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討燃油與新能源汽車的關係時,一個複雜而多維的畫面逐漸顯現。這兩者並非簡單的對立面,而是汽車產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雙重面貌。
全球汽車產業正處於動力形式的過渡時期,燃油車依然保持著強勁的競爭力。然而,數據表明,新能源汽車正迅速崛起。據乘聯分會統計,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同比激增12%,達到47.6%,並在下半年連續五個月超過50%的滲透率,標誌著新能源車在市場上的強勁勢頭。
展望未來,乘聯分會預測2025年全國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有望達到1330萬輛,同比增長20%,市場滲透率預計達到57%。這一系列數據無疑突顯了新能源汽車的迅猛發展。
然而,在這場新能源革命中,燃油車並未被完全遺忘。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強調,燃油車仍是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指出,儘管吉利的新能源車佔有率已超過50%,但燃油車仍佔據45%的市場份額,且吉利將在燃油車領域繼續加大投入。
長城CTO吳會肖和奇瑞控股集團董事長尹同躍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他們認為,考慮到全球市場和部分用戶的實際需求,燃油車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尹同躍特別指出,燃油車技術含量高,發展潛力巨大,電動化過程中也需要高水準內燃機的支援。
這些老牌傳統車企的立場,讓人不禁聯想到豐田章男的觀點。豐田章男一直是燃油車技術路線的堅定支援者。他反對加州禁售燃油車的計劃,認為全球充電設施的不完善將阻礙電動車的普及。他還指出,盲目推廣純電動車、禁售內燃機車並非明智之舉。
在國內市場,儘管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在不斷提升,但燃油車依然佔據重要地位。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零售滲透率尚未全年突破50%,且在2024年8月至2025年1月期間,滲透率從53.7%下滑至41.5%,顯示出燃油車的市場韌性。
從品牌角度看,豐田、大眾、吉利、寶馬、本田等品牌在燃油車市場佔據較大份額。在燃油車TOP50榜單中,多款車型銷量大漲,如捷途旅行者、艾瑞澤8、星越L等。這些車型的成功,得益於新車型的崛起和增配降價的策略。
燃油車在下沉市場、特定價格帶以及長途貨運、極寒地區等應用場景中,仍保持著較高的使用者接受度和偏好度。經濟觀察報的調研結果顯示,在下沉市場,燃油車滲透率超過60%;在10萬至15萬元價格帶,使用者對燃油車的接受度達到78%;在長途貨運和極寒地區,使用者對燃油車的偏好度更是高達85%。
從全球市場來看,燃油車依然佔據主導地位。國際能源署的報告指出,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2610萬輛,市場滲透率為39.9%。這意味著燃油車在全球市場仍佔據超過60%的份額。
從盈利角度來看,國內能完全依靠新能源汽車業務實現自給自足的車企仍是少數。吉利、長城和奇瑞等傳統車企在新能源業務領域雖然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仍需依賴燃油車業務的支援。因此,對於這些車企而言,新能源電動化轉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燃油與新能源汽車並非完全對立的存在,而是汽車產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雙重面貌。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的變化,這兩者將共同推動汽車產業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