓自己有“被利用”的價值。無論怎麼說,人際交往中,不斷讓自己優秀才是硬道理。想要在成長過程中,讓自己擁有良好的成長性人際關係,就要具備互惠互利的思維,讓對方真正從心裡信任你、支援你、理解你,心甘情願地與你一起合作、一起成長。
在如今一切都提倡創新的時代里,如果不懂得變通,勢必寸步難行,不變的唯一結果是出局。你所認為的所謂穩定,其實一直在變,當我們追求所謂的穩定時,其實是追求一種幻覺和妄念。世界上沒有穩定的工作,沒有所謂的穩定和安逸,我們必須直面一切競爭,把挑戰當作人生的常態,把終身學習當作社會人應有的一種姿態。不拘泥於格式化認知,要善於“曲線突破”。要努力,但不要和比你優秀的人拼努力。真正聰明的人總能保有簡單、向善的心態,持續努力和精進,這才是絕頂聰明的功夫!
很多時候,你看著很多人都成功了,其實並不是你能力不行,而是思維模式不同。人一旦知道自己內心真的想要什麼,所有在別人眼中的苦都不算什麼。在工作中,你肯定會面臨逐漸對工作不感興趣的問題,所以與其尋找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如先感受一下工作裡有什麼讓自己快樂的價值。無論做什麼工作,只要做出價值感,你就會開始喜歡它。你只要認真審視自己,思維轉換一個角度,你的世界就會增加一個維度。
你無需證明自己,只需要持續精進地努力。永遠不要安於現狀,有目標地折騰,到處都是機會。努力奮鬥,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厚積薄發,只要堅持下去,你想要的,歲月一定都會給你。先幹起來,就己經成功了一半,適時改變,才能遇見最好的自己,凡事都怕用心,只要用心做了,成功就變得沒那麼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