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豆子
在東非馬賽部落裡,一位 14 歲少年手葫蘆果將牛奶和牛血混合,汲取馬賽人重要的生命源泉。與此同時,在內蒙古大草原上,牛奶倒入穀物與奶製品混合的熱鍋中,沸騰的奶液與茶香交融,升騰起穿越千年的醇香。當鏡頭聚焦於一杯牛奶的全球旅程,人類文明的巨集大敘事在乳脂的漣漪中徐徐展開。
這部由騰訊視頻和特侖蘇聯合出品,稻來傳媒製作的紀錄片《牛奶是部文明史》,已經上線六集。
給牛奶單獨拍一部紀錄片,這一大胆嘗試正是騰訊視頻在美食紀錄片賽道上堅持創新的結果。騰訊視頻在美食紀錄片賽道上始終深耕發力,打造了一個“頭部 IP 引領 + 細分賽道深耕”的堅實矩陣。其中的頭部大製作《風味人間》系列,既滿足了觀眾對精品內容的期待,也在 IP 後鏈開發上不斷探索;而《小酸村》《宵夜江湖》等垂直化內容,則通過細分賽道啟動了增量市場。在這樣一個覆蓋廣泛、層次分明的“風味宇宙”之中,《牛奶是部文明史》的出現則是必然。
小切口也能承載大故事,作為首部以牛奶為主角的垂類美食紀錄片,《牛奶是部文明史》的格局早已打開。該片將鏡頭對準了一杯尋常牛奶背後的“文明屬性”,跨越五大洲十余個國家,以全球視角講述牛奶與人類文明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從人類起源開始撬動了文明演進的龐然齒輪,交織著牛奶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中的地位與角色。
這不僅是美食紀錄片從菜品到飲品的轉變,更是紀實美學對“牛奶”認知慣性的顛覆。《牛奶是部文明史》無疑是一次大膽且成功的突破,從藝術價值上實現了從 “風味” 到 “文明” 的跨越,開啟了紀錄片文化表達的新範式。
細膩人文與文明史詩的共融,紀錄片文化解構新嘗試
牛奶也能拍成一部紀錄片?這可能是很多觀眾在看到這部紀錄片時最先發出的疑問,而總導演陳曉卿已經給出了答案。他曾提到,牛奶是一個非常好的視窗。首先在空間上它特別普遍,其次牛奶的發展史和人類走向文明的時間幾乎一致,它能夠承載更多的敘述。
《牛奶是部文明史》顯然有著更強的敘事野心,那就是以牛奶所承載的歷史記憶和情感寄託為軸線,串聯起整個牛奶文明的史詩篇章。
但巨集大視角、厚重人文並不意味著晦澀難懂、遠離受眾。《牛奶是部文明史》巧妙地將牛奶的巨集大文明史拆解為無數普通人的生存智慧與情感記憶,以巨集大視野與細膩人文編織出跨越時空的史詩感。這種“以小見大”的敘事策略,讓文明史不再是冰冷的歷史事件,而是可觸摸的鮮活故事,也為紀錄片行業提供了文化解碼的新思路。
一位 75 歲的老頭迪塔,在巴基斯坦東部城市拉合爾經營了半個世紀的奶站。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檢驗送到奶站的牛奶品質,再去市集上買香料回來“監工”兒子的奶製品製作,一句“幹活要開心”,讓這個可愛老頭的形象立馬鮮活起來。
每天通勤 100 多公里上班的廣林,沿途的風景是她的陪伴也是她與沙漠故事的開始。這位身形瘦小的姑娘,頂著烏蘭布和的烈日採集數據、研究土壤改良,從嚴謹的數據研究到茶歇時的一口牛奶,這位年輕的姑娘用自己日復一日的堅持,參與著這場沙漠綠洲生態變遷的演變進程。
在亞平寧山脈,義大利乳酪師帕奧洛需要同時監控六口大鍋的變化。從業近 30 年,讓帕奧洛的工作乾淨俐落。從觀察凝乳塊的變化、到乳酪的定型與擺放,他用時間與精湛的技藝向觀眾呈現了牛奶從液體到固體的轉變奇跡。
這些小人物的背後,是橫跨南亞次大陸、黃河千年古道、亞平寧山脈與波河平原的牛奶全球變遷路徑,更是遊牧、農耕、工業文明下牛奶多元形態的情感價值表達,也讓《牛奶是部文明史》這部紀錄片成為了全球視角表達的典範。
感官震撼與知識密度並存,紀錄片的好看有跡可循
對於紀錄片來說,“好看”並不是單一的情緒感受,而是聽覺、視覺、知識密度三方共振下的強烈感受。
配樂方面,音樂指導阿鯤不僅懂紀錄片的內容表達更懂用音樂講故事。在第三集《生命的滋養》中,一首 disco 曲風的配樂,瞬間把觀眾從對雪域高原醇香優酪乳的癡迷推入到了對摩登大都市優酪乳新故事的期待;第四集《蒼茫天地間》,當內蒙古烏蘭布和的一粒沙轉化為滿天繁星時,巨集偉的小提琴配樂讓觀眾對一滴牛奶和蒼茫天地的關係有了切身感知。配樂與畫面形成互文關係,是音樂的情緒魅力,更是紀錄片帶給觀眾的視聽震撼。
對所呈現畫面的精緻度與情緒濃度的高要求,是這部美食紀錄片的執念。除了做到每一幀畫面都好看之外,這部紀錄片在畫面的呈現方式、鏡頭語言方面也做了很多創新嘗試。比如片中的轉場鏡頭很多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從南亞次大陸的牛奶甜粥到亞歐交匯點土耳其的牛奶米飯,這段由流淌的牛奶完成的轉場,不僅完成了地域跨越,更完成了牛奶的全球文明轉化。
而各種特殊攝影方式比如顯微攝影呈現的牛奶凝乳過程、微距鏡頭下植物汁液緩緩流淌,則將科學觀察轉化為視覺奇觀,也形成“一滴奶見文明”的隱喻。
與此同時,每集片尾的《探秘世界》系列動畫,以鮮活的插畫風格對這集的主題進行微知識拓展。這種在視覺風格及內容表現方式上的創新探索,也成為了這部紀錄片的“點睛之筆”。
除了視聽的感官滿足,這部紀錄片還以獨特的知識視角,向觀眾傳遞了關於牛奶在不同地域的身份轉化:挪威棕色乳清的生態智慧、西藏俄雪優酪乳與自然的契約,雲南野菜汁液對牛奶的凝固魔力……這些鮮為人知的案例,既滿足了觀眾對知識密度的渴求,又暗含文明演進的邏輯,同時也完成了從“牛奶還能拍成紀錄片?”到發現“牛奶紀錄片還能這麼好看”的認知扭轉。
三方共振,“生態化運營”構建紀錄片破圈新路徑
《牛奶是部文明史》用一部人文紀錄片撬動了一場關於文化敘事、品牌價值、與平臺能力的深度對話。從線上文化共鳴、線下品牌傳播聯動到衍生品開發精準獲客,全新的平臺生態化運營鏈路,從文化滲透到消費滲透,無限延長了紀錄片 IP 的生命週期,實現了文化、品牌、平台的價值共生。
線上通過紀錄片的播出,將牛奶從“營養品”升華為文明共識的象徵。通過展現不同的牛奶文明案例——現存最大母系氏族米南加保族的族群會議,斯拉夫民族的血脈基因,在哥倫比亞小城存在了兩個世紀的運奶工,的這些人類文明的進程中都有牛奶的身影。牛奶被重構為跨越地域的情感紐帶,消解了國人對乳品的文化疏離,改變了觀眾對於這一食物的認知。
權威諮詢機構美蘭德數據顯示,紀錄片持續引發強社交熱議,2024 年社交熱議量增幅達 163%,精品內容受 Z+Y 世代(15-45 歲)群體高關注。越來越明確的強社交屬性,為紀錄片開展線下社交互動提供了完美土壤。平臺與特侖蘇一起,在北上廣三地與黑珍珠餐廳合作推出聯名功能表和美食品鑒活動,邀請更多年輕人走進餐廳走進美食紀錄片的世界,這不僅是對品牌的價值賦能,也是對紀錄片傳播路徑的新探索。
不要小看這些線下活動,作為互聯網活躍度最高的 Z 世代,他們會將線下社交場景中的心得體會在線上繼續延伸,把更多人帶入到關於這部紀錄片、關於品牌的討論場中,進而形成了一個從熱議話題到口碑,從線下到線上的高頻傳播場。在微博上, “乳糖耐受可以被訓練出來”的知識點被反覆討論;“這口順德非遺雙皮奶太絲滑了”“奶茶你更愛甜口還是鹹口”等美食出圈話題也持續調動著觀眾的觀看慾望。而在 3 月熱播網路紀錄片融合傳播指數上 TOP1 的好成績,更是印證了以“線下反哺線上”傳播通路的效果。
對於這部紀錄片的衍生產品開發,特侖蘇則推出了 6 款“純牛奶夢幻蓋”紀錄片限定款,其延續片尾插畫美學風格的包裝,是針對高消費人群的情緒消費;而片中總導演陳曉卿與特侖蘇代言人易烊千璽的對談,以及易烊千璽的小卡產品,則是對粉絲群體的精準獲客。
騰訊視頻在紀錄片領域,特別是美食紀錄片賽道上,一直秉持著“內容輕創新、生態大跨步”的創新機制。一次又一次的內容嘗試,一次又一次的行業生態領跑,都離不開騰訊視頻平台勢能的大力托舉。線上 + 線下 + 衍生品開發,這種“生態化運營”不僅鞏固了騰訊視頻在長視頻賽道的領導地位,更重新定義了紀錄片作為“文化樞紐”的產業價值——既是品牌的情感共鳴場,亦是文明對話的新媒介。
《牛奶是部文明史》的深刻之處,在於它通過牛奶這一“最小公約數”,實現了文化表達多樣性的終極目標——在差異中尋找共識。文明的形式雖有萬千,但人類對生存的執著、對自然的敬畏、對社交的渴望始終如一。未來的紀錄片將不僅是內容產品,而是跨文化對話的更高級表達。這就是最好的紀實美學,也是騰訊視頻以“高品質美食紀錄片 IP+ 文化價值標杆”雙模式驅動下建立的紀錄片領域戰略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