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發展呈現‘兩個規模效應’。一是技術能力的規模效應,隨著高水平演算法、高性能算力、高品質數據的持續投入,AI整體能力將實現指數級增長,每年提升約10倍。二是經濟效益的規模效應,隨著AI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深層次的應用,AI使用成本將顯著降低。”
4月10日,在中國移動雲智算大會上,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表示,在上述“兩個規模效應”驅動下,AI任務成為算網基礎設施承載的主要內容,到2030年在全網流量中的佔比將達到64%。這一變化將對算網基礎設施架構創新提出迫切需求。
楊傑指出,人工智慧技術的創新突破、廣泛應用,將大幅提升算力使用效率,引發算力領域的“傑文斯悖論”,帶來兩個新變化。一是算力總量的指數增長,未來3年,我國智慧算力規模增長超2.5倍,年均複合增速近40%。二是算力結構的顯著變化,推理算力需求將超過訓練算力需求,未來3年,推理算力年複合增速將達到訓練算力的近4倍,到2028年,推理算力規模將超過訓練算力規模。這一進程將給算網發展注入新的動能,推動產業進入新一輪增長週期。
3月20日,中國移動發佈2024年年報披露,2025年,中國移動預計資本開支合計約為1512億元,主要用於連接基礎設施優化、算力基礎設施升級、面向長遠的基礎設施佈局以及支撐CHBN科技創新、感知提升等方面,所需資金主要來自經營活動現金流。其中,資本開支中的算力投資2025年的計劃是373億元,占資本開支的比例提升到25%,去年則是371億元。
據悉,近兩年中國移動的AI直接投資規模超過120億,2024年同比增長超10倍,2025年AI直接投資規模和佔比將繼續提升。
其他兩家運營商,中國聯通2024年公司資本開支613.7億元、同比下降17%,但算力投資同比上升19%。中國電信2024年資本開支為935億元,同比下降5.4%,中國電信2025年計劃資本開支836億元,預計同比下滑10.6%。其中,產業數位化方面佔比預計提升至38%,算力方面資本開支預計同比增長22%。
楊傑在會上指出,連接的“加速效應”不斷拓展,催生信息消費 “新三樣”(AI智慧終端、智慧網聯汽車和智能機器人)等新業態新模式,“到2030年,80%的人類將每天與智能機器人打交道,未來機器人數量也將超過人的數量。”
楊傑認為, “由雲向智”是大勢所趨,面對新形勢、新要求,中國移動聚力“四個重點方向”,分別是打造融合型算網基礎設施(即AI IaaS)、打造自助式工具平臺(即AI PaaS)、打造一站式模型服務(即MaaS)、打造原生型產品應用(即AI SaaS)。
值得關注的是,在聚力打造融合型算網基礎設施(即AI IaaS)方面,楊傑提及,建設超大規模的“算力工廠”。推動萬卡級、千卡級智算中心的倍增擴容,積極開展十萬卡智算中心前瞻研究,建設“集中化+分散式”推理算力資源,形成“中心集約、邊緣泛在、中訓邊推、訓推一體”的智算體系。此外,構築立體佈局的“網路樞紐”,加快天地一體、智慧融合、通感一體等6G特性的現網應用,強化800G和1.2T超高速下一代網路的試點落地,拓展低空網路、航空網路、衛星網路,支撐“人機物”的全域連接。
中國移動2024年年報顯示,該公司全年營運收入為1.04萬億元,同比增長3.1%;股東應占利潤為1384億元,同比增長5%,利潤規模再創歷史新高。每股盈利為6.45元,同比增長4.7%。去年,移動雲收入1004億元,同比增長20.4%, IaaS+PaaS收入規模穩居業界前五。